织密校园餐食安全网
➤“几次日常失管就容易给‘微腐败’以滋生的空间。通过平台预警,这样的情况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提醒。”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吴帅帅
每周五,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陈先生都会通过手机App,与正在读初中的女儿一起从推荐菜肴中选择确定下一周的午餐食谱。家长们下单后,每一份食谱经过数字平台被推送给县内44所中小学的104家校园食堂。随后,从食材采买到配送运输、从厨房制作到刷脸取餐,各个环节有序推进并形成数据在线留存。在这一过程中,一张多部门协同建立的监管网实时关注着其中可能出现的“异动”。
中小学“校园餐”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围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直抓的全国性专项整治领域,2024年共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紧盯集中整治发现的顽瘴痼疾,持续深化“校园餐”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
今年起,缙云县根据浙江省纪委相关部署要求,聚焦校园食堂管理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和风险点位,开展“校园食堂公权力大数据监管监督”试点,搭建“校园食堂智慧监管平台”,实时监测校园餐采购、运输到烹饪的全流程数据,并通过比对碰撞及时发出预警。
试点开展以来,既推动实现纪委监委对校园餐安全、校园食堂“微腐败”等问题的常态化执纪监督,也进一步夯实教育、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日常的动态监管、执法能力。
整合部门数据 搭建监管平台
午餐时分,缙云县东渡小学的食堂里,学生们正在排队用餐。只需在智能终端前刷脸,食堂工作人员就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学生自选菜品打菜。
丽水市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学生营养餐工程”的地市之一。2021年,缙云县上线了“校园安心就餐系统”。
“通过校园安心就餐系统,我们逐步实现了校园食堂管理全流程的数据归集,覆盖采购、配送、验收、餐厨、财务等各个场景。它也成为后续监管平台的基础。”缙云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虞望民说,目前,缙云县已实现全县44所中小学校园食堂数字化管理全覆盖,服务6.2万多名在校师生,学生餐费入口率(学生缴纳的餐费中实际用于食材采购的比例)达82.18%,超过许多地方对入口率60%~70%的标准要求。
“这是当天我们采买蔬菜的农残检测数据,这是肉类等冷链运输食材的运输轨迹……”通过管理端平台,东渡小学食堂管理老师周芝羽向记者展示了食堂智能管理的场景。周芝羽说,以前食材品质、配料出入库情况、往来账目靠人工审核,不专业又低效;实现数字化管理后,管理老师可以更透明更有效地进行实质审查。
以验收环节为例,缙云县所有校园食堂接收配送食材时,都需要配送人员、在职教师轮班的监管人员、食堂工作人员轮班的验收人员三者同时在场,通过智能电子秤称重、检验报告查验上传等环节核对无误后,同步上传平台,相关数据和影像资料同步留存。“数字化平台应用不仅给食品安全加了‘一把锁’,也让管理人员的权责履行情况更加明晰可查。”周芝羽说。
在这一平台基础上,2025年初,缙云县由纪委牵头,压实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打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上线“缙云县校园食堂智慧监管平台”,在保留学校食堂管理等端口的同时,进一步设置了纪委监管等端口。
缙云县纪委县监委第四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胡俊溟介绍,“安心就餐系统”已在校园餐管理方面做了有效探索,但更多侧重于教育部门、学校等日常管理层面;此次由县纪委牵头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盯住日常数据中筛查出的异常情况等,用常态化执纪监督进一步守牢校园餐安全底线,提升监管效果。
“对风险较高的资金使用、招标采购、食材入库等环节,系统作出针对性的预警设置。例如校园餐供应商选择上容易出现‘关系户’,随之带来菜品跑冒滴漏、以次充好等问题,我们结合供应商资质和供货情况的动态考评数据,及时发现供应出现异常却未得到更换等线索。”胡俊溟说。
加大预警力度 提升监督实效
今年3月,“校园食堂智慧监管平台”预警数据显示,缙云县某中学食堂日进日销菜品和当日菜单所需食材存在明显出入。“这一线索可能与工作人员截留食材、虚假采购等侵占学生餐费的违法违纪行为有联系。”派驻纪检组收到信息后作出研判。
纪检干部和教育部门立即启动调查。学校食堂管理人员表示,这些菜品是为了改善伙食而临时采买的。现场调查后,调查人员发现这次违规采购的食材确实在当日作为调整菜品上架,未发现其他“微腐败”问题,对这一不规范管理行为作出提醒。
“几次日常失管就容易给‘微腐败’以滋生的空间。通过平台预警,这样的情况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提醒。”胡俊溟说。
记者了解到,依托数字技术开展日常管理、常态监督,为山区小县守护学生用餐安全带来三重转变。
监管模式从经验向精准转变。部分受访纪检干部表示,与靠经验筛查办案线索相比,数据比对碰撞能直观反映出异常情况,对小的问题隐患可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需要立案调查的问题可及时掌握固定证据。食堂“微腐败”问题一般涉案金额不太大,审查账目工作较为繁杂,一些基础数据也可能因为人工登记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食堂运行全流程数据可追溯,提高了监管办案准确性。
监督从事后向事中、事前转变。传统监管模式下,校园餐问题很多是在事后暴露。“餐食安全一旦出问题,可能意味着已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缙云县教育局计财科副科长赵璧说,通过“校园食堂智慧监管平台”,校园餐管理重要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可实现事中监管、事前预警。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监管平台共推送食材进货、食堂温湿度、消毒设备运行等异常数据1600余条,其中发现的问题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管理从分散向合力转变。记者了解到,监管平台通过运输公司的物流数据、市场监管部门的农残检测数据、“阳光厨房”的影像数据等大数据归集,将原本分散的管理进行集成;不同部门在开设多管理端口的同时,也构建起数据流动渠道,相关情况及时推送,避免出现监管盲区。
缙云县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科科长陈梭森表示,数据归集、平台整合、端口联动,将部门监督、纪检监督、社会监督有机融合,提升监管效果。
打造协同场景 构建优质生态
“校园食堂智慧监管平台”在提供多端口管理监管的同时,还打造了服务师生、日常管理、协同监管的10个场景,嵌入“阳光招待”“阳光陪餐”“阳光食谱”等模块。
通过“阳光招待”模块,监管平台推动实现缙云县教职工本地公务出差“零招待”:外校教师前来听课、交流、共建时,可直接通过平台搭建的虚拟账户,用自己的本校饭卡在缙云县内其他中小学食堂刷卡使用。
“阳光陪餐”模块上线后,通过取餐时窗口刷脸、自动记录,简化打卡登记,为陪餐执行情况检查提供了基础数据。截至今年6月,监管平台共自动采集陪餐记录2.3万余条。
“学生家长点餐下单的‘阳光食谱’模块,让广大家长有了更直接了解校园餐情况的渠道。”周芝羽说。
缙云县监委委员钭旭政表示,通过“校园食堂智慧监管平台”,纪委监委主要围绕校园食品安全、膳食经费管理两张清单内容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构建县域校园餐监管“优质生态”,在一些共性问题上可形成针对性监管经验,为规范校园餐管理提供参考。
据统计,今年以来,缙云县中小学食堂收到的投诉同比下降约50%。
虞望民表示,数字化平台还将进一步嵌入人工智能辅助技术,优化风险预警、跨部门协作等功能的精准性,共同织密校园餐食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