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重大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2022-01-04 16:44:01 来源: 瞭望 2022年第1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是一场顺应人民期盼、纯洁党的肌体、赢得民心的重大政治斗争,力度之大、成效之巨,中国历史未有、世界历史罕见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形成反腐败的专门工作力量,握指成拳、惩治腐败,这是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

截至2021年6月,全国共有4.2万人主动找党组织、找纪检监察机关投案,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力遏制,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更加凸显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程程

  

  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这场反腐败斗争是一场顺应人民期盼、纯洁党的肌体、真正赢得民心的重大政治斗争。力度之大、成效之巨,中国历史未有、世界历史罕见。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腐败、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严惩腐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治理腐败的中国道路。

  “九年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反腐败斗争就是重要一役,也是我们党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场硬仗。这场‘刀刃向内、自剜腐肉’的硬仗,我们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表示。

  严惩震慑刹歪风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清楚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要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凝聚党心民心。在受访专家看来,我们党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有理论、有目标、有行动、有成效,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主要标志体现在四个方面。

  腐败存量得到削减,有效遏制腐败增量。过去九年多以来,党中央严肃查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贪腐大案,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一批“大老虎”落马,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45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违纪违法案件380.5万件、查处408.9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74.2万人,清除了一大批腐败分子,有效遏制了腐败蔓延的势头。

  党的十九大以来,反腐败确立的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的工作原则,产生了巨大的震慑效应。截至2021年6月,全国共有4.2万人主动找党组织、找纪检监察机关投案,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力遏制,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更加凸显。

  有效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反腐败是否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一个重要指标。纪检监察机关重点查处基层存在的“小官巨贪”、吃拿卡要、虚报冒领等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问责了一批不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密切配合,严肃查处基层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

  党的十九大以来,共查处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39万余件,处理35.9万人;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8万件,处分18.8万人;查处黑恶势力“保护伞”相关案件9.3万个,处理8.4万人。国家统计局2020年底的调查显示,95.8%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遏制腐败充满信心,比党的十八大前的2012年的调查提高了16.5个百分点。

  追逃追赃防逃成效显著,反腐败国际合作成果丰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追逃追赃工作提升到国家政治和外交层面,公布“百名红通人员”名单,连续开展“天网行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完善防逃制度机制,科学设置防逃程序。2014年以来已从120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9165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2408人,追回赃款217.39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60名归案。

  同时,我国主动提出一系列反腐败国际合作倡议,推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建立反腐败合作机制,与多国建立双边执法合作机制,加强廉洁丝绸之路建设。

  狠刹“四风”不松劲,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不正之风是诱发腐败的直接动因。党中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扭住“四风”问题及其隐形变异不放,经常性开展专项治理,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2万多起、处理32万多人。通过不懈努力,催生腐败的歪风邪气被有效压制,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明显好转。

2021年11月13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新坡村琼中农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纪检监察干部(中)了解鹅苗补贴发放情况  杨冠宇摄/本刊

  完善制度强制约

  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制约和监督权力作为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作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制度安排。

  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揭牌,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反腐败资源力量进一步整合,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

  “党中央推进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把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融为一体,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形成反腐败的专门工作力量,握指成拳、惩治腐败,这是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中央纪委研究室原主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客座教授李雪勤说。

  在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祝捷教授看来,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整合监察力量,实现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赋予国家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权能,赋权国家监察机关可以采取十二项措施,特别是以“留置”取代“两规”,使监督手段更加有效,更加符合法治原则。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监督治理效能不断增强。2020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24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1.8万件,处分60.4万人,其中处分金融系统违纪违法人员9420人;全国有1.6万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6.6万人主动交代问题。

  与此同时,纪检监察机关盯紧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让问责成为权力必须面对的“终考”。2020年,全国共问责党组织7292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监察对象8.6万人,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巡察成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工作逐渐常态化、制度化、周期化,巡视监督坚持以政治巡视为统领,形成一系列创新性的做法。”祝捷说。

  一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一级党委在一个任期内的巡视全覆盖,加强巡视的常态化运行和周期化运行,增强巡视的威慑作用。二是完善巡视各项制度建设,坚持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建立巡视组组长“一次一授权”等制度,完善巡视整改和“回头看”等制度建设,强化巡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三是把巡视内容从选人用人和违法违纪向政治建设、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作风建设等拓展,增强了巡视的覆盖面。四是完善省级以下党委的巡察制度建设,推动巡视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推动巡视监督从抓关键少数向管绝大多数转变。

  九年多以来,中央巡视工作发现了孙政才、苏荣、周本顺、王珉、白恩培、王三运、黄兴国、卢恩光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截至2021年12月,十九届中央巡视已开展八轮巡视,形成强大震慑,提振了全党全社会的反腐信心。

  与此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派驻优势,擦亮监督“探头”。中央纪委已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驻在部门的党员干部普遍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纪律就在眼前。

  受访专家认为,党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带动促进其他监督,从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国家监察范围到逐步形成“四个全覆盖”格局,从大力推动“有形覆盖”到走向“有效覆盖”,构建起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监督之路。

  标本兼治管长远

  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是防腐、治腐的利器,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反腐败的党内法规和国家立法一体建设,持续健全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

  党中央先后制定或者修订了党纪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这些法规制度凝结着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为严格执纪执法、精准有力问责提供了制度保障。”祝捷表示,与此同时,党注重加强正面引领,颁布廉洁自律准则等一系列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规则,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党持续推动反腐败国家立法,先后制定了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推动构建严密的监督体系,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同时,围绕反腐败国家立法,先后修改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构筑起反腐败法治体系。

  “党中央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制度体系,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在法治轨道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祝捷说。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反腐败斗争的综合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统一,“抓大”和“抓小”结合起来,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一起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李雪勤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持续推进,纪委监委合署体制发挥新效能;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不敢腐”的震慑充分显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努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三不’,体现了反腐败斗争的综合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祝捷说,用好用活前三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监督党员领导干部不犯错、少犯错,也杜绝“小问题”拖成“大毛病”,更要切断不同违纪违法问题的转换渠道。

  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通过运用“四种形态”促进“三不”统筹联动,第四种形态占比保持平稳,第一种形态占比上升明显,第二、三种形态占比逐年下降,四种形态占比分布日趋合理,监督执纪更加精准,标本兼治防治腐败的综合效果不断增强。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威胁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贪腐行为更加隐蔽复杂。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四风”成为腐败滋长的温床。

  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坚韧,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落到实处,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