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沪探路产业转移利益共享
➤在跨区域合作棋局中,利益共享始终是合作双方的重要考量。探索财税利益、经济指标共享机制的创新路径,成为打通产业协作堵点、调动多方积极性、让合作迈向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当财税利益的分配范围、分配方式与分配期限有了清晰答案,两地合作便扫除了关键障碍,得以轻装上阵、加速前行
➤进一步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共享项目收益分配,拓展利益共享的覆盖范围与合作深度,探索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间更多元的共享模式,让共享机制的红利辐射更多区域、领域与主体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马姝瑞 吴慧珺
无尘车间内,一排排崭新的设备精密运转,刚下线的Micro-LED芯片经过仔细检查后,将发往三星、索尼等行业巨头企业。在安徽省六安市的六松现代产业园,安徽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正紧张有序地生产。
今年6月,该公司总投资3亿元的Micro-LED显示芯片和模组项目正式投产。与其他产业项目不同,这一项目正式盈利后,为地方带来的财税收入和相关统计数据将由六安市和上海市松江区共享。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跨区域共建产业园日益成为区域协作的重要载体。通过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加强市场基础制度统一、深化要素资源流动,更多跨区域共建产业园,正助力两地产业升级迭代,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加速发展。
在跨区域合作棋局中,利益共享始终是合作双方的重要考量。探索财税利益、经济指标共享机制的创新路径,成为打通产业协作堵点、调动多方积极性、让合作迈向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六安市和上海市松江区正在六松现代产业园探索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以“共享”财税、统计数据等指标,积极推动利益共享机制落地见效,破除产业转移的深层次障碍。
产业转移开启“共享”模式
上海与六安“合伙”开园源自四年前。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上海市对口合作六安市。
从一个区到一个市,从结对帮扶到对口合作,“六安—上海”的协作版图持续拓展,合作能级跃升至新高度。
2022年8月,松江区与六安市金安区签订合作协议,六松现代产业园作为省际合作园区正式确立。园区选址金安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紧邻合肥市肥西县,规划范围约15平方公里,成为皖沪两省市协作共建的产业园区。
在产业转移中,如何有效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关键在于理顺财税分享机制,通过鼓励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建立产值、收益等指标分享机制,以模式创新实现两地财税利益、经济指标共享。
2024年11月,六安市与松江区签订《金安经济开发区(六松现代产业园)利益共享机制协议》。2025年2月,安徽省与上海市统计、发改部门联合印发《六松现代产业园(金安经济开发区)统计数据分算使用办法(试行)》。这标志着“财税分成、统计分算”跨区域共享机制正式落地,两地开启更高程度的对口合作。
税收如何分成?由松江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引荐并落户六松现代产业园(金安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项目,按照先征后分原则,依法依规留抵退税后,对项目产生的六安市及金安区两级实际税收留存部分,与松江区按6:4的比例分成。
统计如何分算?对同类工业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以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及营业收入等指标,自企业达到申报标准、纳统入库起,由六安市、松江区按照6:4的比例,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算。
共享分成分算多久?自企业竣工投产、松江区可实际享受分成之日起计算,松江区在5年内共享分成分算。
当财税利益的分配范围、分配方式与分配期限有了清晰答案,两地合作便扫除了关键障碍,得以轻装上阵、加速前行。
目前,首批两个实行统计分算、税收分成的“共享”项目落地。记者了解到,除已投产的赛富乐斯项目外,还有计划投资1.1亿元的“安徽曼盛年产60000万套塑料包装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内投产。这一项目由外商独资企业曼盛包装(上海)有限公司投资,是曼盛包装自落户上海松江后在中国的首个扩产项目。
“利益共享是用‘分蛋糕’促进‘做蛋糕’,基于长三角的产业协作基础,能够共享的项目既有产业转出地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外溢,也有先发地区主动将合适的招商引资项目向承接地推荐,引导产业梯度有序转移。”上海选派至六安的挂职干部、六松现代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健说。
利益共享仍在“探路期”
“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是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
作为沪皖两地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六松现代产业园以创新实践,积极推进利益共享机制新探索。
自协议签订以来,六松现代产业园的利益共享机制得到了两地的大力支持。机制实施后,松江区合作交流办与六安市发展改革委联合举办共享机制说明会,向松江各街镇园区、国有企业等详细解读政策。松江区发展改革委定期摸排工业项目外溢转移情况,与六安市积极对接,助力机制真正运转起来。
由于首批两个项目还未到“一年一分”的时间点,目前跨省数据完全分算、纳入共享机制的项目储备、提升政府引导效力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仍在探路期。
首先,由于统计工作专业度、复杂度较高,跨省数据尚不能完全实现分劈分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现行的统计法律法规与相关制度,本着“不重不漏”的原则,一个项目只能在一地纳统入库,省级数据分劈分算需要国家统计局“提级”操作。
目前,六松现代产业园的统计分算主要由六安市、松江区完成项目认定、数据核定并上报,由皖沪两地省级统计部门对数据分别进行核减与核增,在考核层面实现分算,作为地方考核依据。而国家正式认定并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仍只计入安徽省,不计入上海市。
安徽省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处处长尹必琼告诉记者,考虑到实际纳入分算的项目数量不多、分算数据不大,在两省市各自数据中的占比非常小,当前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探路”上,步子不宜太大,还要在操作中逐步完善。
其次,寻求转移或新增投资的“活水”减少,纳入共享机制的项目储备仍需挖掘扩充。
受外部环境影响,当前企业投资扩产意愿有所减弱,已排摸到的转移、扩产信息并不多。一些项目转出地的干部坦言,转出地也面临产业竞争和经济发展压力,特别是优质项目的竞争更加激烈。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引导方向与市场主导的实际走向间,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六松现代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洪钊说,利益共享机制由政府引导,目的是让产业跨区域转移中的转出地和承接地都有所获益,在统计、税收等核心层面实现“共赢”,但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决策权并不在政府,项目最终流向仍取决于企业自身和市场条件。
“加之目前机制覆盖范围有限,怎样更大程度发挥政府引导的效力,从哪些方面优化服务,都需要进一步探索。”洪钊说。
安徽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Micro-LED 显示芯片和模组项目正式投产(2025 年 6 月摄) 受访者供图
推动共享机制升级扩面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面向“十五五”,六松现代产业园正在谋划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继续以招商引资为中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拓展招商渠道。
同时,六松现代产业园将深化“管委会+公司+基金”模式,发挥吉六零山海合作系列基金的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服务区域合作,探索更多项目通过利益共享机制释放双赢红利。
在巩固共享机制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多位受访者建议,进一步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共享项目收益分配,拓展利益共享的覆盖范围与合作深度,探索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间更多元的共享模式,让共享机制的红利辐射更多区域、领域与主体。
让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其中,共同发现项目、投资项目、运营项目。利益共享机制旨在服务并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缓解省际之间对产业转移“损失”税收、影响考核的顾虑,破除产业转移的深层次障碍壁垒。
多位基层干部认为,基于共享机制的目标,利益共享机制的“领路”主体可不限于两地政府,投资机构、商协会、园区运营商等都可探索纳入。比如,鼓励一些专业的园区运营商跨区域建设“园中园”等,项目收益也可进行共享,政府的工作重心相应地从招商引资转向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为企服务。
利益共享机制的合作层次和范围,可进一步拓宽和扩大。记者了解到,六松现代产业园的利益共享机制目前仅在上海松江、六安金安之间实行,原因在于这两区是上海在合作帮扶皖北城市与革命老区对口合作两项方案中的“重叠区域”。
“利益共享机制下的产业转移与单向迁移不同,具备了产业匹配、政府背书、承接有序等多重条件,这些都是整个长三角区域的共同优势。”上海选派至六安的挂职干部、六松现代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海峰说,未来可考虑适时将这一机制,向其他具备产业基础的合作帮扶与对口合作区域拓展。
产业流动并非“单行道”,共享机制需要“双向奔赴”。基层干部提出,产业迁出地和承接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为改革探索创造更多条件。
“不少企业需要在上海等先发地区设立研发、销售和企业总部,有的地方政府也需要在上海建立‘科创飞地’‘城市客厅’等,这种自发的要素双向流动也可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转出地和承接地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获得双赢、多赢的共享成果。”丁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