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作风阻断“风腐”转化
➤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从案件查处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的腐化变质、违法,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始的
➤以全党开展学习教育为契机,在打击腐败行为本身的同时,从风气上进行整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一体推进学查改,倡导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以铲腐正风推动敦风化俗,提升治理效能
文 | 赵安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有力遏制了歪风邪气。而从长期实践看,作风建设仍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
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2025年全国两会后,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要求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这进一步阐明了我们党惩腐治腐防腐的内在规律,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指明了实践方向,为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障。
贯通理解“风腐”一体
风腐是同时并存的、现实具体的,不仅需要把握其结构性因素,更要理解其一体连接的表象与机理。
从内在机理看,腐必由风、风必至腐,风腐问题相依相伴、一体相生。
一方面,风是腐的“因”。不正之风往往是腐败的孵化剂,是滋长腐败的温床,几乎所有腐败问题,都肇始于作风失范、违反纪律。从案件查处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的腐化变质、违法,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始的。作风出现裂缝,“不想腐”的关隘就会失守,贪腐欲望就会趁势而起,腐败就找到了滋生土壤,贪腐行为也就容易泛滥成灾。
另一方面,腐是风的“果”。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污染政治生态、腐蚀政治文化、助长错误思想观念和不良行为惯性。腐败现象的存在,会让其他党员干部认为腐败是一种“常态”或“潜规则”,助长贪欲滋生,导致其不正之风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形成关系网、权力网、保护伞等现象。
从演变规律看,由风及腐、风堕腐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党员干部如果一开始不重视一些小的作风问题,接受一些小礼品、参加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看似微不足道,但随着时间推移和次数增加,特别是担任一定职务、手握一定权力后,就容易蜕化变质,招致腐败堕落。从“小事小节”上的放任自流,最终会演变成为“大是大非”上的胡作非为。
同样,腐败行为一旦产生,经过积累、发酵,往往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腐败治理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查处一些轻微的腐败行为和不良作风,斩断风腐衔接的纽带、量变到质变的路径,任其蔓延发展,一些干部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廉洁文化广场”(2025 年 6 月 10 日摄) 新华社发(陈彬摄)
筑牢由风及腐“第一道防线”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正在开展的学习教育,重点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取得突出成效。通过对反面典型的深入剖析,全国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摆,防微杜渐筑牢由风及腐“第一道防线”。
应该看到,风腐一体同源,“风”随权聚、贿随权集,汇集点在权力,根子在权力观扭曲。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在积累叠加、发展变化过程中呈现新型、隐性、变异等特征,二者滋生蔓延、相互作用,已成为隔开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形的墙。只纠风不查腐,作风问题就难以杜绝;只查腐不纠风,腐败治理成果就无法巩固持久。因此,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整体把握、统筹谋划、一体治理,成为最大限度发挥正风肃纪反腐综合效能的良策。
——有助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治病强身相结合,密切关注和分析研判党情党风新动向,严查严办腐败案件中的“四风”问题,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查深查透、形成震慑,深化整治、见底见效,有力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督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保障。
——有助于全面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把纪律建设与正风反腐贯通起来,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及时总结由风及腐、风腐交织的规律,注重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把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用身边人身边事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可以推动党员干部持续深入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有助于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健康,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根本指向是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手中的权力慎之又慎,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确保权力始终在纪律规范和国家法律的轨道上运行。同步推进整饬作风、严明纪律和惩治腐败,在防止“重腐轻风”中深入推进“由风查腐”“由腐纠风”,有效拓展防治腐败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治理效能。
“查”“治”贯通促常态化治理
风腐同查同治,既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本质规律的深刻洞察,也是工作任务的系统考量,更是针对风腐一体同生本质特征作出的必然选择。正风和反腐是有机整体,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应在“查”上动真格,在“治”上见真章,“查”“治”贯通促进常态化治理。
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牢固树立风腐同查意识,准确把握风腐同源、转化变异的发生特征,把准由风及腐的利益链,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深入查找风腐一体问题线索,加强推演分析,精准研判风腐关联问题,实化细化“必问必核事项”,挖出风腐一体问题。
一刻不停、寸步不让惩治腐败,强化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贯通性,既注重从日常监督和查办案件中发现线索,循线追踪、剥茧抽丝、深中肯綮,深挖细查不正之风背后的腐败动机以及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坚决斩断风腐勾连的利益链条,又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着重抓、着力查,坚决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更着力构建由腐纠风的工作链,加强线索管理,督促处置到位。
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注重个案查处与系统治理相结合,针对查处过程中发现的风腐交织问题,加强分析研判和规律研究,融入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之中。
以风析腐、以案看风,有针对性地健全制度机制、堵塞漏洞、规范权力运行,推动建立国内公务接待统一公函制度,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对重点行贿人联合惩戒机制。
聚焦重点问题、重点对象、重点领域以及“一把手”等关键岗位,以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等情况,及时预警监督,深挖问题“病根”,发现破纪的风险点,系统化施策、立体化防治。
以全党开展学习教育为契机,在打击腐败行为本身的同时,从风气上进行整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一体推进学查改,倡导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以铲腐正风推动敦风化俗,提升治理效能。
“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科学把握应对正风肃纪反腐新特点,不断加强对由风及腐、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性研究,把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要求贯穿案件查办、整改纠治、警示教育等各方面,打造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有效闭环。建立健全纪委监委与审计、执法、司法等部门联动机制,不断激发组织优势,凝聚共治合力。强化类案分析,边查边改边治,抓好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治本功能,推动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作者单位: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北戴河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