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长城标识-瞭望周刊社

点亮长城标识

2025-05-19 09:36:55 来源: 瞭望 2025年第20期

  

➤2024年8月,河北省文旅厅正式发布“1+8”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标识体系。通过标准化视觉符号串联起千年长城文脉,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深入人心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杜一方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自2019年部署启动以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长城本体保护取得阶段性进展,长城文化传承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内涵,公园建设惠及大众,长城精神历久弥新,古老长城在新时代巍然屹立。

  在河北,长城从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延续至明朝从未中断,连接京、津、辽、蒙、晋,现存长度2498.54公里,是国内长城资源保存最完整、长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段之一。从蜿蜒入海“老龙头”到“最美长城”金山岭,再到“水下长城”喜峰口、“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河北长城资源数量8601处,居全国第二位,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天然长城博物馆”。

  近年来,河北省多措并举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加强新时代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努力把长城河北段打造成为线性世界遗产保护的范例、中华文化的重要地标,尤其是在科技赋能、建章立制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长城保护与传承之路,让千年巨龙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从目测尺量到数字化监测

  天蒙蒙亮,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村民张鹤珊手持镰刀开始巡护。作为2003年全国首批18名长城保护员之一,他守护着西起长城村、东至董家口共6公里的明代长城段。46年间累计徒步巡护10万余公里,穿坏的400余双胶鞋见证着从青丝到白发的坚守。

  “这段墙砖是2015年暴雨冲垮的,那座烽火台2018年发现过险情。”张鹤珊如数家珍的守护经历,源自日复一日用镰刀清障、笔记本记录的传统巡护方式。

  随着河北推进长城监测数字化工程,无人机巡查、智能传感设备正逐步替代“目测尺量”。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端的第一座关隘,一些区段十分险峻。80后“飞手”张鹏正带领他的团队,利用无人机巡查长城。

  “知识化、专业化、科技化成为新一代长城保护队伍的最大特点。”张鹏告诉记者,无人机显著提升了巡查效率,实现了对长城的全方位、立体化拍摄记录,包括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同时还能远程指导游客文明游览。

  新一代长城保护员还在手机上安装了信息标注软件和巡查状态记录软件,实时准确记录所查段落情况,包括长城各单元位置、名称、周边自然与人文环境等。软件还能将巡查轨迹自动生成数字台账,把隐患实时推送至省级文保平台,专业人员2小时内响应处置,实现发现-上报-修复数字化闭环管理。

  金山岭长城在20多个险段实施GNSS位移监测项目,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山海关镇东楼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及时反馈城台和城楼本体稳固性及含水量等数据;首创首发“可阅读长城数字云平台”,推动长城沿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河北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科技赋能长城保护工作,对长城本体从原始人工巡护、手写长城日志,到借助科技力量采集长城信息、建立数字化档案以及监测、研究体系,长城“体检”不断向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发展。

  同时,长城沿线市县和文物部门建立长城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利用遥感卫星对长城重要点段进行执法监测和预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游客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景区游览(2024 年 9 月 19 日摄)杨世尧摄 / 本刊

  从“就事论事”到建章立制

  过去,在各地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往往对人为损毁、违规开发等破坏性事件处理缺乏系统、长效的解决机制。河北省近年来持续完善法规体系,在2017年施行《河北省长城保护办法》的基础上,于2021年6月开始施行《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

  承德市一位资深检察官表示,《条例》明确了“保护红线”和“终身追责”,平衡了长城保护、维修、监管、利用等方面的关系,为解决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8年,河北省将已认定的长城段落全部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长城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同时,河北持续健全“行政监管+司法保障”的全链条长城守护机制,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构筑起立体化法治防护网。

  过去,秦皇岛全域涉长城案件都分散在各个基层法院。2022年6月30日,秦皇岛法院系统成立了全国首家专司长城文化保护的山海关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自此,涉长城案件改由该法庭集中审理。当年10月,该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秦皇岛海港区文旅局诉被告朱某某侵权纠纷一案,该案是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成立后受理的首件跨区域管辖案件、首件侵害长城本体损害赔偿案件,对于长城司法保护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百场优秀庭审”。

  “法庭自成立以来累计审结案件400余件。我们还通过创新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方式等,为保护长城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庭长申妍介绍,在该法庭的主导下,已形成侵害长城违法案件线索发现、行政查处、司法介入实施强力保护的完整链条,构筑起长城司法保护的完整体系。

  为将保护长城的司法力量向长城沿线延伸,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在板厂峪、花厂峪等四处秦皇岛长城重点区段建立法官工作站,实现长城司法保护力量对秦皇岛全市长城文化资源的有效辐射。

  多年来,河北致力于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加强长城保护管理,促进地区、部门协作,形成保护合力。2023年,河北将长城保护工作纳入市、县党委、政府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长城沿线8个设区市、雄安新区共计59个县的长城保护工作进行考核,进一步压实了地方政府对长城保护工作的主体责任。

  河北省文旅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定期研究推动长城保护传承利用重大工作,《河北省长城保护管理工作方案》《河北省长城遗址抢救性保护实施意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指南的出台,立足于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形成长城本体与生态景观、文化景观、环境风貌协调相融的整体格局,在长城遗产保护、文化价值发掘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为顺利实施各项任务提供立法保障和政策指引。

  从政府主导到全民自觉

  2024年8月,河北省文旅厅正式发布“1+8”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标识体系。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全域统一落地的长城标识体系,通过标准化视觉符号串联起千年长城文脉,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深入人心,构建可观可览可游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如何利用标识体系串联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各大功能区,实现长城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联动,是标识体系设计的重中之重。”河北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赵奇表示,在设计过程中,河北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元素及长城河北段特点,以发挥“符号识别、文化阐释、导览导视”作用。

  今年7月,金山岭长城景区将重磅推出沉浸式夜游新玩法。金山岭长城景区董事长张磊介绍,届时,游客可在长城脚下体验多彩灯光秀及沉浸式演绎节目,欣赏星空下的最美长城。河北还着力促进长城沿线乡村旅游特色化、品质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带动长城沿线千余村发展旅游。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建成投用;太子城遗址保护利用、崇礼长城景观亮化等国家规划项目顺利完工;打造以山海关、金山岭等为代表的长城旅游风景道;河北交响乐团创排的交响组歌《长城》奏响长城精神的时代强音,走进校园、基层进行公益演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长城保护的“神经末梢”也在不断延伸。在古老的明长城喜峰口段上,时常能看到一个身影在垛口间忽隐忽现。今年60岁的张卫东,是河北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文物保护所副所长,也是喜峰口段的一名长城保护员。监测险情、清理石阶、劝阻不文明行为……这条巡护之路,张卫东已走了20多年。2002年,宽城建设长城保护员队伍,长城沿线的5个乡镇村民也自发成立长城保护队,无论严寒酷暑定期巡护长城。随着时间推移,队伍从成立之初的9人扩展到22人。

  宽城长城保护队伍的变化,是河北长城保护力量逐渐壮大的缩影。早在2003年初,秦皇岛市在全国率先实行长城保护员制度,开创了基层巡护长城的先河。之后,全省长城沿线各市县陆续建立了自己的长城保护员队伍。如今,在河北长城沿线,活跃着一支1154人的长城保护员队伍,成为长城一线巡护的生力军。

  河北不断完善长城保护员制度,长城保护员的待遇和意外伤害保险均得到落实。河北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00余万元用于购置望远镜、无人机等巡查装备,开展培训奖励等。全省涌现出数十年如一日巡护长城的乔国华、两代人接续守护长城的李勇父子、迁安市退伍老兵组成的“长城红”志愿服务队,实现了几代长城保护员巡护长城的接力守望。

  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长城保护中来,汇集起长城保护的坚实力量。这条横亘千年的巨龙正以文化公园的新形态焕发生机,见证着文化遗产保护从政府主导到全民自觉的深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