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生态脆弱区林改新路

2024-07-08 10:02:12 来源: 瞭望 2024年第28期

  龙王坝村新貌(2024 年 7 月摄) 龙王坝村供图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史湘洲 贾雯静

  

  焦建鹏是土生土长的龙王坝人,他记得,小时候村里都是土坯房,黄土路。村里人一天渴求一瓢水,要去很远的山沟里取水,来回得小半天。

  如今的龙王坝,已经看不到过去的影子。清晨6点,焦建鹏漫步乡村小路,目之所及是梯田与远山绿树、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身为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焦建鹏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苦甲天下到美丽乡村,从寂寂无闻到声名鹊起,十几年间,龙王坝村焕然一新。”

  这一变化,得益于宁夏多年不断探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立足生态脆弱地区实际,在确权的基础上,引导农户流转林地经营权;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种养、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产业。

  截至目前,宁夏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258.4万亩,产值达7.6亿元,培育自治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5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家,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044家,持续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

  “宁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崛起’,为西北生态脆弱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蹚出一条新路,给企业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带领脱贫户深度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自新说,这不仅是一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是一场基层民生改革,能为农民工返乡就业提供更广阔空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集体林地谁来管

  “宁夏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路走来十分不易。”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朱斌如此感慨。

  改革始于2009年,那时主要是落实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分山到户”,颁发林权证。历时三年,基本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保护生态,在“扩绿、兴绿、护绿”的前提下,激活林业发展内生动力,发挥森林“四库”功能,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实现这个目标要搬走很多绊脚石。”朱斌说。

  和雨水充沛、立地条件好的南方地区相比,宁夏地处西北生态脆弱区,干旱少雨、荒漠化较为严重,林地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林木种植管护成本相对较高。

  “打个比方,在南方的土地里插根棍子,不用管它,不久就会长成一棵树;在我们这里,好不容易栽活一棵树,若不管它,不久就会变成一根棍子。”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莉华说。

  常年干旱导致造林投入高、成林慢。朱莉华介绍,南方一亩乔木林地的造林成本在1000元左右,宁夏这样的生态脆弱地区则要3000元以上。

  此外,受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在宁夏造林,需要抗旱耐寒的树种,种植的林木多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主。“生态林难以直接发挥经济效益,不一定有经济产出。”朱斌说,这意味着,农民参与林地经营管护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的积极性不高。

  打通林权登记“肠梗阻”

  宁夏立足农村“空心化”的现实,在实践中给出的思路是,加快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将林地流转给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由其通过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探索规模化经营新路。

  林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贷款都离不开登记颁证。宁夏自2017年开始,将林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但登记颁证过程中却遇到了麻烦。

  “按照不动产登记系统一宗地一本证的登记规则,林权证换发不动产证存在一户‘多证’的问题。”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科长周珲说,退耕还林地大多比较零碎、分散,一户少则三五宗、多则二十几宗地,若一宗地发一本证,仅固原市彭阳县就得制证20多万本,农民保管使用起来也非常不便。

  对此,彭阳县化繁为简,在全区首创“山林地确权明白书”,把林地确权登记信息汇总到一本“明白书”上,有流转林地或抵押贷款需求的农户,可以拿着“明白书”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一户“多证”的难题得以破解。

  同时,宁夏林草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及时沟通,不断优化不动产登记系统功能,采取“一户一证多宗地”的登记方式,在全区实现了一本不动产证记载多宗林地权属。

  吴忠市盐池县则探索创新“大证”+“小证”,以自然村集体林地联户承包经营合同为依据,给村民颁发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即“大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将“大证”中村民共有林权量化为股权,由合作社给农户颁发股权证,即“小证”,农民持“小证”可以享受分红。

  在“大证”+“小证”的基础上,当地还建立健全林地确权登记档案数据库,进一步解决地类重叠、权属交叉等问题。

  一项项制度创新,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据宁夏林业和草原局统计,目前,全区林地确权面积1371.11万亩,确权率为93.1%,颁发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2.8万本,走稳走好了盘活森林资源的第一步。

  青山可以变“金山”

  不动产登记问题解决后,林地经营权流转的步伐加快,宁夏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利用林下空间,适度发展林下经济。

  ——单家独户怎么干。朱斌说,现在农村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政府部门通过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林区开展调研,赴先行省区学习改革经验,走访各类企业、合作社,与有返乡意愿的人员交流探讨等,发掘有能力、有思想、有情怀的企业和个人,采取流转林地、送技术下乡等方式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打造村企利益共同体。

  ——发展资金从哪里来。除政府项目支持外,宁夏不断丰富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出台金融扶持政策,将林权抵押贷款纳入金融支持农业发展范围,扩大“林权+”信用、担保、保险等抵押贷款规模,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林业金融服务机制和生态公益林政府回购机制。

  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例如龙王坝村与固原市中医院、西吉县中医院合作,村里出闲置土地及用房,医院出人、出设备,在村里组建了一家中医理疗体验馆,为龙王坝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医院也将中医知识更好地向基层推广,形成了互利促进的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多业态的农林复合经营。首先,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栽培适宜当地气候的中草药、牧草、瓜菜、菌菇等,养殖生态鸡、蜜蜂等。

  其次,延长产业链条,开发林下产品。扶持引进林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中药材加工(破壳)生产线、活性炭生产线及杏仁脱皮脱苦生产线,年加工利用山杏核、山桃核等林下产品6万余吨。

  最后,利用森林的良好生态环境,打造康养旅游胜地。在龙王坝村,百亩梯田、高山观光温室果蔬园、农家餐饮中心、文化小广场、民宿一条街、滑雪场、窑洞宾馆等一应俱全。

  2023年,龙王坝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收入达2100万元,为208户脱贫户解决就业,全村林下经济人均纯收入达17500元。

  龙王坝这里发生的故事,在宁夏接连涌现,一条带领百姓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致富的林改新路,在塞上江南日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