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

2024-06-27 09:24:54 来源: 瞭望

  

  文|屈辰

  

  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6.1万余人,同比下降14%;起诉毒品犯罪6.5万余人,同比下降33%……在最高人民检察院6月25日召开的“高质效办理毒品犯罪案件 推进毒品问题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国庆透露,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来看,近年来毒品犯罪数量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国家禁毒工作成效显著。

  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厅长元明介绍,我国禁毒形势整体向好。同时,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加之传统和新型毒品、线上与线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织,禁毒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检察机关针对毒品犯罪呈现的新特点依法严厉打击,加大涉毒资产查处力度,加强法律监督,不断提升打击毒品犯罪成效。

  当前毒品犯罪呈现四个特点

  元明介绍,当前毒品犯罪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网络+寄递”成为毒品犯罪的重要形式、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占比呈上升趋势、涉麻精药品犯罪问题日渐突出、青少年群体涉毒危害大。

  “毒品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联系毒品交易、支付毒资,通过寄递渠道交付毒品,相关犯罪多发。”元明说。

  针对不法分子通过寄递渠道实施贩运毒品犯罪问题,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寄递毒品犯罪的惩治力度,2023年共起诉寄递毒品犯罪2100余人。

  2023年5月,最高检联合国家邮政局等相关17个部门印发平安寄递专项行动方案,联合开展寄递渠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寄递渠道贩运毒品,以合作之力深化平安寄递建设。在此过程中,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行政检察等部门无缝衔接,对寄递安全问题全方位履行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的良好局面。

  从新型毒品犯罪情况看,元明说,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层出不穷,近年来我国及时列管了一批新型毒品,相关犯罪案件数量增长较快,占比呈上升趋势。

  同时,涉麻精药品犯罪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不法分子将具有医疗用途的麻精药品作为传统毒品替代物进行吸食、贩卖,相关药品被滥用问题日渐突出。”元明说,个别医疗从业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导致麻精药品管理失控,流入非法渠道。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管理、使用麻精药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最高检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检察意见建议,推动强化医疗行业麻精药品监管工作。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将麻精药品等新型毒品作为传统毒品替代物进行贩运,特别是麻精药品以不同形式呈现,迷惑性强,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检察机关依法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罪名进行严厉打击。

  “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强,自控和辨别能力不够,容易被不法分子引诱、教唆、欺骗吸毒、贩毒,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涉新型毒品、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危害大,必须高度警惕。”元明说,检察机关将防范青少年滥用新型毒品、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与禁毒办等相关部门沟通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活动,形成宣传工作合力,多措并举推进禁毒综合治理。

  对毒品犯罪“打财断血”

  涉毒资产查处是惩治毒品犯罪的重要内容,如果查处不到位,直接影响禁毒工作成效和反洗钱工作大局。

  2023年7月,最高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涉毒资产查处力度的通知》,指导各地检察机关按照“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总体要求,依法能动履职,加大涉毒资产查处力度,对毒品犯罪“打财断血”。

  “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毒洗钱犯罪1025件1212人,起诉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47件67人,对毒品犯罪中的涉毒资产提出明确的处置意见。”元明举例,四川省检察机关办理的王某福等人贩卖、制造毒品,洗钱案,检察机关对涉案现金1282万余元、住宅13套、银行存款541万余元、保险金601万余元、汽车11辆等认定为涉毒资产,法庭审理后依法予以没收。

  “对于涉毒资产查处,检察机关将强化‘一案双查’。”元明说,对所有毒品犯罪案件审查是否存在洗钱犯罪线索,最高检及时追捕追诉涉毒洗钱漏罪漏犯,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自洗钱行为入罪后,检察机关严厉打击涉毒自洗钱犯罪,对犯罪分子实施毒品犯罪的同时又掩饰、隐瞒毒品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依法同时追究其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的刑事责任。

  同时,最高检强化对涉案财物性质的审查认定。元明说,检察机关着重审查涉案财物是否属于涉毒资产,准确区分涉毒资产与合法财产、犯罪分子本人财产与他人的财产,在对毒品案件提起公诉时对涉案财物的处置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对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八条规定的毒品犯罪分子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死亡,依法应当追缴涉毒资产的,及时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此外,还将强化对涉毒资产查处工作的法律监督。”元明说,发挥捕诉一体工作机制优势,注重发现涉毒资产查处线索,做好涉毒资产补查补证工作,完善涉毒资产证据体系,引导侦查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深挖彻查。依法督促审判机关将涉毒资产作为法庭调查的重要内容进行审理,对于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提出抗诉。对于涉毒资产查处工作中违反法定诉讼程序,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出纠正意见,切实做到客观公正、不枉不纵。

  元明说,检察机关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法院、人民银行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形成涉毒资产查处工作合力。

  加强法律监督

  加强侦查监督,防止漏罪漏诉;强化审判监督,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

  毒品犯罪隐匿性强,往往涉及链条多、人员广,犯罪嫌疑人通常不会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针对这一难题,检察机关在办案中注重充分发挥侦查监督职能,及时追捕追诉漏罪漏犯。

  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4900余件;监督立案2800余件3000余人;纠正漏捕1700余人,纠正后起诉1300余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260余人;纠正移送起诉遗漏罪行1400余人,纠正遗漏同案犯3100余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250余人;开展自行补充侦查4100余件。

  陈国庆说,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作用,持续加强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深挖毒品犯罪线索,积极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及时追捕追诉漏罪漏犯,切实增强打击效果。

  同时,检察机关强化审判监督,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提出二审和再审抗诉590余件,已改判200余件。经检察机关抗诉,对100余人改判加重了刑罚,对20余人改判减轻了刑罚。

  陈国庆说,各地检察机关综合运用抗诉、纠正意见等监督手段,及时纠正定罪量刑明显不当、审判程序严重违法等问题,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如内蒙古检察机关办理的郭某某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检察机关认为一审判决未认定其贩运海洛因40克的犯罪事实,属于认定事实错误,导致量刑畸轻,依法提出抗诉;二审对郭某某由有期徒刑九年改判为有期徒刑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