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外资后劲在哪里

2024-06-03 19:13:45 来源: 瞭望 2024年第23期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跨境投资有升有降、有进有出是一种常态。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经贸交流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跨境投资波动必然会有所加大。另外,国内正值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发生梯度转移符合变化规律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仍需引入大规模外资为我国带来资金、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我国也需要利用外资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并将我国的先进产能与全球供应链需求相链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钱沛杉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602亿元,同比下降27.9%。与此同时,新设外资企业16805家,同比增长19.2%,制造业引资比重上升。

  自去年底以来,我国吸引外资由升转降引发关注。有外媒称“中国经济低迷吓跑外国投资者”,报道试图引用两组数据来验证其观点:一是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二是2023年中国直接投资负债为330亿美元,创30年来新低。

  单纯从数字上,我国吸引外资增速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就此得出“外资大撤离”“中国不可投资”等结论则明显有误。

  受访人士认为,外资波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跨境投资有升有降、有进有出是一种常态。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经贸交流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跨境投资波动必然会有所加大。另外,国内正值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发生梯度转移符合变化规律。尽管引资数据有所波动,但整体看,我国利用外资态势依旧良好。

  此外,随着我国竞争优势发生变化,在看重引资规模的同时,也应关注外资的质量与结构。

  多位专家学者建议,下一阶段,要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巩固外资基本盘,稳定外商投资,提高外商投资质量和水平。

  外资波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有增,同比增长了4.9%,但从二季度开始下滑,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8.0%。对于全年出现的较大波动,受访人士认为,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向外看,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不振是我国外资波动的背景之一。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级、需求疲软、各国投资审查趋严等因素影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收缩。

  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我国招引外资面临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各国出台的投资激励政策多达102项,同比增加50%以上。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让我国引资难度持续上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介绍。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国家加严了对华投资的审查限制。“中美大国博弈复杂化制约了部分跨国企业的对华投资。”张威说,部分国家出台涉华投资限制措施,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或转移。

  另外,新冠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对迟滞跨国企业投资过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新冠疫情期间,人员跨境往来、招商考察交流等活动受限,影响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必要的商务往来活动,延长了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过程,也延缓了外资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到资流程,进而造成数据的波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崔凡在采访中表示,长期以来,相比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直接投资,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规模波动性较小。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总体上还是绿地投资较多,并购投资较少。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中国企业在过去七年间(2017年至2023年)的对外绿地投资项目数量接近4000项,占过去二十年间(2003年至2023年)项目总量的约60%。

  张威认为,外商投资特别是绿地投资往往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项目洽谈签约、设立企业、建设、投产有时甚至持续数年,反映在实到外资数据上会有滞后。

  向内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引资优势也正在从以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成本优势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性价比”优势、创新型优势转变。

  近年来,韩国三星电子陆续关闭在华手机、电脑、电视工厂,将产能转向越南、印度等国,同时加快芯片、OLED显示屏、新能源电池等高技术产业在华布局,高技术产业占其在华总投资比重由50%提高到80%。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发生梯度转移,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要素禀赋变化的结果,是符合规律的正常行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王晓红说。

  “总体来说,受全球外资形势偏紧影响,今年1~4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了27.9%。预计今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的降幅将有所收窄。”崔凡表示。

爱尔兰展商在海南省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整理展品(2024 年 4 月 14 日摄)   郭程摄 / 本刊

  需更加注重质量和结构

  3月21日,位于上海静安寺广场的AppleStore零售店正式开业,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亲手推开新店大门,迎接中国消费者。这是苹果公司在亚洲规模最大的零售店,总投资超8340万元,等级仅次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全球苹果旗舰店。

  尽管2023年中国吸引外资同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从历史纵向看,2020年中国吸引外资(含金融类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2021年、2022年连续平稳增长。2023年吸引外资仍保持了万亿规模,处于历史第三高水平。

  受访人士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弥补了国内资金短缺,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境外市场需求,使我国在土地、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随着竞争优势发生变化,我国对于外商投资的需求也发生改变。因此,我国对于引资水平的评价思路也应逐渐调整,在看重引资规模的同时,也应关注外资的质量与结构。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仍需引入大规模外资为我国带来资金、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我国也需要利用外资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并将我国的先进产能与全球供应链需求紧密连接。

  2019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其技术实力和独特的经营模式,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引领了一股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更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面升级。

  特斯拉是我国通过引进外资来“搅动一池活水”的生动案例。未来,随着我国产业体系高级化持续探索,需要持续吸引更多像特斯拉一样的全球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外资到中国投资,并引发“鲶鱼效应”推动产业升级。

  分析近几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调整变化情况,不难看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是更受鼓励的外资投向。同时,我国还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挥优势,更多布局于产业链上下游,更好融入中国市场,满足我国产业发展需要。

  以去年为例,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有所下降,但代表产业升级趋势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2023年,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2.1%、12.2%;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43.7%、8.9%。

  此外,专家认为,在当下全球供应链格局进入深度调整的新阶段,我国想要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也需要依靠外商外资作为抓手。“我国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充足的人才资源和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等,能为外商扩大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创造良好投资空间。”张威说。

  引资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我国长期高度重视吸引外资,今年以来,引资政策密集出台,力度大、举措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宗芳宇告诉记者,不久前,在去年“外资24条”基础上,我国发布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创新要素流动、完善国内规制等五方面重要领域的24条举措。

  “欢迎来到中国。您可以选择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一系列支付服务……”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近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支付宝、财付通携手商业银行、清算机构等陆续落地系列优化举措。

  数据显示,支付宝和微信外卡支付均已完成提升和优化外国人交易限额,单笔交易限额从1000美元最高提到5000美元,年度交易限额从1万美元最高提高到5万美元。

  “更好留住和吸引外资需要持续改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张威认为,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做好重大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保持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进一步便利外籍人员往来,提升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便利化水平,坚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信心。

  当前,我国正聚焦跨国企业的重点关切多项政策集中发力。例如,为解决企业国际化经营密切相关的数据跨境流动问题,近日发布的《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对此作出便利化的系统性安排。

  宗芳宇说,这些新举措对于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有叠加促进作用,发布后即受到跨国公司欢迎,通过促进数据要素更加自由便利流动,发挥我国数字大国优势,助力跨国公司在华高效便利运营,将进一步提升对外资区域总部、金融中心和数据密集型等业务的吸引力。

  2023年1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正式实施。有分析人士认为,鼓励外商投资进入元器件、零部件、装备制造等领域,有利于补齐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受访人士表示,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仍存巨大空间,下一阶段,如何多措并举引导外资更好嵌入中国供应链值得关注。

  吸引外资要靠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靠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崔凡等受访者认为,要加快落实外商投资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等政策,发挥政策合力,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投资环境。同时,着力吸引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鼓励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

  “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巩固外资基本盘,稳定外商投资,提高外商投资质量和水平。”张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