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出海”闯出新天地

2024-04-22 21:32:32 来源: 瞭望 2024年第17期

  

“东南亚有6.7亿多人口,不少国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求旺盛,当地华侨华人超过3000万,这些都是民企‘出海’的重要支点,抢滩登陆正当其时。”

“被动”搬迁工厂的民企抢抓发展新机遇,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也在主动布局东南亚,积极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链分工,抢占价值链中高端

晋江正通过“以侨为桥”、政企协力、银企协力等方式支持民企“出海”闯世界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良 吴剑锋

  近年来,部分欧美跨国企业重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沿海一些纺织、鞋服及上下游企业等赴境外设厂,部分代工企业海外订单特别是欧美订单减少等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民营经济重镇福建晋江采访了解到,我国长期积累的集群规模、研发创新、门类齐全等产业优势仍存,更多民企抓住搬迁设厂后出现的新机遇,向研发设计、重要原辅料采购、品牌经营等方向延伸价值链。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布局东南亚市场,通过采购原材料、布局物流和线下营销网络、发展跨境电商等多种方式打通国内外供需端,实践“品牌出海”,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东南亚有6.7亿多人口,不少国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求旺盛,当地华侨华人超过3000万,这些都是民企‘出海’的重要支点,抢滩登陆正当其时。”采访中,多位“出海”的民营企业家对记者说。

  “工厂搬迁”不等同于产业转移

  今年春节,晋江一家鞋服企业在柬埔寨设立的工厂开工。这家制造加工厂工人上千人,主要为欧美商超企业供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跟海外客户合作多年,近年来客户多次要求到东南亚设厂。

  近年来,一些跨国品牌加速在东南亚布局全产业链,从鞋服加工制造向上游纱线、织布、印染、原辅料等环节延伸,产业从鞋服向机械制造、家具、雨伞、玩具等更多领域扩展,以跨国企业、欧美商超等为主的海外客商纷纷要求国内企业到东南亚设厂。

  采访中,多位中小企业主告诉记者,企业长期以来依靠订单出口模式,订货方多是欧美大型商超企业和国际品牌方,优点是量大、货款无忧,但竞争激烈,海外客商总体处于强势地位。“很多时候,企业利润主要靠出口退税的几个税点,受外部市场变化影响大。”一位中小企业主说。

  记者调研发现,尽管一些代工、外销企业为保住订单在东南亚设厂,但是“工厂搬迁”并不等同于产业转移。

  多位受访的“出海”民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东南亚地区设厂,总体成本并不占优:土地和水电价格持续攀升,工人工资虽低一些,但工作效率、熟练程度等不如国内,产业配套也并不完善。

  记者走访发现,尽管一些民企在海外客商要求下到东南亚设厂,但研发设计、重要原辅料和配件采购、品牌经营还在晋江。

  “以纺织鞋服为例,在位于价值链高端的化纤、面料、鞋材、机械制造等环节,国内企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福建省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劲煌说。

  2023年以来,晋江凯嘉机器制造公司订单逆势增长15%以上。“鞋厂转移东南亚,需要新的设备特别是高端智能设备。但当地并没有相应配套,研发创新能力也相对短缺,这是国内设备制造商的新机遇。”公司负责人苏义阳指着面前的一体成型智能鞋机告诉记者,这台历时3年研发的设备受到东南亚、南美等海外客商追捧,目前企业产品已销售全球40多个国家。

  晋江陆地港是全国第二大国际陆港。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排排集装箱满载鞋材、塑料颗粒、纱线、网布、配件、机械设备等,即将通过海运、空运等运送到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以前出口的产品以成品鞋服等为主,如今更多是原辅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出口,主要方向是东南亚国家。那里大量的鞋服生产制造厂商需要国内的上游产业配套,出口的原材料、半成品在当地更多是完成组装。”福建陆地港集团总经理李子兴介绍,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晋江陆地港2023年底开通了“泉州—马尼拉”定班全货运包机航线业务,预计航线年运作量将超过300班。

  “被动”搬迁工厂的民企抢抓发展新机遇,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也在主动布局东南亚,积极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链分工,抢占价值链中高端。

  经过多年发展,晋江形成了纺织、鞋服2个超千亿元,建材、食品2个超800亿元,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3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信泰集团是一家纺织鞋服新材料企业,客户包括阿迪达斯、耐克等数十家国内外一线运动鞋服品牌企业。近年来,该集团先后在越南、印尼等地设立工厂。集团副总裁许金泰告诉记者,东南亚既是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也是晋江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区域。

  “一方面,布局东南亚能够参与国际品牌产业链;另一方面,东南亚众多的制造加工企业对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的产品有庞大需求,在当地设厂或办事机构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订单和发展机遇。”许金泰说。

  品牌出海推进新全球化战略

  3月底,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成绩单”:全年收入623.56亿元,同比增长16.2%,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超过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位居国内运动鞋服市场份额第一。

  在深耕国内市场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安踏提出“要做世界的安踏”,主动参与国际市场高水平竞争,东南亚就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点,并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布局:2023年初,安踏成立东南亚国际事业部,在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的核心商圈开展了直营零售业务……

  安踏并非个案。2023年7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企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鼓励民企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参与境外项目。在此促动下,更多民企主动“走出去”,以自有品牌“出海”,进军国际市场,拓展全球发展版图。

  为打通国际国内市场,形成优势互补,2023年,国内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盼盼集团在菲律宾、泰国等国家注册“panpan”品牌,以自主品牌出口东南亚国家,销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东南亚的椰子、棕榈、木薯、虾酱等品质上乘,盼盼将资本、技术、品牌等与优质原材料结合,推出的椰子、鲜虾肉片等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热销。”在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铵看来,进军东南亚既是“品牌出海”,也是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部署,“下一步,盼盼还将在东南亚当地设立工厂,建立研发中心等,全面布局。”

  庞大的东南亚市场为民企“出海”提供了广阔舞台,一些原来的代工企业也在探索从“贴牌出海”到“品牌出海”。

  走进晋江好来屋食品的生产车间,空气里弥漫着糖果的香甜,造型各异的棉花糖将工厂装点得别有童趣。这家经营24年的外贸代工企业,今年开始以自有品牌“出海”,其为境外客户设计的产品颇受欢迎。

  “与欧美市场不同,东南亚市场更新迭代快,人们更愿意为精致而富有创意的产品买单。”好来屋食品总经理许嫣然说,“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这些年我们不断走出国门参展,中国食品在新马泰、日韩等地的影响力正在提高。”如今,该企业已经在东南亚注册了品牌,在海外电商平台也在陆续上新产品。

在福建晋江陆地港的国际陆港口岸海关监管堆场,港口作业流机在吊装集装箱(2022 年 9 月 27 日摄) 周义摄 / 本刊

  助力民企出海闯世界

  民企“出海”闯出新天地,需要来自多方的合力支持。

  “金融服务和政策法规是目前面临的主要瓶颈。”多位受访企业负责人提出,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无法为中资企业提供完善的融资服务,中资商业银行在当地的业务开展有限,企业一次性投入大,常面临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营商环境、企业合规、文化融入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晋江正通过“以侨为桥”、政企协力、银企协力等方式支持民企“出海”闯世界。

  2023年,菲律宾晋江建材家居展销中心、菲律宾晋江产业合作园正式揭牌,展销中心总投资超百亿元,占地35万平方米,目标是成为菲律宾最大体量的国际建材家居批发零售市场。

  这是晋江优势产业“借侨出海”的新探索。“菲律宾晋江籍侨亲超百万,当地正处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建材需求量大,双方携手有助于晋江陶瓷产业摆脱外贸危机。”晋江市建材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吴声团说。

  晋江是著名侨乡,拥有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近半数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民企“出海”“下南洋”,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将发挥重要作用。

  “菲律宾侨亲大部分从事贸易、批发、零售生意,与家乡的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开拓海外市场,也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实现互利共赢。”帮助家乡对接多个项目落地的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理事长陈凯复说。

  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告诉记者,近年来,晋江市大力实施“聚侨力、走出去、拓市场、稳外贸”行动,“以侨为桥”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和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晋江制造“买全球、卖全球”水平,拓宽民企“出海”之路。

  为更加充分发挥政府支持作用,2023年底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选取当地伞业、泳装、拖鞋、玩具、食品、建材陶瓷等六大外贸行业,组团赴东南亚等地开展经贸对接活动。其中,对接海外仓资源33处,建设菲律宾建材家居、泰国食品、越南鞋纺城3个海外展销中心。

  金融机构也在探索更多措施扶持民企“出海”。2023年以来,晋江陆地港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近2亿元贷款,用于支持企业布局海外仓。

  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已支持民营企业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项目近40个,贷款余额超过90亿元。去年还设立800亿元的福建省稳外贸专项信贷额度,助力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离岸国际贸易、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从多次考察、设办事处、设厂等‘试水’,到主动布局对接当地资源、持续拓展市场、完善配套服务,民企抢抓东南亚发展新机遇前景广阔。”多位受访的“出海”民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