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公共利益守护者

2024-03-20 09:20:18 来源: 瞭望 2024年第12期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组与玛多县检察院检察官来到黄河上游的鄂陵湖畔一起非法捕鱼案的案发地,

向公安民警、生态防护员了解当地环境保护新措施和生态恢复情况(2023 年 8 月 12 日摄)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供图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

2018年至2023年共立案办理检察公益诉讼案件94.6万件,提起诉讼5.3万件

检察公益诉讼起诉案件占全部公益诉讼起诉案件总数的95%以上,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又占到检察公益诉讼案件总数的90%左右,形成以检察公益诉讼为主的公益诉讼基本格局

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争取最佳办案效果,95%以上的公益损害问题在诉前得到解决

“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检察机关可以综合利用行政、民事、刑事手段,代表公众的利益,敦促不同主体遵守环境法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屈辰

  

  督促恢复被毁损的林田湖草800多万亩,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200多万千克,收回被非法占用国有土地约6.5万亩……从试点到全面推广,中国检察公益诉讼事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过去,曾有一些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情况,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危险。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后,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国政法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刘艺说。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经历了顶层设计、法律授权、试点先行、立法保障、全面推进等过程——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2015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同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检在13个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

  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被明确写入这两部法律。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从初创开拓到发展完善……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

  释放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效能

  作为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公益诉讼检察与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并列为“四大检察”统筹推进。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从办案数量看,2017年7月至2023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90余万件,民事公益诉讼9.7万件,行政公益诉讼85.7万件。其中,2018年至2023年共立案办理检察公益诉讼案件94.6万件,提起诉讼5.3万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说,实践中,检察公益诉讼起诉案件占全部公益诉讼起诉案件总数的95%以上,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又占到检察公益诉讼案件总数的90%左右,形成以检察公益诉讼为主的公益诉讼基本格局。

  从办案领域看,随着近年来相关法律的制定或修订,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不断扩展。截至2023年底,已有23部现行法律涉及检察公益诉讼相关规定。

  从最初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四个领域起步,如今,检察公益诉讼已扩展至英烈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农产品质量安全、妇女权益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十个领域,并向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新领域拓展,呈现出“4+N”履职格局。

  从办案成效看,2017年7月至2023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约821.3万亩;回收和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5439.6万余吨;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120.5亿元;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约209.8万千克;查处、回收假药和走私药品约6.5万千克;追缴国有土地出让金约373.6亿元;收回被非法占用国有土地约6.5万亩。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检察机关注重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等优势,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在保持办案数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办案质量提升、制度效能发挥和相关问题研究深度拓展。

  从办案规范看,最高检已制定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两高”出台检察公益诉讼和海洋公益诉讼等多个司法解释、发布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底,27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意见,29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决定。

  “下一步,在公益诉讼规范性规定初步形成体系的基础上,应考虑立法这一选项。”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季美君看来,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势在必行。

  监督和治理特点鲜明

  司法制度来源于实践,也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公益诉讼重在进一步提升精准性和规范性。“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必然要求。

  徐向春说,经过丰富实践,检察公益诉讼已逐步成为明显区别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独立诉讼形态,形成“双赢多赢共赢”“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持续跟进监督”“系统治理”等理念,呈现出鲜明的监督和治理特点。

  ——全过程督促问题解决。检察机关发挥诉前督促作用,促进行政机关、侵权主体等依法履职尽责,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争取最佳办案效果,95%以上的公益损害问题在诉前得到解决。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高质效,特别体现在检察机关破除阻力,督促行政机关解决问题的实际贡献上。”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主办检察官刘家璞全程参与最高检公益诉讼第一案“万峰湖专案”。他介绍,当时,广西隆林某公司存在非法网箱养殖问题,拆除网箱进度缓慢。考虑到该公司是当地龙头企业,“我们一边和党委政府沟通,一边指导办案人员释法说理”。在各方努力下,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尽量维护企业利益,最终督促相关部门将非法网箱全部拆除。

  ——全链条协同履职联动。作为一项司法制度,检察公益诉讼不是检察机关“大包大揽”,而是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等依法各司其职、协作联动的完整制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检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检察公益诉讼促进国家治理的独特制度效能。

  2023年4月,最高检联合水利部举办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构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相衔接的生态保护大格局,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主办检察官易小斌介绍,目前,最高检已会同30余家行政执法机关制定协同履职意见,建立起一系列跨区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

  ——全方位开放维护公益。在立法机关、审判机关等支持下,检察公益诉讼正从有形公益向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拓展,从抓末端、治已病向抓前端、治未病拓展,从传统公益侵害向新领域新业态拓展。

  在维护环境资源、国有财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残疾人权益保障等领域公益诉讼;在燃气、道路交通、铁路沿线、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领域,探索预防性公益诉讼;在反电信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反垄断等领域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受到群众欢迎和社会关注。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主办检察官胡婷婷说,最高检聚焦个人信息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妇女权益保障等人民群众高度关切的领域能动履职,解决其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助力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检察院在四川省率先建成

“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川西片区)”并投用(资料照片)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供图

  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以行政公益诉讼为独特标志的中国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全球范围内公益司法保护制度的最新探索。

  加强国际交流,实现共同发展。2020年,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和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牵头组成预防性公益诉讼中外比较调研组,赴湖北、海南、广西联合调研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在长江大保护、海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挑战,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共同完成了4万余字的检察机关提起生态环境预防性公益诉讼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对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建议。

  分享中国经验,努力主导公益诉讼国际话语权。2021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北京线上出席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环境守法与执法挑战”分论坛并致开幕辞,分享中国环境检察公益诉讼经验,得到与会各方高度评价。

  “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检察机关可以综合利用行政、民事、刑事手段,代表公众的利益,敦促不同主体遵守环境法律。”论坛主持人、巴西联邦共和国高等司法法院大法官安东尼奥·本杰明说,这种作用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中国检察机关正在探索的气候变化检察公益诉讼更是鼓舞人心,值得各国学习。

  体现制度优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公益诉讼主体的利益是一致的。”刘艺认为,我国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与行政机关形成了既依法督促又协同履职的新型监督关系,并与党委政府、审判机关等加强协调协作,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

  历经了万峰湖专案,刘家璞对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它植根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传承了‘天下大同’‘无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秉持‘双赢多赢共赢’‘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等理念,以督促之诉、协同之诉、开放之诉,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和‘公地悲剧’,形成了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值得同世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