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改革做强基层进行时

2024-03-19 09:46:32 来源: 瞭望 2024年第12期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公安局朱仙镇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启封故园景区

给游客宣讲安全知识(2024 年2 月15 日摄) 孙营营摄/ 本刊 

  ➤建强派出所“两队一室”,推行市县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党委领导、部级抓总、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实战化公安机关职能体系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两队一室”就像一个“大脑”指挥两只“拳头”,用专业提高效能,把社区民警大大解放出来

  ➤经历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市县公安机关,进一步精简提质,将大量原先由派出所承担办理的专业案件和事务“接”过来,助力派出所“主防”动能更加充沛

  ➤“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将一线最小作战单元的效能大幅提升,为基层办案提供强大支撑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舒宁 熊丰

  2023年农历“龙抬头”,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根据警务应用系统紧急预警,发现有群众正在被虚假贷款诈骗。分局合成作战中心立即指令管辖事发社区的四季青派出所民警处置。根据指令,社区民警5分钟内就找到了当事人,启动紧急止付工作机制,最终保住了190万元。

  快速反应的背后,得益于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建立和基层基础工作的扎实开展。

  “相对传统的盗抢骗案件,新型犯罪追损难度更大,‘防患于未然’的‘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势在必行。”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海淀派出所所长张鹏介绍,社区民警“挽损失于既骗”,一靠精准指挥争取的提前量,二靠“沉”在社区积累的信任度。

  当前,我国刑事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但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重不断攀升。应对利用新技术新手段、高度职业化的犯罪团伙,必须加快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确保14亿多人口的大国始终保持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筑牢一个个社区、村庄、企业、社会组织的安全根基。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日益成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聚焦点、突破点。建强派出所“两队一室”,推行市县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方面的全链条改革,推动“党委领导、部级抓总、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实战化公安机关职能体系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基层派出所向“防”聚焦

  距离百姓最近的派出所,成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集中发力点、关键突破点。

  早晨9点,派出所早例会刚结束,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二龙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李大魁,骑上警用电动自行车就往社区里钻。9点30分,与社区党委班子召开碰头会;10点,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社区巡逻、入户走访;下午,召开社区安全防范宣传会;晚上,会同消防、城管等部门开展定期联合检查……

  “早些年,‘片儿警’其实很难真正下到社区里。”西城分局厂桥派出所所长刘育斌回忆,在“大轮班”传统模式下,“活儿都混着干”,民警忙于办案,往往等社区里有事了才过去。所里业务工作对应的条线多、头绪多,且由不同副所长分管,仅填统计报表就有很多重复劳动,处理案事件时又相互分割、难以协同。“下不到社区、不掌握情况,很难‘防患于未然’。”

  积势赋能,从机构改革开始。

  2017年,北京市公安局在派出所试点,设置社区警务队、打击办案队、综合指挥室,几名派出所副所长分别兼任社区警务队队长,同时每天在综合指挥室值班任指挥长,接到警情后统一研判,区分警情等级和特点,安排处警警力,社区民警针对本辖区警情处置能力更加集约高效。

  张鹏说,“两队一室”就像一个“大脑”指挥两只“拳头”,用专业提高效能,把社区民警大大解放出来。

  改革试点后,试点辖区的社区见警率、民警管事率、案件发生率“两升一降”,“防患”功能充分发挥。

  2019年底,公安部在全国警力较多的派出所推行“两队一室”改革。2022年,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会进一步细化各项配套措施,明确“坚决清理不科学、不合理的考评指标,切实为派出所减负增效”。

  考评“指挥棒”,带动派出所工作向“主防”聚焦。改革中的社区民警队伍,正在不断补充新力量、释放新活力。在多地公安系统,“新增警力统一安排在派出所”已成人员配备的重要原则,“前置”派出所也成为机关干部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李大魁就是从北京市公安局职能部门的岗位上选择“前置”,于2021年3月成为一名社区民警。2022年,他获得北京市西城区“红墙卫士”称号。

  “天津公安改革由市委、市政府专门发文,市委编委给予编制支持并向基层倾斜。”天津市公安局改革办同志王平介绍。

  评功授奖、基层津贴、职务晋升等向一线派出所倾斜;编制职数向派出所充实……各地公安机关争取外部支持、加大内部“挖潜”,用各项激励政策让“前置”的警力“沉得下来”,踏踏实实在做实基础工作上下功夫。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1.3万余个警力较多的派出所设立了“两队一室”。公安部《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进一步推动市县公安机关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全面落实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警力配置“两个40%以上”要求,鼓励在市辖区公安分局推行“两个50%以上”。

  市县公安局向“下”赋能

  经历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市县公安机关,进一步精简提质,将大量原先由派出所承担办理的专业案件和事务“接”过来,助力派出所“主防”动能更加充沛。

  “原来,一些安全保卫和治安管理工作存在多头部署、分工过细现象。”天津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窦亚锋介绍,按照统一部署,天津各区分局2019年实行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其中,上述交叉重叠的职能统一由整合后的治安支队归口管理。改革后,各区公安分局的内设机构数量精简了一半。

  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原则,全国多地市县公安局在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中,将同类业务整合成“一件事”、同质“一件事”归并为“一类事”,持续做“精”部门和警种。

  “前置”到派出所的部分警力来自上级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腾出的3880名警力,占全市总警力的12.5%,全部前置到派出所。”窦亚锋说。据统计,目前天津市公安派出所警力数占所有分局总警力数的比例达54.6%。据此测算,其中超过两成都是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腾出的警力。

  为派出所办案“减负”的警种支撑来自上级机关。这其中,刑事类案件“减负”尤为突出。北京、浙江等多地公安机关制定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的负面清单。“有346类刑事案件从源头就直接交给了专业警种办理。”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三墩派出所所长林喆鸣说。

  派出所的治安类案件也在“减负”。在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由防控治理中心先行接收上级下达的任务指令并开展研判,对确需下达派出所的指令,通过标准化任务导引,统一通道下达。2023年,上城区分局社区民警接收到的上级工作指令,有近50%已经防控治理中心提前过滤精简,平均每个派出所每天少出警10起。

  天津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社会安全防范指导支队政委高立旺介绍,通过重塑业务流程,将各警种向派出所下达指令统一调整为由市局、分局两级基础管控中心汇总梳理后下达,上级机关给社区民警下发指令量下降37.1%。

  为派出所办业务“提效”的服务支持来自上级机关。改革中各地县级公安机关普遍设立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集成刑侦、治安等多警种的数据、技术资源,实行“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

  “派出所民警在调查取证、审查讯问、定性处理等环节上花费的时间节省2/3以上,负担大大减轻。”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法制支队执法办案场所管理大队政委潘磊说。

  “情指行”一体化向“新”增效

  2023年11月24日晚,天津市和平区繁华商圈一家珠宝店内发生一起抢夺案件。一名男子假意购买,从店内抢夺了一条100多克重的金项链,夺门而出。

  接警后,民警随即组建协同警务群组,天津市公安局大数据实战中心立即开展协同、提供支撑:专业力量迅速锁定目标和逃跑轨迹,随后东丽区特警接下“接力棒”,将准备销赃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抓获。从接警到犯罪嫌疑人到案,仅用时1小时50分。

  大案“即发即破”,跨层级、跨辖区、跨部门的全面协同成为制胜法宝,立体化支撑起更高水平的基层安全。

  在多地公安改革中,省市县三级建立合成作战中心,相关警种共同值守,大数据、专业侦查警种常态入驻,各类工作专班合成作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将一线最小作战单元的效能大幅提升,为基层办案提供强大支撑。

  一警集纳全局信息。在天津滨海新区公安局南海路派出所所长王麟的“警用手机”上,记者看到,相关页面显示着他的即时任务指令,集成了市、区两级合成作战中心汇集的全部相关信息。随着案情动态变化,相关信息也同步更新,实时指导民警精准行动。

  一警背靠全局服务。支撑一线作战单元的不仅是数据,更是一众团队。浙江省公安厅介绍,当地深化省市县三级合成作战中心实体化运行、差异化建设,集成最高权限、最全数据、最多手段、最强研判,构建内部“110”机制,24小时在线响应,服务一线作战单元,让民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警牵动全局协同。在天津,民警在各类警务工作中都可以通过内部“110”机制获取市局大数据实战中心提供的全量数据支撑,还可以在移动警务APP上组建协同任务群组,形成“多警联动、协同处置”的工作合力,案件侦办效率大大提升。“扁平化、可视化、上下联动的合成作战模式,由以往线下合成,向线上合成、扁平指挥、高效协同转变,实现了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天津市公安局大数据实战中心临时党委书记沈鋆说。

  “情指行”一体化,用机制这条“线”,将公安机构改革、职能体系改革这一串“珠子”穿了起来,让整合发挥出的专业效能得以直达基层一线警力。

  “两队一室”、市县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以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带来的防范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全国命案、伤害案件立案数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