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三变”中蓄力突破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制定实施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支持政策,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无论是模式创新、应用创新还是集成创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勇闯创新无人区,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高天 贾云鹏 郭鑫
新春开工首日,鲁北城市滨州,几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参加全市会议之后坐在一起聊了起来。话题涉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这在当地被称为新年改革发展的“三大战役”。
“真有种坐不住的感觉,明显感到谋发展的迫切劲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桥集团”)董事长张波直言。这位山东最大民营企业负责人说,面对全国各地掀起的招商引资新热潮,他们作为纺织业、铝业龙头企业应该发挥带动作用,协同当地做好延链、补链、强链的招商文章。
山东创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全国人大代表、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说,2023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目前正谋划在新的发展赛道发力。
如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如何更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几位民营企业家直抒己见,讨论热烈。“我记下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对于企业的诉求,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要跟踪督办,还要积极走出去,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市长李春田说。
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家就产业发展问题,热烈互动、达成“共识”,这正是当下各地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稳定经济发展预期的写照。
50%以上税收、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在中国,人们常用“56789”描述民营经济的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和创新之变,成为深化改革、开创新局面的积极推动者,彰显出民营经济的活力,也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层面,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助力民营企业在“三变”中蓄力突破。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此后,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各地相继推出配套措施。在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等积极因素下,民营经济正在呈现边际改善的利好迹象。
在山东邹平魏桥轻量化基地宏奥全铝车身集成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在流水线上作业(2023 年 9 月 13 日摄) 郭绪雷摄 / 本刊
市场之变
全国工商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民营企业的新期盼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市场准入更加公平、政策落实更加有效、产权保护更加有力、舆论氛围更加友好。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这是中央对民营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予以回应并作出的明确表态。”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魏楚说。
魏楚分析,今年在中央有关部门牵头下有望进一步打破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形和无形壁垒,并在更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推出项目清单,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走进山东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居家世博馆,隔热窗帘、夜光染料、阻燃纤维、清凉床单等上万种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这家以纺织起家的企业,凭借科技创新,将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进出口额4亿美元。
在产品出海的同时,愉悦家纺还实现了品牌出海。以高端蜡布产品为例,公司针对非洲市场推出三个自主品牌,仅用五年时间市场占有率已突破70%。愉悦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曰兴说:“我们构建的国际创意设计网络,吸引全球1000多名品牌设计师共享海量设计资源,现场设计、现场研发、现场打样制作,实现了由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和自主品牌设计的跨越。”
从一地起家发展,到逐步走向全国,再到布局全球,愉悦家纺的故事正是多家民营企业加速出海的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以灵活“身段”,在全球大格局、大市场中搏击风浪、强筋壮骨、蝶变跃升,展现出强劲活力,成为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体现者。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民营企业稳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中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6.2%,已连续5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累计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比重达53.5%,成为外贸发展的“中坚力量”。
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不少民营企业正通过加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开拓新市场、做大新业态、拓展新空间,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环境之变
“爱拼才会赢!”今年1月,作为全球不锈钢紧固件行业主要生产厂商,山东腾达紧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敲响今年全省企业上市“第一钟”。该公司负责人说:“新时代的中国民营企业应当向科创研发要效益、寻蓝海,我们对未来有信心。”
新年伊始,“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铁路、核电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等补短板项目建设”“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等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信号持续释放,“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已列入多地多部门2024年发展任务。
“从递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两小时。”在滨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一站式”为企服务专区,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负责人说。
近年来,全国多地通过实施流程再造、实行无差别“一窗受理”,推进线上“一网通办”与线下“一窗通办”融合,“大导服、小窗口、微审批”政务服务改革效能得到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审批提效、服务提质,是中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写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制定实施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支持政策,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魏桥集团享受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优惠3.8亿元。“省的是资金,增的是信心。”张波说,公司将省下来的资金迅速投入到研发创新和智能化设备改造,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给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信心。
“企业家有梦想,企业转型才有动力。”李春田说,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召开企业家会议、设立“企业家日”、建立为企服务直通车、领导帮包等机制,让企业家“站C位”,努力打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营商环境,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创新之变
“20年前,‘创新’这个词没有现在这么流行。当时我们认为,一家企业要想持续快速发展,只有通过科技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才能够实现。”崔立新说,创新让企业发展后劲更足、韧性更强、更可持续,集团连续7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在以“创新”命名的山东创新集团,“创新”一词显得更为特殊。这家始建于2002年的铝产品加工制造民营企业,一直注重创新引领,目前公司已拥有500多项专有技术,发起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8项。
中国民营企业贡献了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无论是模式创新、应用创新还是集成创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勇闯创新无人区,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正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积极布局的共同选择。
仅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就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300.4万户。截至2023年9月底,“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已超2087万户,新经济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在高度自动化的山东魏桥集团绿色智能纺织一体化生产车间,几名工人骑着电动代步车,在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机器间往返,查看并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断纱等问题。
“我们通过总控平台和平板电脑便可实现自动生产、检验、运输、包装等操作。”魏桥集团绿色智能化三厂准备车间负责人说,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车间用工量减少80%,生产效率却提高三成以上,目前可年产高档紧密纺纱超过1.5万吨,产销两旺。
魏桥集团从一家员工不足百人的小型油棉厂,经过40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著名的棉纺织企业和铝制造企业。“创新始终是我们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引擎。”张波说,早在2014年,魏桥就率先突破600KA超大容量铝电解槽技术;去年自主研发的“铝电解一体化铜炭复合阴极技术”,让电解槽的寿命从2400天提升到4300天,仅这一项技术就为企业节省了11亿元,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面对国内国际多种挑战,中国民营企业主动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升级,推动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步伐加快,释放出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有力推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稳中向好的重要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414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432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