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音乐学院:赓续红色血脉 唱响时代新声

2024-02-05 15:16:59 来源: 瞭望 2024年第6期

  

诞生于烽火岁月,红色是沈阳音乐学院的亮丽底色。近年来,学校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将鲁艺精神贯穿育人育才全过程,形成了具有沈音特色的红色育人阵地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莹 赵健彤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1963年,沈阳音乐学院老院长李劫夫创作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在沈阳诞生,铿锵有力、激情澎湃的歌声在大江南北唱响。

  2023年,沈阳音乐学院建校85周年大型主题音乐会上,沈音师生对乐曲进行重新编配、演唱,并创作推出歌曲《血脉》。新老两代人跨越时空合作,经典作品绽放出新的艺术魅力、红色基因展现新的风采。

  从延安到沈阳,从创演一部部为民族呐喊的经典作品到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从文艺为人民大众和工农兵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到群众和火热的斗争中去,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协同式构建“红色育人阵地”……历经85年蓬勃发展,从鲁迅艺术学院,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再到沈阳音乐学院,“鲁艺精神”深深熔铸在血液中,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随着时代的洪流,披荆斩棘、一路高歌。

沈阳音乐学院纪念建校 85 周年大型主题音乐会(2023 年 10 月 15 日摄) 受访单位供图

  诞生:从战火中走来 为人民放歌

  走进沈阳音乐学院校史馆,一张张黑白照片十分引人注目,斑驳的印记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一年的延河水畔、宝塔山下……

  彼时,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明确了文化在民族复兴中的强大力量,提出要建立艺术院校。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创立。吃小米、穿草鞋、住窑洞,没有乐器,就动手自己做;没有校舍,就坐在黄土堆上学习、排练……最艰苦的条件,成就了最燃情的岁月。

  年轻的鲁迅艺术学院面临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942年,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为鲁艺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

  经过淬炼的热血文艺青年以笔为枪,用文艺创作自觉承担起时代使命,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冼星海、安波、李焕之、卢肃、王昆、王莘等一大批人民艺术家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延安颂》等激荡了几代人青春的经典之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鲁艺师生从延安出发,向东北挺进。几经辗转,最终扎根在辽东大地,1949年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并于1958年正式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

  从延安到沈阳,鲁艺人创作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闪闪红星》《雷锋,我们的战友》《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与微笑》等一大批见证时代发展、引领文艺风潮的作品不断涌现,成为时代经典。

  传承:植根红色沃土

  做“鲁艺精神”的传人

  开辟“红色小舞台”,以“文艺表演+红色作品宣讲”的方式讲演经典作品……这个诞生在学生宿舍里的“微课堂”是沈阳音乐学院创新打造的“红色作品讲演会”校园文化品牌,它由学生独立完成“讲红色故事+现场表演”,古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手风琴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等十余场讲演已在“微课堂”亮相。

  诞生于烽火岁月,红色是沈阳音乐学院的亮丽底色。近年来,学校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将鲁艺精神贯穿育人育才全过程,形成具有特色的红色育人阵地。

  “以前唱歌没有想法,只是对着谱子唱,寻访之后,我把自己带入到创作者的心境中,对音乐的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声乐歌剧系学生李政翰口中的寻访,是沈阳音乐学院于2021年开展的“百年卓越”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围绕具有代表性的百余首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学校开展“经典寻访”,师生分别赴延安、井冈山、西柏坡、大庆等116个寻访地,对红色经典音乐背后的感人故事和蕴含其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深度寻访与体验,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革命精神。活动结束后,共有742名师生递交入党申请书。

  当历史透过音乐呈现在眼前,传承初心使命便有了更具象化的表达。近年来,沈阳音乐学院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将其整合为可听可看、可演可感的活教材,一体化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和“舞台上的思政课堂”,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艺术引领中根植民族情怀,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当下,沈阳音乐学院正以其牵头成立的全国艺术院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和辽宁“六地”红色音乐文化馆校联盟为重要载体,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持续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堂”和“红色文艺轻骑兵”“红色作品讲演会”等育人品牌,不断增强“以艺术之美点亮思政之光”的育人效果。

  创新:用好“音乐+”

  红色基因焕发新光彩

  让文化“活起来”,让文艺“新起来”,沈阳音乐学院积极探索“音乐+”模式,在创新上下足功夫,让红色基因焕发新光彩。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编复排了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创作了一系列主旋律作品,如声乐组曲《振兴之歌》、大型组歌《放歌新时代》、《沧海云帆——为管弦乐队而作》等多部“礼赞新时代”主题原创交响音乐作品及歌曲MV《巍巍井冈山》《我要你平安归来》等。2023年6月,以辽墓壁画“散乐图”为创作基底的古典舞群舞作品《散乐图》斩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恒心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赓续鲁艺红色血脉,创作排演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一流音乐院校,以强国复兴有我的使命担当,再创沈音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