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抗震救灾一线有个“戎装营”
文 | 陈先义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6.2级地震袭击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即做出部署。救灾队伍从全国四面八方驰援积石山县。
此前,许多人从未听说过这个位于西北高原的僻远小县。如今,这里成为全国人民牵挂的地方。
在全国各地参与抗震救灾的行列里,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最早到达灾区,一边抢救废墟中的受灾群众,一边在灾区支起中央厨房,保障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热乎乎的饮食保障。
这支救灾队伍,来自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绝一手·戎装营”拥军服务平台,隶属于中国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服务促进会。
“穿上军装是军人,脱下军装依然是战士。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无所畏惧地冲锋在第一线。”“绝一手·戎装营”拥军服务平台创始人张宇轩如是说。
第一时间参与救援
当积石山县发生地震的消息传来,“绝一手·戎装营”拥军服务平台立即开展救灾动员。在宁夏盐池县政府、中国红十字会(宁夏)赈灾救援队的统筹安排下,戎装营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连夜奔赴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物资援助。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供精神支持,帮助灾区群众度过艰难时刻。
“全国人民关心牵挂着积石山地震灾区,部队战士和武警官兵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抢险救灾。他们顾不上吃饭休息,争分夺秒抢救受灾群众。几天来,他们没有吃上一顿热乎饭菜。戎装营的同志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绝一手·戎装营’中稹九道(宁夏)盐池滩羊中央厨房保供基地筹备一吨鲜羊肉,携带煮肉灶具奔赴救灾前线,慰问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张宇轩说。
受灾现场,高原寒风凛冽透骨,戎装营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设立起中央厨房。
“绝一手·戎装营”负责人、专委会副主任王延廷,中稹九道(宁夏)盐池滩羊中央厨房保供基地执行董事郑国和、总经理郑友继,冒着严寒动手支起锅灶,生火熬制美味的羊汤。
随着火焰的升腾,一股浓郁的肉香弥漫开来,让抢险救灾现场多了几分温馨。一碗碗鲜美热乎的羊肉汤在抢险现场传递,驱散抗灾军民的寒冷和疲惫,让灾区群众和救援子弟兵感受到了国家的温暖和社会各界的关怀。
关键时刻展现“绝一手”
“绝一手·戎装营”,之所以被称为“绝一手”,不仅在于这个队伍生产的产品令老百姓称绝称奇,更在于这支队伍在关键时刻有自己独特的“绝一手”。
所谓“中央厨房”,是戎装营借鉴部队野营训练方法创制的新型炊事车,是一种改进西北高原厨房经营模式的大胆探索。如今,在积石山抢险救灾中,中央厨房应用于抢险救援保障工作,成为救灾现场的一道靓丽景观。
为了保证灾区军民吃到可口的盐池羊肉,“绝一手·戎装营”队员精心挑选新鲜羊肉慢慢煮熟,加入了相应的中草药和调料,让羊汤更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一位救援部队指挥员感慨地说,自己曾经参加过多次救灾,见证过许多让人落泪的故事。如今,看到由一众退役军人在灾区创造性地开设中央厨房,发挥自己的力量提供救灾保障,令人无比动容。戎装营队员依托拥军服务平台,以自己的开拓创新,展现出老兵特有的军人风采,用行动诠释了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以及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永远都是冲锋者
盐池,这个当年为陕甘宁边区建设提供大力支持的地方,如今再次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践行着老区人民与祖国各族人民心连心的优良传统。
党中央发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落实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政策的号召之后,张宇轩率先带领团队扎根老区宁夏盐池。六盘山下,这位曾参加援疆扶贫工作的老兵,以建设平台为引领、实体产业为支撑,用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扶持当地退役军人大力发展盐池滩羊养殖,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一个平台、一支队伍,承继着人民军队的优秀传统。只要祖国召唤、人民需要,经过军队大熔炉淬炼的老兵,永远都是冲锋者。
作为戎装营的创建者,老兵张宇轩有着强烈的创造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以善于做公益事业备受社会赞誉。在这次积石山救灾中,他缜密思考,向救灾部队和当地政府提出建议:积石山地震灾害中,受灾严重的大多是农村自建房或老旧民房。加上地震时间正值午夜,群众受灾严重。因此,不仅抢救工作需要更加细致,而且在灾后重建和各地农村自建房的过程中也需把防震防灾放在第一位。
他呼吁,爱心人士捐赠物资或参与救援工作时一定要联系救灾指挥部,听从属地政府协调,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捐赠,以免造成前往灾区的道路拥堵和物资管理麻烦。
“现在,灾区急需的是帐篷、取暖保暖设施、应急照明电线、做饭电器等物资。希望各界爱心人士能够根据灾区急需物资清单,提前与属地政府或救灾指挥部联系,有计划地提供高效援助。”张宇轩说。
救灾现场,战旗飘扬。戎装营这支退伍老兵队伍,以自己的拼搏与付出,在积石山6.2级地震救援中留下了一段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