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时代 高飞远航
➤以向战强能、制胜空天为指向,以推动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为重心,加快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空天人才方阵
➤聚力打通新质战斗力生成链路,紧贴使命任务和作战环境设计训练内容,探索创新练兵模式,有效牵引空军部队全面提升体系作战能力
➤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推进空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努力打造一流装备,为建设世界一流空军提供强大装备支撑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黄明 刘济美
2023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成立74周年。
今年以来,人民空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瞄准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全力以赴,务期必成”的决心意志,制订战斗力建设规划,列出实施计划,加强科学统筹,倒排时间任务,突出标志节点,紧前推进落实,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推动空军战略转型。
7月,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歼-20首次以四机编队进行机动飞行展示,运油-20首次与歼-20、歼-16以“五机同框”的画面进行空中加油通场展示,歼-10S、歼-11BS首次进行异型机模拟空战展示……集中展示了人民空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阶段性成果。
11月初,空军实战化演训任务中,新装备、新领域和新模式融入体系练兵。空军部队结合“金头盔”“金飞镖”“蓝盾”“擎电”等品牌训练,以“科技+”“网络+”升级赋能,练单兵战术更练体系融合,考战斗员更考指挥员,并将政治工作、后装保障与作战行动全流程设计、一体集成演练……
近年来,空军主战装备实现整体跨代,航空兵部队体系作战、远域制空、战略投送等能力不断提升,地空导弹形成远中近程、高中低相结合的防空火力体系,预警雷达逐步向新领域拓展,为空军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力量支撑。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了空军参谋部大校王庆中、空军政治工作部大校余军、空军装备部上校唐绍军,介绍人民空军不负时代、高飞远航的强军征程。
在 2023 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 · 长春航空展上,运油 -20 单机和
歼 -20 双机、歼 -16 双机加油编队进行飞行展示(2023年7月26日摄) 余红春摄 / 本刊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新型空天人才
《瞭望》:建设世界一流空军,需要建立一支怎样的人才队伍?
余军: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以向战强能、制胜空天为指向,以推动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为重心,加快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空天人才方阵。
贯通指挥链路“砺将锻钢”,梯次抓好大国战将选拔培养,强力推动指挥班子增量提质,打造具备较高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队伍。
着眼战斗力主体“利刃精塑”,贯通一体化培养使用链路,全面推行飞行人员快补优培,多快好省壮大队伍,打造技术战术一流、战斗作风过硬、满足制胜现代空中作战需要的飞行人才群体。
聚焦科技引领“架梯攀高”,按照“举高、托中、提低”的思路,扭住高端人才实施“一人一策”,用好战、训、研、试平台盯人培养,打造精于专业、晓于实战、善于攻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突出战略管理“强智谋胜”,适应管理革命加快塑造选用体系,有计划安排参加高端战略管理培训、担纲领衔重大课题、跨领域跨专业交流任职等,打造具有全局视野、善于战略谋划、精通现代管理的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队伍。
扭住技能型人才“筑匠强基”,持续稳队伍、调结构、强素质、增活力,造就扎根基层、技术过硬的“工匠”型军士人才队伍。
加快文职人员“精招提质”,坚持招建并重,着力扩规模、提质量,重培养、打基础,推动深度融入空军建设链、管理链、监督链,倾力打造管用顶用的高素质、专业化文职人员队伍。
《瞭望》:近年来,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做法及成效如何?
余军:空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突出飞行人员这个制胜空天的关键力量,招飞数质量连创历史新高,为锻造高素质新型军事飞行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为战选才。立牢服务支持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以作战需求为牵引,持续提高人才源头供给能力和水平,31个省区市均实现“出飞”,高考成绩平均超过一本线60分,总体达到全国“双一流”高校水平。
坚持精准识才。积极适应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围绕飞行人才核心能力要求,不断增强招飞选拔科学性精准度,录取学员身心素质明显提升。
坚持联合育才。坚持把军事人才培养和使用融入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空军与北大、清华、北航联合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依托全国16所省级示范高中建设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超前培养飞行人才,累计输送优秀飞行学员2000余名。
《瞭望》:空军人才队伍建设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余军:按照习近平主席擘画的宏伟蓝图,围绕做好人才强军、人才制胜的“空军答卷”,紧扣战略目标体系布局,着眼转型跨越需要,制定出台人才工作行动计划、工作规划以及分域抓建措施,构建起人才发展“十年一战略、五年一规划、每年一计划”动态推进机制。
深度耦合装备前瞻预置,跟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按照从理论到技术、再到装备的逻辑链条,装备研制阶段组建“跟踪团队”跟产跟研,接装前成立“种子部队”嵌入厂家培训,列装后建立孵化基地成体系培养骨干人才,较好实现了“装备立项人才上马、装备研制人才伴随、装备列装人才到位”。
创新理念模式增效释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思想破冰推动问题破解、引领工作破局,研究推行新机换装人才裂变孵化模式,确保部队接装即形成能力;着眼提升飞行人员使用效能,深度挖潜盘活资源,让“在飞”的各展其能、“改飞”的各尽其才、“停飞”的各得其所;积极开展人岗适配课题攻关,打破过去条块分割、人力堆积的工作模式,实现后装保障真正融合。
部队战斗力建设“换挡提速”
《瞭望》:近年来,从“实战实训”“以战领训”到“大力推进战训耦合”,人民空军实现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的新模式和途径有哪些?
王庆中: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部队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始终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拓展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式、提高训练层次,部队战斗力建设“换挡提速”。
——畅通经络。坚持以战领训和以训促战相统一,坚持改革创新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依案组训和按纲施训相统一。加快推进空军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
——固本培元。围绕军事训练转型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院校训练领域改革,一大批一线优秀人员进入院校,不仅让源自作战部队的鲜活经验进入院校教育训练实践,也推动了院校与部队装备间的无缝衔接,助力人民空军建设发展步入快车道。
——壮骨生肌。聚力打通新质战斗力生成链路,紧贴使命任务和作战环境设计训练内容,探索创新练兵模式,有效牵引空军部队全面提升体系作战能力。设置难局、险局、危局、困局,推动练兵实践向海上、高原等现实战场延伸,向电子战、网络战等新型作战样式拓展,向无人、隐身等新型作战力量倾斜,推动部队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换羽高飞。抢抓机遇,加速推进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带来的是整体“跨代”和“质变”,逐步建成面向未来的空天力量体系,必将为空军战略转型提供坚实的力量支撑。
——开门练兵。近年来,空军以开放、合作、包容的态度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与多国空军开展联演联训。多维度加强交流,提升训练水平和协同能力。
《瞭望》:在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人民空军进行了精彩的飞行展示,体现了人民空军哪些方面的能力提升?
王庆中:此次航空开放活动,是历届规模最大、活动形式最新、参展参演装备最全、观展人数最多的一次,无论是装备先进的性能、飞行员精湛的技术,还是多机型编组通场,都很好地展示了近年来空军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巨大成就。
——武器装备迭代更新。新机新装不断装备部队,基本形成了歼击机、轰炸机、歼轰机、运输机、侦察机、预警机、直升机、无人机和特种作战飞机等机型完备的兵力结构,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战术基础更加牢固。运油-20加油机短距起飞、阿富汗式着陆拉升、大坡度蛇形机动、低空释放干扰弹,飞行表演队动作设计凸显高难度,对抗空战的战斗机空中机动急剧,充满力量感。这些既充分彰显了我军新型武器装备的优越性能,也展现了近年来实战化训练成效,官兵的战术基础素养得到较大提升。
——体系联合更趋常态。沿着联合作战能力培养链条,着力打通分练到合练、模块至体系、体系通联合的逐步递进训练模式。此次歼-20、歼-16、运油-20“五机同框”,体现了空中作战小体系的构建运用,为远域遂行多种任务奠定基础。
《瞭望》:针对未来战场,科技赋能、科技创新引领人民空军军事训练改革在理念、途径和办法等方面将有哪些变化?
王庆中:“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演进和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战争的制胜机理、作战样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因素在战争制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科技强训在推动战斗力生成中的“杠杆”撬动作用愈发凸显。空军作为高精尖装备武器的领先者,必须要在科技“赛道”里实现领跑。
——进行头脑风暴。充分认清科技在未来战争和军事训练中的重要地位,关注科技发展动向和世界军事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增强科技敏锐性,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通过掌握新知识,持续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为科技强训奠定先决条件和智力基础。
——开展科技练兵。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当前,3D打印、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为军事训练提供了更加丰富而有效的训练手段。为此,空军强化新装备、新领域和新模式融入体系练兵,强化军内外“智力”引进,用“科技+”“网络+”为训练赋能,向科技要训练效益,在提升实战能力上寻求突破。
——发挥集体智慧。新时代加强科技练兵,需要激发“众创意识”,进一步发挥群众优势,深化拓展练兵比武,推动科技练兵向高水平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有效应对未来战争。
为建设世界一流空军
提供强大装备支撑
《瞭望》:进入新时代,空军不断推进新型装备研发和更新换代。请介绍一下,空军装备发展建设情况。
唐绍军:在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重要指示的号召下,空军装备建设始终不断发展,不断提升装备性能,推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由陆向海、由空向天延伸。尤其是党的二十大以来,空军装备建设在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方面持续聚焦用力,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推进空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努力打造一流装备,为建设世界一流空军提供强大装备支撑。
《瞭望》:未来空战将会是什么样?空中力量在未来空战中起到什么作用?对装备研发提出了哪些挑战?
唐绍军:设计武器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武器装备发展是战争形态演变的重要因素,武器装备建设必须以作战需求为根本牵引。
未来的空战,战场边界向高、向远极大拓展,充满了高动态博弈、隐身与反隐身、干扰与反干扰,催生出分布式杀伤、全域攻击、体系作战等样式,硬杀伤不再是唯一的胜敌手段。智能化应用、无人作战比重将大大增强,实现即时聚优、快速杀伤闭环。空中力量凭借高位、快速的特点,可发挥广域覆盖、远程到达、灵活机动的优势,将作为未来空战的主力军,也将为未来的联合作战提供有力支撑。
为更好适应未来战争形态和空战样式,空军装备建设将更加注重对研发体系的权衡优化,更加追求装备的快速迭代和敏捷升级。
《瞭望》:空军将如何实现科技赋能,以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唐绍军:空军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创新和装备转化应用,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模式,努力推动原理性概念探索、颠覆性技术成熟、科技创新成果向战斗力生成转化。
一方面,聚焦未来空战需求牵引装备研发水平提升,驱动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优化,进而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另一方面,保持自信开放,积极吸纳多领域智慧和力量支持空军装备建设。
《瞭望》:眺望2027,到那时,空军装备建设将具备哪些能力?
唐绍军:人民空军将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顶层谋划好空军装备建设,加快发展好高新技术装备,布局预置好颠覆性前沿技术,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等方面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