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拉共建“一带一路”为各方、靠各方、惠各方

2023-10-30 11:45:46 来源: 瞭望 2023年第44期

 

 

中国驻智利大使牛清报

中拉2022年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4858亿美元

拉美各国普遍面临促增长、保民生、转结构等挑战,对参与“一带一路”、分享发展红利抱有更高期待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朱雨博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高峰论坛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智利作为拉美地区发展对华关系的先行者,是唯一一个总统连续三次受邀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拉美国家。

  中国驻智利大使牛清报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反映了各国人民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愿望,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已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迈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未来,中拉应以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投资贸易等领域为抓手,推动发展需求更精准对接,携手提升竞争力。

  走得稳、韧性强、标准高

  《瞭望》:智利是唯一一个总统三次受邀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拉美国家。您如何看待智利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视?

  牛清报:从政策理念看,智利政府秉持务实、开放、多元的对外政策,积极推动拉美一体化进程和互联互通,致力于将智利打造成为拉美连接亚太的门户。这与“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开放合作和互联互通精神以及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非常契合。

  从发展需求看,“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高度契合智利发展模式转型、实现产业升级、突破基础设施瓶颈等需要。“绿色丝路”“数字丝路”等建设,更是为智利打造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发展亮点增添助力。

  从双边关系看,智利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既利于丰富中智关系内涵,也利于发挥其区位、发展水平等优势,成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瞭望》:2018年中智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您会用哪些关键词描述“一带一路”倡议在智利的进展?

  牛清报:第一个词是“走得稳”。5年来,中智积极推动发展战略对接,“五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政府间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沟通日益密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惠及双方百姓;中企积极参与智利重要基建项目,为智利发展赋能;借助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开拓资金融通新渠道;不断加强科教文卫和地方合作,民心相通开创新局面。

  第二个词是“韧性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智“一带一路”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中方克服困难向智利提供大量新冠疫苗,智方积极支持中国疫苗临床试验,率先响应“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中智贸易逆势强劲增长,两国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开放、安全和稳定,合力打造全球经济稳定器。

  第三个词是“标准高”。中智始终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智自贸协定成为迄今中国对外货物贸易开放水平最高的贸易协定。

  友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瞭望》:“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如何为智利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如何帮助改善智利社会民生?

  牛清报:“一带一路”有利于消除智利发展面临的“基建赤字”,有助于智利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创造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契合智利国家现代化和融入全球化的需求。

  举例而言,中国铁建智利5号公路奇科段特许经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智利南北地区互联互通,便利沿线大量水果种植园对华出口水果。据测算,每年将为当地创造超过4000个就业机会。

  南方电网参与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项目可将智利北部充足的光伏发电输送至中部人口和工业密集区,有助于智利推动绿色发展。

  科兴公司拟在智利投资疫苗工厂,为智利及地区国家就近提供多种传染病疫苗,还正同当地大学探讨研发合作,致力于帮助智利发展本土疫苗产能和技术,为智利乃至拉美提升公共卫生科研能力作出贡献。

  《瞭望》:近年来拉美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态势如何?

  牛清报: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得到包括许多拉美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积极热烈响应,拉美成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

  2018年,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会议发表《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全面延伸到拉美,成为覆盖各大陆、连接各大洋的国际合作平台。

  5年来,跨越太平洋的友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一带一路”拉美朋友圈不断扩大。中拉2022年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4858亿美元,中国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地位。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优惠性质贷款和合作基金运行良好,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中拉资金融通更加多元。与此同时,中拉政党、地方、媒体、智库、青年等往来日益密切,中拉民心相通的桥梁更加宽广。

  未来需更好对接彼此发展需求

  《瞭望》:未来哪些领域会成为“一带一路”在拉美地区发展的关键?

  牛清报: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拉美各国普遍面临促增长、保民生、转结构等挑战,对参与“一带一路”、分享发展红利抱有更高期待。未来中拉需更好对接彼此发展需求,实现更高水平优势互补。重点应深化以下领域合作:

  一是互联互通。中拉应进一步对接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合建更多跨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经济走廊等,使“一带一路”为各方、靠各方、惠各方。尤其要抓住数字化发展潮流,加快建设“数字丝路”,构建智能化互联互通新格局。

  二是绿色发展。加快落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强化中拉绿色基建、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更多环境友好型项目,推动更多拉美国家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

  三是贸易投资。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提高拉美输华产品附加值,共同培育中拉20亿人口大市场。探索通过人才培训、联合研发、合办示范园等方式,提升各自产业国际竞争力。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维护全球产供链开放、安全和稳定。

  《瞭望》:向拉美乃至世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意义,最重要的是什么?

  牛清报:最重要的是强调“一带一路”的互利共赢属性。“一带一路”旨在做大发展公约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每项合作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共同参与的合作。要用事实和数字讲清楚“一带一路”在贸易、投资、就业、减贫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和广阔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