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3-06-05 15:27:05 来源: 瞭望 2023年第23期

  

荣昌坚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线,以法治促发展、以综治保平安、以自治提品质,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荣昌综合处置相关事件11520件,及时排除治安风险、安全隐患210个;网格员共排查矛盾纠纷1458件,成功化解1255件

  文 | 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 高洪波

  

  重庆市荣昌区地处成渝地区发展主轴黄金联结点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

  近年来,荣昌坚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线,以法治促发展、以综治保平安、以自治提品质,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县)”,为推动荣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提供了有力保障。

鸟瞰荣昌(2021 年 3 月 19 日摄) 徐建斌摄

  以法治促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壮大

  荣昌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荣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用法律为民营企业撑腰。区法院出台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意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护航荣昌经济发展。树立“每一起涉企案件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围绕涉及营商环境评价的具体审判执行指标体系,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不断提高涉企案件办理质效。加强行政复议、行政调解等工作力度,高效率、实质性化解涉企纠纷。2022年,全区涉企行政诉讼案件结案率达78.79%。

  用法律为民营企业进行“体检”。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活动,组织审判力量常态化联系服务园区、企业,推进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平台与强基导向六项工作“进企业”,利用“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企业讲堂”等形式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从“坐诊专家”变“家庭医生”,主动化解企业法治难点,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建成“法律风险点+典型案例”的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机制,不断增强区内企业规则意识、守法意识。

  用法律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氛围。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理性行使诉权,严厉惩处通过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妨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违法行为,联合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促进企业诚信经营,营造诚信守法的营商环境。

  此外,荣昌着力营造“123456”营商环境,即:来了就是一家人,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两手抓”,尊重企业家、尊重投资者、尊重纳税人“三个尊重”,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四到”,尊商、重商、亲商、爱商、诚商“五个氛围”,不要把自己当官、不要对企业说“不”、不要当“二传手”、不要事不关己、不要“本本主义”、不要夹杂个人私利“六不”。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形成“78899”格局,即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GDP、80%的税收、90%的就业岗位和99%的经营主体。

  以综治保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荣昌以综治为重要抓手,创新“三级综治”基层治理、探索多元调处模式,打造社会治理“荣昌品牌”。

  构建“三级综治”指挥调度体系。建成区综治中心并实体化运行,形成区镇村“统一指挥、信息畅通、动作协同、反应灵敏、化解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建立“棠城管家”网格管理体系,由“街道管家”“社区管家”“网格管家”“小区管家”“楼栋管家”“门店管家”六大管家组成,建立“六看三管三报告”机制。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依托“荣昌区市域社会治理平台”“雪亮工程”,通过AI行为识别、数据对比等智能化手段,及时处置重点关注人员、人群异常聚集、出店经营等11种治理场景。2022年,荣昌综合处置相关事件11520件,及时排除治安风险、安全隐患210个;网格员共排查矛盾纠纷1458件,成功化解1255件。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创新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只跑一地”机制,新建区级便民纠纷解决中心,设立接待大厅,开通纠纷登记、诉非对接等业务窗口,推行政法、法院、司法、信访、网信等5家单位“坐班”,统筹党政、法院司法、人民调解、社会组织、律师和乡贤等“六方”力量,形成矛盾纠纷受理、流转、化解“大本营”,“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维权四处跑、反复跑等问题。纵向联通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和小院“五级调解体系”,横向对接7个专职调委会、27个非诉委托调委会、21个民间调委会“三大调解组织”,形成“五纵三横”的纠纷预防化解立体网络。2022年,全区共受理矛盾纠纷事项8225件,成功调处8152件,群众满意率达99.2%。

  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实施“十百千万”平安细胞创建,构建“平安荣昌指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五大维度,结合群众安全感调查和平安荣昌建设完成情况,对镇街进行“蓝、黄、橙、红”四色综合评价,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平稳、较差”四种平安状况,形成风险管控清单,有效掌握各地平安状况,动态整改基层治理薄弱环节。

  以自治提品质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荣昌坚持党建统领,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10至30户的农家小院为基本单元,以“小院+”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意识、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提升群众参与能力。

  夯实党建根基。在区委统一领导下,将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农业农村委等14个区级部门关于乡村治理的项目、资金、资源等优化打包至“小院+”实施。对有党员的小院,引导群众推选党员为小院院长,发挥党员带头表率作用;对没有党员的小院,由党建指导员代行院长职责,构建“镇(街道)党(工)委—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支部—小院党小组(党建指导员)”的组织体系。

  激发群众活力。成立小院议事机构,推选3至5名品行好、有能力且愿意为小院服务的党员群众作为“小院管家”,组成小院院委会,负责小院的日常管理、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化解等工作。对涉及本院落的重要事务,在小院党小组(党建指导员)指导下,由小院院委会提交全体小院群众讨论决定,做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办,激发小院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引导小院群众共商共定小院院规、小院规划等,持续塑造小院文化。建立小院积分兑换奖励机制,结合小院公约和评比活动,鼓励小院群众主动参加积分。

  打造“小院+”品牌。围绕“小院+服务”,探索“小院点单、村级接单、区镇两级买单”等方式,推动各级资源力量向小院汇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广播、快递、路灯等进小院,丰富“小院+”的内涵和外延。在群众家门口开设“小院讲堂”,组建“党员干部、骨干人员、专业人士、先进典型、普通群众”宣讲队伍,分众化、精准化、对象化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讲变化“七讲”服务,树立科学文明新风尚。

  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示范小院168个,直接带动5000余户农户受益;1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54个村(社区)获评市级及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