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洪大量”“资足常乐”“七星揽月”,巴蜀“跨省组合”成为文旅流量担当
➤“宽洪大量”“资足常乐”“七星揽月”等跨省文旅组合,见证着川渝携手迈向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在“宽洪大量”联合推动下,“成渝网红景区游”成为游客的新选择——先在重庆登上临崖而建的洪崖洞吊脚楼,看着轨道列车穿桥而过,灯火与江岸交相辉映,再漫步于成都宽窄巷子的青砖灰瓦间,饮一盏回香醇厚的盖碗茶,观赏一场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
➤巴蜀大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三星堆、金沙遗址、大足石刻等文化遗产。川渝两地正携手创新推动巴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勇 王丁
张桂林 赵宇飞 张海磊 周思宇
洪崖洞、宽窄巷子等标志性景点频频跻身“网红打卡”目的地;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一批文化遗产地入选长江世界遗产之旅推荐线路;巴蜀慢生活体验游、川渝生态康养游等新业态快速兴起……今年“五一”小长假,重庆、四川接待游客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7.9%、27.3%,提振势头格外亮眼。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成渝地区文旅市场日益火爆的背后,既有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消费释放的大势所趋,更得益于近年来川渝携手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有力推动。
川渝正打破行政壁垒,联合共推川渝文旅品牌、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丰富巴蜀文旅产品供给等,加快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近年来,“宽洪大量”“资足常乐”“七星揽月”等跨省文旅组合,见证着川渝携手迈向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宽洪大量”创新文旅品牌共推
“宽洪大量”是由川渝地标级景区——成都宽窄巷子和重庆洪崖洞组成的文旅“组合”。今年“五一”小长假,“宽洪大量”组合携手推出数字徽章送祝福活动,采用交互数字藏品引领游客沉浸式享受都市旅游,游客可凭徽章享受两家景区内部分展览的门票优惠。
结合消费新趋势,川渝创新开展文旅品牌共推。“宽洪大量”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诞生的第一对文旅“组合”,将在品牌联播、市场营销、产品互推、游客导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早在2020年4月,“宽洪大量”线上线下“隔空表白”形成热门话题,全网阅读、播放、讨论量达千万人次。2021年以来,洪崖洞与宽窄巷子通过5G智联技术,以视频展播、实时直播连线等方式实现更快捷的信息互通、客源互送、资源共享。
“宽洪大量”互动合作取得“1+1>2”的成效。今年春节期间,洪崖洞景区接待游客93.6万人次,比2019年春节增长36%;宽窄巷子接待游客105.26万人次,比2019年春节增长370%,双双创下开街以来节假日最高接待量。
在“宽洪大量”联合推动下,“成渝网红景区游”成为游客的新选择——先在重庆登上临崖而建的洪崖洞吊脚楼,看着轨道列车穿桥而过,灯火与江岸交相辉映,再漫步于成都宽窄巷子的青砖灰瓦间,饮一盏回香醇厚的盖碗茶,观赏一场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
“我们在重庆洪崖洞看到成都宽窄巷子、春熙路等景点的宣传,决定领略过重庆的立体和魔幻之后,再去感受成都的精致与闲适。”来自北京的游客陈冲告诉记者,川渝地缘相亲、民俗相通,成都和重庆又保持着鲜明个性,这正是成渝吸引外地游客的独特魅力。
重庆长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品牌宣传经理卢瑶表示,未来“宽洪大量”组合将加强运营机制和运营内容支撑的合作,深入推进共建互为客源地、目的地的营销矩阵,还将在数字文旅板块加强联动,为巴蜀文化交融与传承提供更多元化的展示方式。
“宽洪大量”是川渝文旅品牌共推、促进文旅消费的典型案例。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秦定波介绍,川渝联合推出“安逸四川·大美重庆”文旅品牌,成立西南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群推进联盟。除“宽洪大量”组合外,川渝还策划推出“解放碑和春熙路”“点石(大足石刻)成金(金沙遗址)”等创意主题宣传,相关重点景区实现品牌共推、游客互送。
同时,川渝联合开展“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等双城互动营销,两地280余家旅游景区携手开展“百万门票免费送”等优惠活动,合作启动“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联合参加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联合主办“澜湄世界遗产城市对话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巴蜀文化旅游资源和新产品、新线路。
“资足常乐”激发千年石刻新活力
“五一”假期,来自深圳的陈女士和朋友们组队,先乘飞机到重庆,再租车开启了三天川渝石刻之旅。他们在重庆参观完大足石刻后,继续开车到四川资阳市探访安岳石刻。
“这条川渝石窟石刻艺术主题游精品路线正好满足我们的需求,两地石刻一脉相承、各具特色,集中看完后感觉更连贯、更震撼。”陈女士说。
巴蜀大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三星堆、金沙遗址、大足石刻等文化遗产。如今,川渝两地正携手创新推动巴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川渝地区石窟寺(含摩崖造像)数量超过全国其他省份总和,是世界石窟艺术的丰碑。重庆大足区和四川资阳市因丰富的石刻文化资源组成的“资足常乐”组合,为千年石刻文化注入新活力。
去年2月,川渝两省市发改委印发《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规划范围涵盖四川省资阳市和重庆市大足区全域。两地聚焦文化遗产联合保护、文旅消费升级、文创产业跨界合作等领域,一批重大支撑项目陆续落地。
石窟寺文物联合保护机制日益完善。去年6月,川渝两省市文物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揭牌成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围绕石窟寺文物保护与利用开展深度合作。今年起,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与四川安岳石窟研究院联合组建专业团队,对部分处于濒危状态的安岳千佛寨摩崖造像开展考古调查研究和石窟数字化保护。
石刻文旅消费提档升级加速推进。大足石刻景区推出的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让游客沉浸在360度全景声画面中体验石刻艺术,一经推出就引爆旅游市场。在安岳卧佛院,当地整合周边跑马滩水库等资源,打造集石刻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十大主题游”精品线路中,石窟石刻艺术文化主题游涵盖了大足、资阳在内的13个石刻石窟点位。
“文旅+”产业融合业态日渐成熟。地处大足区三驱镇的大足石刻文创园内,不时传来敲打声和机器打磨声,石雕匠人们正在精心雕琢一件件石刻艺术品。重庆市大足石刻文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陈介绍,越来越多川渝石雕企业到文创园“抱团发展”,2022年园区经营主体达到102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1亿元。
“资足常乐”是川渝联合创新巴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川渝围绕文物考古调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合作,推动巴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秦定波介绍,考古调查研究方面,川渝已联合召开钓鱼城遗址宋元建筑考古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数十场,联合完成“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部分考古发掘,已启动涪江流域考古调查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已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川渝联手打造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四川省文旅厅厅长戴允康表示,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四川段进展顺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四川段纳入全国重点建设区,正在合作编制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
同时,在联合实施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层面,两地已合作成立川渝非遗保护联盟,推动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网络共创、人才共育,联合开展“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等线上线下活动近百场。
游客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古城游览(2023 年5 月1 日摄) 陈碧生摄/ 本刊
“七星揽月”拓展文旅新业态
舞台上参与者争分夺秒,想方设法用长筷子将半米长的竹笋搬入竹筐,舞台下观众屏气凝神、呼喊加油……“五一”假期,在重庆市梁平区举行的明月山·百里竹海第八届采笋节上,互动游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我来自四川开江县,假期带家人到重庆梁平游玩,我是通过七个区县的文旅联合推介了解到这个活动的。”游客张荣华说。
这是川渝七个毗邻区县联合推出的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主题活动之一。作为川渝毗邻地区十大功能平台之一,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涵盖重庆市梁平区、长寿区、垫江县,四川省邻水县、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七区县,被称为“七星揽月”组合。
结合当前消费新趋势,川渝联袂创新文旅产品供给。“七星揽月”组合以生态旅游为切入点,拓展文旅新项目、新业态、新体验。
生态旅游业态,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铜钵河,发源于四川达州大竹县,流经重庆梁平区、达州达川区,最终汇入嘉陵江。曾经的铜钵河,一度因川渝行政壁垒而沦为一条“纳污沟”。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启动建设后,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达州、梁平两地联合对铜钵河进行巡查,合作投入6.89亿元实施57个项目,铜钵河终于重现澄澄碧水。目前,达州、梁平两地正以铜钵河为轴心,打造川渝合作美丽河湖生态旅游示范带。
重庆市梁平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七区县合作实施明月山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动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共同推进大洪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星揽月”组合以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为统揽,七区县共同参与举办梁平区长江三峡晒秋节、垫江县牡丹文化节、达川区巴文化旅游节、大竹县桃花文化旅游节、开江县荷花文化节暨小龙虾美食节、邻水橙意邻水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做到市场互通、客源互送。
未来,“七星揽月”组合将共同编制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文旅发展规划、区域内重大项目规划,共同打造明月山精品民宿群、明月山森林康养示范带,联合培育区域旅游品牌,完善公共服务合作机制等。
不只是“七星揽月”组合,川渝正合作推动巴蜀文旅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比如,川渝联合发布世界遗产、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70余条,推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十大主题游;联合承办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第五届川剧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川剧《江姐》、民族歌剧《尘埃落定》等精品剧目在两地推广演出等。2022年两地举办近百场文化活动,线上线下服务逾1000万人次。
联合开展产品创新,有效激发了巴蜀文旅活力。今年一季度,川渝文旅市场实现“开门红”。重庆全市重点监测的120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021.9万人次,1~2月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1517.82万人次,同比增长77.9%;四川省旅游消费金额1930.93亿元,同比增长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