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建设 交通先行

2023-05-22 15:57:29 来源: 瞭望 2023年第21期

 

 

武汉“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2023 年5 月 9 日摄) 肖艺九摄 / 本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实现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阶段性转变,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国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迈进

截至2022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1万个,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民用颁证机场达254个;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过一万公里

  文 | 施先亮 王超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载体,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建设交通强国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将我国的交通建设重心从追求发展规模转到追求质量效益,从各种交通方式独立发展转到建设多层次交通一体化体系,体现出对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从建设“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到提供便捷畅通的旅客联程运输、经济高效的货物多式联运,再到共享经济交通新业态的涌现、城市内无障碍出行设施的完善等一系列交通供给侧改革措施,一步步满足了人们对多元化、差异化和定制化交通出行的需求。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纵横尺度大,但生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口基数庞大且高密度集中在中心城市。同时,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离不开完善、稳定、高效的物流供应链和产业链做支撑。

  围绕立体化、现代化和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安全、便捷、绿色、高效和经济的交通运输出行服务,既能够实现人口、资源和国土空间的有效配置,有力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协调城乡交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又能够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稳定发展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交通先行的具体要求。

  擘画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任务和路线图,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自此,我国交通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基础设施高速发展、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对外合作明显加快,交通运输发展实现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阶段性转变,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国也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迈进。

  继“交通强国”纳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又将“交通强国”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进行决策部署。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简称《建设纲要》)的发布明确提出了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原则、宗旨,2021年2月出炉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也是指导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国,2050年将全面建成交通强国。

  根据2022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分别在立体交通设施网络、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现代化、运输服务供给、智能技术、绿色低碳、交通安全保障、交通治理体系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规划实施保障十个方面进行战略部署。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简称《行动计划》)。制定实施《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扎实推进《建设纲要》《规划纲要》(统称“两个纲要”)实施、做好“十四五”“十五五”两个五年规划衔接的重要抓手,是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关键举措。《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与“两个纲要”重点任务相结合,与《发展规划》战略部署相匹配,提出了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行动目标和行动任务,是指导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文件。

  八项骄人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建设进入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交通强国建设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四通八达。截至2022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包括铁路营业里程达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占到全球一半以上,达到4.2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7.7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是美国高速公路里程的2倍;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1万个,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民用颁证机场达254个;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过一万公里,达到10291.95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全国营业性客运量达55.9亿人次,全国营业性货运量506亿吨,港口吞吐量15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亿标准集装箱。高速公路9座以下小客车出行量超171亿人次,网约车、共享单车日均订单量分别达2000余万单、3500余万单。邮政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对外合作不断加强。从十多年前首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约25个国家208个城市,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5万列,运输货物超600万标箱、货值3000亿美元,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另外,开通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300余条,海运服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沿海国家,国内航空公司经营的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2个国家的153个城市。

  乡村振兴和城乡交通协调发展。铁路已经覆盖全国81%的县,城市人口规模50万以上的城市高铁通车率超过93%。十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超过100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解决了通硬化路难题,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新技术新业态加快推进。我国交通运输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高速铁路、跨海桥隧、深水航道建设的成套技术等跻身世界前列。其中高速动车“复兴号”、C919大飞机、上海洋山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北斗技术深入应用,旅客乘客出行应用人脸识别系统推广。交通大数据互联互通、智慧化智能化新技术应用不断创新,交通运输新技术从供给侧到需求侧都有划时代性的转变。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研究应用也快速发展。网约车、定制公交、预约出行、网络货运等新模式不断涌现。邮政智能快递终端广泛布点,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在快递领域示范应用。传统交通业态和新信息技术相结合,催生了很多交通运输新业态,为服务人民群众、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凸显。交通大发展不仅带来交通“硬件”的快速发展迭代,也伴随着交通“软件”的融合升级,从最初的交通运输领域分头管理到交叉管理,再到一体化协同“软联通”,我国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等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显现出积极效果。综合交通运输法规标准体系也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放管服”、综合行政执法、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投融资体制、收费公路制度、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区域港口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

  绿色化交通建设领域成果突出。“公转铁”“公转水”等模式逐步推广,深入开展多式联运,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深入推进港口和公路绿色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公交专用车道从2012年的5256公里增长到2021年的18264公里。交通运输工具绿色转型领域,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提升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船舶使用LNG动力和岸电受电设施改造,加快老旧车船改造淘汰,2012年以来,我国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000多万辆,拆解改造内河船舶4.7万余艘。

  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能力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4%、4.5%,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同时,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应对台风等各类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妥善处置沈海高速温岭段槽罐车爆炸、长江口油船碰撞起火等突发事件。

货船行驶在京杭大运河江苏扬州段(2022 年 12 月 19 日摄) 孟德龙摄 / 本刊

  未来主攻方向

  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有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输通达能力。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进入完善设施网络、精准补齐短板的关键期,促进一体融合、提升服务质效的机遇期,深化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交通都起着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交通强国战略是有力支撑国家其他重大战略实施的关键领域。

  对照交通强国建设一系列目标,未来将聚焦十大主攻方向。

  一是构建高效率的“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加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二是解决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继续加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进一步改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提升交通公平性。

  三是建设安全可靠的物流供应链网络,推进国内外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深化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全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四是加快交通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拓展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交通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和自主研发性,强化交通运输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五是围绕“双碳”目标,推进绿色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设施与能源、水利、信息等设施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港区、机场、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场站等近零碳示范区。

  六是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提高交通运输建设的有效投资水平,发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防范化解交通债务。

  七是继续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交通“硬联通”的同时,提升交通“软联通”的效率,以协同管理来提升货物多式联运、旅客联程联运效率。

  八是继续降低道路交通死亡率,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协调交通运输安全冗余与交通运输组织能力的关系。

  九是在供给侧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的运输服务产品,解决好个体交通运输服务与整体交通运输的关系,解决客运、货运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交通与城市功能的发展充分融合,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十是加强与国际交通建设运营合作,以交通互联互通及合作建设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经验参考。(作者单位: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