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如何现“长安”

2023-05-15 15:04:08 来源: 瞭望 2023年第20期

  

大唐不夜城夜景(2022 年6 月15 日摄) 邵瑞摄/ 本刊

保持明代古城的严整格局,显示唐代古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伟大遗址

高颜值、高科技、沉浸式的文旅项目让西安瞬间成了长安

西安大力加强“大戏大剧大作”创作生产,以文艺精品打造“西安演艺”和“西安影视”品牌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书云 陈晨 蔡馨逸

  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古老与现代交织,包容与开放并蓄……是这座古都的风情万种和千姿百态。

  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涵养着意味隽永的古都文明和文化自信。

  赓续千年文脉、激活传统文化,西安在新的历史坐标中不断探索,以文化城、以文化物、以文化人,激扬起新时代气势磅礴的发展活力。

  呵护

  从空中俯瞰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犹如城市水泥森林中的一叶绿肺,雄踞在城北的龙首原上;锚定城市中心的钟鼓楼与合围起老城区的城墙勾勒出老西安的市井生活;城南的大雁塔与曲江池遗址,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登高题诗、纵马踏青之地,如今更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在千年古都西安,文物古迹如同城市的经络,贯穿古今,连接八方,描摹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为西安设计了诸多地标性文化场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说,西安在1982年被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便第一时间编制了保护规划。当时提出保护山河环境、古城格局、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同时明确要保持明代古城的严整格局,显示唐代古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伟大遗址。

  四十多年过去了,西安以可见的城市布局、历史遗迹和建筑风貌,让尘封的历史融入今日的生活。文保工作者不断创新理念和手段,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隋唐长安城皇城基础上拓建而成的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如今,除了人工巡查,8000余个点位实现常态化监测全覆盖、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墙体量化信息数据、地质雷达测试和试验室分析等科技手段构成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新途径,全方位监测和保护城墙。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城墙经历了从抢险性保护到预防性保养维护的迭代升级。”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说。四十余年的保护实践成果表明,基于预防性保护理念的遗产保护体系,为实现遗产“宏观可控制、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知、保护可提前、活动可管控”的管理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被誉为“千宫之宫”的唐大明宫,总占地约3.5平方公里,是明清故宫的四倍多。在漫长的岁月中,大明宫区域尽管没有城市建设,却被大量临时建筑物覆盖,环境脏、乱、差。

  随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逐渐将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展示利用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修复后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宫门宫墙、道路、建筑与水系勾勒出整体格局架构;原貌呈现、局部复原与意象性标识展示的宫殿打开当代人对大唐盛景的想象空间;微缩景观、博物馆、考古探索中心让真实的历史触手可及。

  沉浸

  夜幕降临、华灯亮起,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仿唐风格的建筑群气势恢宏。描绘长安盛景的诗句被做成灯牌从树上垂下,点亮一片灯火。

  数十台唐文化主题演艺和行为艺术一步一景。典雅佳人仿若从《簪花仕女图》中翩然走出,“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在舞曲声中“复活”,白衣飘飘的“李白”吟咏千古名篇……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置身于此,西安瞬间成了长安。

  在西安,高颜值、高科技、沉浸式的文旅项目正在以全新的形式让文化可触摸、可体验。

  大雁塔下,步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大门,游客可穿梭于市坊之中,观赏霓裳羽衣舞,与“李白”饮酒对诗,品尝白居易诗中所写的胡麻饼。西安博物院里,游客戴上AR眼镜,赤金走龙、三彩腾空马、史君墓石椁等“明星文物”的细节面貌、前世今生,顿时清晰生动展现在眼前。白鹿原上,陕西关中民俗风情院落里上演着“谍战风云”,线下角色扮演类游戏(RPG)+密室逃脱+剧本杀+实景演艺的多元融合,让游客在白鹿原影视城里过足戏瘾。

  随着西安文旅IP出圈,旅游“西引力”不断增强。今年“五一”假期,西安共接待游客1330.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46亿元,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9.23%、29.59%。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表示,西安长期深耕文旅市场,当下的游客向往西安,不仅是想到西安观光,更期待通过沉浸式的体验,真切领会西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文旅产业的科技范儿。

  创造

  4月28日晚,舞剧《门》在西安上演。与以往刻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宏大叙事不同,由西安演艺集团旗下西安歌舞剧院和易杰工作室联合出品的原创剧目《门》,以当代审美表达方式讲述1300多年前长安城坊的众生相,爱恨嗔痴、忠孝仁义蕴含其中。

  近年来,西安大力加强“大戏大剧大作”创作生产,以文艺精品打造“西安演艺”和“西安影视”品牌,组织创作生产了一批融入陕西元素、讲好中国故事的文艺精品。话剧《麻醉师》《柳青》获得文华奖,话剧《路遥》、电视剧《装台》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相声《南腔北调》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在塞尔维亚荣膺第26届苏博蒂察国际儿童戏剧节最佳剧目奖和最佳表演奖……

  西安的文化品格寓于文艺精品,更蕴于百姓生活的寻常巷陌。

  秦腔是西安人听不腻、唱不完的乡音,它飘荡在环城公园的绿荫下,回响在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戏台广场上。书香是西安城沁润的气息,无论是高颜值的网红书店还是各具特色的独立书吧,抑或是贴近社区的便民阅读室,捧着一本书专注阅读的人永远是其中最美的风景。交响乐是东方古城与西方艺术的碰撞交融,它是剧院里的高雅享受,也是户外公演的亲民乐章,更是兵马俑坑前“云上国宝音乐会”的创新活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国际音乐节、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一场场品牌活动不断搭建起古都与世界的合作桥梁……

  陕西文化学者肖云儒说,一座城市因文化而富有底蕴,在西安,文化资源正在被打造成文化品牌,历史文化积淀正在转化为经久不息的文化自信。 (参与采写: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