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地方病防治成效

2023-05-15 10:44:56 来源: 瞭望 2023年第20期

 

援藏医疗队队员陈志芳在玛曲县采日玛镇卫生院为群众义诊,开展地方病预防知识和

医疗扶贫政策的宣传,提高牧民群众健康素养(2019 年6 月23 日摄) 马宁摄/ 本刊

通过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我国保持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砷中毒、饮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目标与脱贫攻坚任务同步完成,地方病防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未来三年,我国将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持续巩固强化各项措施,突出防治结合,为地方病提供适宜、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文 | 刘辉

  近日,国家疾控局等17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全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以持续推进消除地方病危害进程。

  该《行动方案》是在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取得防治成果的基础上,对今后三年全国地方病防治做出的谋划指导,对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地方病防治成效意义重大。

  地方病防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国是全球地方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社会承受巨大经济负担的同时,病区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为做好地方病防治相关工作,2018~2020年10部门联合实施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通过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我国保持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砷中毒、饮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防治目标与脱贫攻坚任务同步完成。

  然而,地方病作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必须长期巩固、维持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疾病卷土重来。

  为持续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到2030年,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国家疾控局牵头编制《行动方案》,在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国地方病综合防治能力,健全长效预防与救治管理机制,解决目前地方病防治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持续巩固提升防治成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分病种分层次消除地方病危害

  《行动方案》将巩固提升地方病防治能力作为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持续巩固强化各项措施,突出防治结合,为地方病提供适宜、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行动方案》设置的防治目标非常明确。《行动方案》结合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成果及当前不同病种的防治现状,提出分病种分层次推进消除地方病危害工作。

  具体而言,《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7大防治目标: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全国所有县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人群碘营养总体保持适宜水平;消除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危害,全国所有病区县由基本消除达到消除状态;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全国所有病区县由基本消除达到消除状态;持续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全国95%以上的病区县达到控制水平;基本消除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危害,全国95%以上的病区县或高砷区县达到消除水平;有效控制饮茶型地氟病危害,在重点地区推广普及低氟砖茶,降低人群砖茶氟摄入水平;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在水源性高碘地区落实改水措施,在未落实改水措施的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户未加碘盐食用率达到90%以上。

  为实现7大防治目标,《行动方案》提出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的基本原则,要求各地加强对地方病防治的组织领导,并保障资金投入,从预防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致病因素危害,从治疗和管理的角度开展病人治疗、随访管理和综合帮扶,以切实巩固提升防治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六大举措推进地方病防治

  《行动方案》还设立巩固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患者救治水平、优化监测评价网络等六大措施落实地方病防治重点工作。

  在巩固综合防治措施方面,着力增强防病可持续性。《行动方案》结合不同种类地方病的特点和措施需求,分病种对相关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和细化,突出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有利于促进地方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以消除克山病危害为例,《行动方案》提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由国家疾控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在克山病病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倡膳食多样化,在防寒、防烟、防潮等方面改善居住条件等工作,持续做好综合防治措施落实,降低克山病发病风险。

  在加强患者救治水平方面,突出满足多样化健康需求。地方病患者的救治是地方病防治的重点。为做好相关工作,《行动方案》明确了卫生健康部门在患者治疗和随访管理中的职责,同时提出,国家医保局、民政部等部门在患者医疗报销、社会救助等方面的职责,着力建立健全地方病患者治疗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在优化监测评价网络方面,努力提高疾病发现预警能力。监测是地方病防治的根本措施,是发现病情并及时采取措施的最重要预警方式。为此,需不断健全完善地方病防治监测评价体系,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监测力度,定期开展重点地方病流行状况调查,准确反映和预测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目前,信息化建设是加强监测效能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行动方案》据此提出,继续加强地方病信息化建设,加强地方病信息管理,提高防治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特别是要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效衔接,加强监测管理和质量控制,促进部门间信息的及时共享互通,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在强化防治能力建设方面,奋力提高疾病防治水平。近年全国地方病防治体系呈现逐渐弱化趋势,为此,《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地方病防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保证中西部病情严重省份的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加强地方病防治相关实验室建设,提高基层防治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做好全国地方病防治区域技术中心建设,发挥辐射全国技术指导作用。

  在加强科技研发支持力度方面,大力提升科技防病水平。我国地方病现场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相关条件,开展地方病病因、发病机制、基础和应用研究,努力解决影响我国地方病预防和治疗的主要科学问题,研制更加精准、适宜、可推广的防治新技术,有效提高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效。特别是要坚持资源统筹和共享开放机制,围绕影响我国地方病预防和治疗的主要科学问题,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攻关研究,为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技支撑。

  在创新宣传教育手段方面,注重提升健康防病素养。《行动方案》强调了健康教育对防治地方病的重要性,也对相关部门提出明确的职责分工。未来要结合地方病防治特点,编制、出版地方病防治宣传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病区重点人群的防病知识水平和防病意识,有效防控地方病发生。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