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少年的你”

2023-05-15 10:25:32 来源: 瞭望 2023年第20期

 

在安徽省某乡中心学校,学生们在大课间跳起莲湘韵律操(2022 年 3 月 4 日摄) 徐勇摄 / 本刊  

未成年人涉黑恶犯罪增加,跨省流窜重复作案、涉网犯罪增多

涉案未成年人大多兼具施害人和受害人双重身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被成年人“洗脑”、殴打、胁迫、唆使下实施的犯罪

受一些不良网络乱象影响,未成年人涉网犯罪人数呈现上升趋势,线上线下涉网犯罪类型明显增多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未成年人法治体系日益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日趋成熟,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功能逐渐显现,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得到根本控制。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这远低于西方国家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在10%以上的比例。”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田相夏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国家统计局2021年12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结果显示,十年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大幅降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全国法院每年判处的未成年罪犯人数呈现相对平稳、整体数量下降的趋势。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总量虽然不大,但关系亿万家庭幸福生活,社会关注度高。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趋多元,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32.7万人,年均上升7.7%;其中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的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的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

  部分受访基层公检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成年人犯罪实际数量比以上数据所反映的更为突出。“这与各个机关之间的司法分流举措密切相关。”田相夏说,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时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一般以批评教育为主,不会移送至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可以通过不逮捕、不起诉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分流,采取更适合未成年人的保护举措。

  预防和惩戒未成年人犯罪就是保护祖国的未来。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辗转八个省(区市),采访数十位基层公检法工作人员、专门学校师生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涉黑恶犯罪增加、跨省流窜重复作案多发、涉网犯罪增多等新特点。对此,受访基层干警和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构建完善“六大保护”体系,守护好“少年的你”。

  涉黑恶犯罪增加

  记者采访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出现涉黑涉恶化苗头。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现一些未成年人参与或被裹入恶势力犯罪团伙现象。该院曾对2015年至2019年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案件进行专题调研。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调研结果显示,涉案未成年人大多兼具施害人和受害人双重身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被成年人“洗脑”、殴打、胁迫、唆使下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涉黑恶犯罪中,盗窃、斗殴人数占比较高。

  在一些短视频社交平台上,搜索“未成年+盗窃”,会出现很多类似的监控视频,有的是砸店铺入室盗窃,有的是砸车窗、拉车门盗窃。搜索“未成年+斗殴”,同样会出现很多监控视频。视频中,这些未成年人拿着砍刀、棍棒,俨然“古惑仔”模样。

  在东部一所未成年犯管教所内,记者采访了10名未成年犯,发现其中多人都有过聚众斗殴经历,一位未成年犯告诉记者,自打他加入黑帮后,成天就是“吃饭、睡觉、砍人”。

  西部一县级人民法院曾宣判一起涉黑案,警方抓获的90人中,未成年人占比超过60%;东部某县曾发生一起聚众斗殴案件,参与斗殴的20人中,19人是未成年人,其中一名参与斗殴的未成年人告诉记者,当时该县有七八个帮派,成员多是未成年人。

  采访中,多个地区的基层公安民警和检察官向记者反映,这些未成年人知晓自己因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作案不避视频监控,手段简单粗暴,常常相约团伙流窜作案。

  跨省流窜重复作案

  目前,一些未成年人出现重复犯罪。

  各地公安、检察院、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坚持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的“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已成共识。特别是2021年刑法修订后,未成年人犯罪不捕率、不诉率大幅上升,当年分别达到39.1%、50.4%。

  多名基层检察官告诉记者,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时未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一般以批评教育为主,不会移送至检察机关。

  然而,一些罪错少年自恃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反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但因其所在地区未建立专门学校,治安管理处罚又不予执行,公安机关对他们“抓了放、放了抓、抓了再放”,其中一些未成年人甚至会流窜到没有建立专门学校的地区作案。

  2022年,东部沿海某县级公安局一份统计表明,当地抓获的实施流窜盗窃作案的未成年人中,95%有作案前科;东部沿海一地级市公安局办案民警介绍,该市存在的经常流窜盗窃的未成年重点人员有30多人,“最多的是一名辍学少年,因盗窃行为被抓五六十次,但由于未满刑事责任年龄,每次抓到只能放掉。”该名民警说。

  一些犯罪团伙专门组织“屡抓屡放”的未成年人,肆意实施盗窃犯罪,唆使其打架斗殴或为赌场望风、维护秩序等。

  东部某市公安局对2018年、2019年本地籍1100多名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梳理,发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是一些犯罪团伙如开赌场的黑恶势力,有意雇用未成年人,利用其身份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程硕图/本刊

  涉网犯罪增多

  近年来,受一些网络乱象影响,未成年人涉网犯罪人数呈现上升趋势,线上线下涉网犯罪类型明显增多。

  从最高检2022年底发布的一份数据可管窥这一趋势:2018年至2021年,起诉未成年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从1127人上升至2853人,年均上升36.3%。

  在未成年人涉网犯罪中,传播售卖不良内容以致触犯法律的案件多发。涉嫌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未成年人数上升。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张洋说,2019年至2021年,陕西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涉嫌电信网络新型犯罪人数分别为19人、61人、150人,三年增长近7倍,罪名涵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诈骗罪等等。

  网络赌博案件中也经常出现未成年人身影。河南少女小张初中毕业后辍学,上网时被一则“高薪资、包往返机票住宿”的招聘信息吸引,被诱骗至菲律宾从事赌博网站的客服工作。她认为自己仅是客服,没有触犯法律,直至回国后被警方逮捕,才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构成开设赌场罪的共犯。

  在江西石城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两名高中生进行网络赌博并担任代理,向他人发送邀请码,收取返点佣金,两人通过发送邀请码分别在赣源中学发展下线401人和522人,从中非法获利1.8万余元和3000余元。

  多地公安、检察院、法院办案人员表示,未成年人犯罪呈现的一些新特点,凸显出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迫切性。守护好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体系需协同推进,要事后惩戒,更需强化源头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