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023-04-03 10:12:30 来源: 瞭望 2023年第14期

 

3 月 15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 黄敬文摄 / 本刊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正确理念指引

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历史和人类的高度指明了全球治理的人间正道,相继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重要公共产品

  文 | 张卓然

  

  “中国共产党愿同各方一道努力,让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时代洪流,在历史长河中滚滚向前、永续发展!”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作答人类社会现代化之问,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2021年9月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到2022年4月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再到此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饱含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人类文明前景的深邃思索,为国际社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为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提供更多思想指引和启迪。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和完善,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这是整个世界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极为宝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问题是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变革?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这一重要理念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的中国智慧。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反映了国际力量的对比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全球治理从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它们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还很不足,要求平等参与国际治理、获得相应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的诉求与日俱增。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补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南方短板,支持汇聚南南合作的力量,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体现了公正合理的改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倡全球治理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变革过程应该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遇到分歧应该通过协商解决,反对搞“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双重标准,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普遍需求。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凝结了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他用“水涨荷花高”“独行快,众行远”“一棵树挡不住寒风”“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等生动鲜活、在各国人民中广为流传的话语,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主张,阐明只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扩大合作面,才能携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强和改善全球治理的道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正确理念指引。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图为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万隆市,一列高铁动车组正在雅万高铁试验段进行热滑试验(2022 年 11 月 9 日摄) 焦宏涛摄 / 本刊

  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并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阐释其理论内涵和目标路径。这一方案以宏阔的国际视野,廓清错误认识、厘清发展出路,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几十年来的全球治理实践证明,每当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得到弘扬,多边主义得到践行,人类福祉就能得到维护和发展;每当联合国的地位受到削弱,多边主义遭受冲击,世界就会乱象丛生。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我们所倡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

  针对一些国家试图以意识形态划线,打造地缘争夺的小圈子,以民主、人权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阻挠别国发展等开历史“倒车”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国际规则只能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制定,不能由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来决定;国际规则应该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遵守,没有也不应该有例外。

  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这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心声,表明了中国对坚持真正多边主义的庄严承诺和对联合国地位作用的坚定支持,展现了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国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紧密相连,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人类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的高度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改革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从国际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

  在国际关系方面,倡导坚持对话协商,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在安全格局方面,倡导坚持共建共享,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携手化解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在经济发展方面,倡导坚持合作共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在文明交流方面,倡导坚持交流互鉴,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同文明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在生态建设方面,倡导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重要主张,体现了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担当,为人类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形成更加完善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中国方案。

  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积极参与、推动,乃至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正能量的有力表现。

  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新的实践平台和公共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历史和人类的高度指明了全球治理的人间正道,相继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重要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10年前亲自谋划和推动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迄今已吸引了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从当初的蓝图变成今天的实景,化作各国发展的实效、百姓民生的实惠。

  10年里,我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而且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单一治理成效不彰的困扰。这一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天下大势,又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再次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公共产品。这三大倡议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道,丰富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携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带来新的希望,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

  积极参与、推动和引领多个领域的全球治理变革进程。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面对这些严峻挑战,中国始终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制定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成为世界乱象中的中流砥柱。

  在国际关系领域,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坚持劝和促谈,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促成沙特、伊朗北京对话成功举行并取得重大成果,积极促进世界和平。

  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旗帜鲜明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在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其他诸多全球治理新兴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发起并主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积极推动达成和落实《巴黎协定》,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等,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全面开展抗击新冠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等等。

  中国在全球治理诸多领域发挥了建设性、引领性作用,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还需要修炼好“内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先后于2015年10月12日、2016年9月27日、2021年5月31日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开展专题学习,为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指明方向和路径。

  首先,加强能力建设和战略投入。强调“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着力增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

  其次,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强调“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最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强调“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引导国际社会形成共识,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