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半拉子”工程就是敢为

2023-02-20 15:31:07 来源: 瞭望 2023年第8期

  

明明是替前人“还债”,做成了很可能是别人的荣耀,还是扎扎实实去做,这需要有正确的政绩观

如何树立用户思维,强化问题导向,吸纳社会资本,加强成本核算,优化服务供给,提高运营效率,增强造血功能,是盘活“半拉子”工程后不可回避的大课题

  文 | 李广春

  

  新近一期《瞭望》新闻周刊刊发的报道《内蒙古盘活“半拉子”工程》,读后感慨万千。岂止内蒙古,“半拉子”工程在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存在。难能可贵的是,内蒙古不怕自揭家丑,敢于正视问题,将387个政府投资类的濒死项目,来了个大“起底”。一年不到时间,搁置数年的“断头路”、部门互踢的“破皮球”、谁都不想理的“烂摊子”……这些群众烦心、政府糟心的“半拉子”工程,有近三分之一得到盘活。

  一项工程之所以成为“半拉子”,要么是没钱继续干了,要么是外部环境变化没必要干了,有的是手续不全竣工验收不了,有的是功能不当只好关门。群众骂、企业急、政府烦,可想而知。惯于打“小算盘”的人一般不去趟这股浑水,往往另起炉灶,弃旧建新。

  内蒙古盘活“半拉子”工程,其可贵之处在于,不搁置问题,而且盯住问题想,迎着困难上,抓住矛盾解。对问题不遮掩,遇矛盾不回避,问计于民,综合施策,靶向施策,逐一化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明明是替前人“还债”,做成了很可能是别人的荣耀,还是扎扎实实去做,这需要有正确的政绩观。

  “四敢”。首先要干部敢为,对待“半拉子”工程,敢不敢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计名利得失,甘做无名英雄;敢不敢打破陈规陋习,不走寻常路,甘为后人栽荫凉;敢不敢以身作则,不畏艰难困苦,甘当义无反顾的马前卒。内蒙古盘活“半拉子”工程,之所以深得民心,关键在干部敢作敢当,敢于在理旧账中增强服务的紧迫感,敢于在困难中寻找化解矛盾的金钥匙,用意志战胜困难,靠创新创造奇迹。

  找得到钱。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要科学筹资。内蒙古通过依法依规拆除腾出宝贵资源,功能精简节约使用资源,鼓励社会投资合理配置资源,财政投入优化使用资源。用先进的经济理念经营民生项目,在需求与供给、投入与产出、目的与手段关系处理上,更加科学理性、务实管用。在盘活的过程中,既考虑怎么去找得到钱,又谋划如何还得上债,更想到怎么盈得了利,使民生项目能够持续健康运行。

  办得了事。“上车补票”式的项目,办手续最难。土地招拍挂手续完善、施工图纸审核、环评报告提交、水电气接通、消防验收等等,任何一环受阻都会影响交付使用。这需要干部吃透政策,熟悉法规,找到窍门,补上漏洞。这些都不同于新办项目,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在刚性约束下,既要不违规打擦边球,又要不等不靠办成事,考验着地方干部的勇气和智慧。

  开得了“门”。让项目高效运行,是盘活“半拉子”工程的根本目的。如果说“断头路”畅通起来,只要投入到位还好办,那么还有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基地要开得了“门”,远不是竣工验收那么简单。这需要引进经济理念、产业思维。如何树立用户思维,怎样强化问题导向,吸纳社会资本,加强成本核算,优化服务供给,提高运营效率,增强造血功能,是盘活“半拉子”工程后不可回避的大课题。

  中央提出,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四敢”说到底就是要吹响创新的冲锋号,提振精气神,拿出“撒手锏”,打倒“拦路虎”,破解“地雷阵”,扫平前进路,引领亿万人民共建中国式现代化。胜利的道路向来不是一马平川,历来都是坎坷崎岖。下决心盘活“半拉子”工程,扫清障碍,既要心中有使命,又要脑中有路数,更要手里有创新的大招、硬招、绝招。

  内蒙古盘活“半拉子”工程,体现了“四敢”鲜明导向,干部“敢为”风生水起,创新举措紧锣密鼓,新旧对比鼓舞人心,使盘活“半拉子”工程也是政绩成为共识,其理念思路做法值得研究。(作者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