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强县跻身大城市,慈溪向数字化改革要治理精度
➤慈溪已基本建设完成“智慧城管”“数字交管”“智慧环卫”等系统,有助于实现从单一的人管、物管到智慧化管理的升级
➤慈溪市公证处2022年共办理公证7035件,通过“公证E通”在线办理4279件,占总办理公证量的60.82%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方益波 张璇
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宁波慈溪市经济总量长期位居浙江县市之首,全球60%的小家电产自于此。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竞相涌入慈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慈溪常住人口达到182.9万。
《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其中包括慈溪等4个县级市。县级市入列“大城市”,意味着慈溪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规模均已超过一般印象中的“县级”水平。优化县级行政管理机制,探索大城市管理新路径成新课题。
城市管理人少事多、公共产品供给存短板、公共服务质量待提高……从需求出发,慈溪向“数字化改革”要答案。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距离观察慈溪,发现当地科学改造“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等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提升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人管物管向智慧管理跃升
在数字浙江“全省一盘棋”的大背景之下,慈溪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慈溪先后搭建了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数据资源层的核心工具——慈溪数据仓和慈溪市物联网感知总平台,为45个部门提供372个数据共享接口,服务于全市各部门应用系统98个……
“数据仓和平台,就像‘数据底座’,各个部门的数据接口就像‘插头’,把‘插头’放进‘底座’,数据就被激活了,城市治理起来会更聪明。”慈溪市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斯冬育说。
在环创中心慈溪城市客厅里,有一张“数字慈溪”大屏。城乡居民收入、全市用电量、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水库蓄水Top5等数据一目了然。
一网统管,一网通观,让城市管理者心中有“数”。
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文杰介绍说,该局目前承担的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达到1676项,在职在编人员为260余人,负责指导协调城市管理、市政园林、燃气热力等领域的城市管理科仅有8人。
慈溪已基本建设完成的“智慧城管”“数字交管”“智慧环卫”等系统,有助于实现从单一的人管、物管到智慧化管理的升级。
以治理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为例,过去要靠加大巡查力度,人手不足、工作量大。如今,慈溪市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可通过智能视频监控店铺越门占道情况。一经发现,系统将问题“上报”至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复核并向经营者发出整改提醒,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每年夏季慈溪都可能遭受台风袭击。“以前排查积水点,要靠人力巡查或紧盯全市80多个易积水点位的摄像头。”许文杰说。目前,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可分析历年汛期市中心城区道路积水点位,实时监测水位、雨量等要素,并在预警后自动生成案件下派至市市政道路养护所,实现防汛信息动态监测和全方位感知。
2022年受超强台风“轩岚诺”影响,慈溪中心城区解放街、水门路和教场山路等低洼路段出现积水情况,积水最深处达10厘米左右,数字系统自动发现积水情况后,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立即派出市政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开展排水工作,消除隐患。
需求引领场景革命
斯冬育说,在数字化改革中,需求是导向,也是改革的切入点。
慈溪市现有汽车保有量达52万余辆。为缓解停车位的供需矛盾,慈溪市加快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实施错时、错峰区别收费,截至目前,拓展完成6000个停车泊位收费改造,日均周转率由收费前3次增加到收费后8.4次。
不仅如此,慈溪通过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分析采集多发性违停点位,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对有条件施划车位且不影响行人通行的地方增设车位,对影响行人通行的地方采取设置隔离设施等手段杜绝人行道机动车辆违停。
“2022年,对中心城区32个人行道机动车违停易发点位采取设置隔离设施24个,对其余8个点位通过微改造新增便民车位65个。”许文杰说。
“在需求分析基础上掀起场景革命,才能真正推进改革突破、流程再造、制度创新。”这是不少参与数字化改革干部的深切体会。
“2022年,不少企业反映找订单难。”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技术改造与进步科科长胡泽说,“回应企业需求,我们上线了慈溪市智能家电产业链一键通‘链商查’项目,这也是推进浙江省数字经济系统‘浙企畅链’主跑道的核心重大应用试点之一。”
“链商查”汇聚全球海关、贸易订单、企业联系方式等12亿条服务数据,辅助企业进行全球客商拓展。
慈溪一家主营各类电吹风产品的企业通过“链商查”链全球应用,对接客户超100家,寄样订单15单,达成意向交易金额300万美元。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政府提供的查询系统,让我们迅速找到了订单,解了燃眉之急!”
据不完全统计,上线仅半年时间里,“链商查”登录企业达356家,累计搜索数据6897个,寻找买家7600家,意向订单已达到约500万美元。
在农村地区,农户需要使用冷库来存储蔬菜瓜果,既可延长果蔬保鲜期,也可拉长销售期。慈溪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发现,此前,当地农村原有冷库只能满足当地果蔬种植户25%的实际需求,且已建冷库均以主体自用为主,60%都存在季节性空置现象,不仅资源浪费,还增加了设备老化风险。
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全国农产品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地区之一,慈溪紧扣农户对“田头冷库”的强烈需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推出“共享冷库”系统,深入铺展农业新基建,助农惠农成效凸显。
春节期间,慈溪西蓝花种植户钟列军打开“共享冷库”手机小程序,看到周边惠华蔬菜专业合作社“共享冷库”库容仍有余量,便拉着一车西蓝花前去冷藏。700多斤,每天收费14元,冷库配套的智能地磅实时采集称重数据,云端系统智能更新库容余量。
“以前没条件用的冷库,现在点点手机就能导航找到,又实惠又方便。”钟列军说。据了解,目前,慈溪“共享冷库”系统已覆盖杨梅、蜜梨、葡萄等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可惠及农户2.7万户。
数据集成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
从“最多跑一次”“跑零次”到“上门代办”“无感智办”,从“一窗受理”“一事联办”到“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从“可办”“能办”到“好办”“易办”。“数字化改革”助推公共服务提质升级,政务服务跑出了“慈溪速度”。
房产继承是大事儿,但实际办理中群众常被种种繁琐业务环节困扰。
“许多人是第一次办证,对政策、手续、流程等不免感到陌生,为准备齐全材料,来回跑个几趟是常事。”慈溪市公证处主任王文佳说,前几年,预约不动产权证继承、出国留学等公证案件剧增,公证办证“慢、难、繁”问题突出,有时光预约就需要等几个月。对于申请人来说,办理太慢体验差;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任务繁重压力也很大。
2019年,慈溪上线“公证E通”,“目标是部分事项一次都不跑,大多事项只跑一次。并且实现部分申请人在和不在慈溪,都可以办理。”王文佳说。
市民周波是这项数字化改革的受益人之一。近期她要求继承其父母在观海卫镇昌明村的房子,妹妹自愿放弃继承权。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姐妹俩很快完成了网上公证流程。公证处后台接收办证信息后,线下经过审查,很快就出具公证书并邮寄送达当事人。
数据显示,慈溪市公证处2022年共办理公证7035件,通过“公证E通”在线办理4279件,占总办理公证量的60.82%。如今这一创新数字政务举措已经被列为宁波市推广项目。
从落户申请到不动产权属证明查询,从生育登记到孩子入学入园手续办理,从企业开办到发票领用,从科技成果登记到融资需求发布……越来越多与群众生活、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足不出户即可线上办理。
未来,慈溪将继续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实现城市运行更有序、管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努力打造富有温度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