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引擎”发力
文 | 陈凤英
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恢复性反弹,增长可期,这对低迷中的全球经济而言将是最大的稳定与确定因素。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30%,再次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引擎。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我国居民生活回归常态,商业活动明显活跃,市场信心开始修复。这从春节期间全国各地交通流量明显增加,餐饮爆满,旅游、购物和影视等消费超预期兴旺即可见一斑。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全年消费市场提振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加之,对外交往全面恢复,将大大提升消费与投资的内外互动。据此,笔者预期,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企稳,从二季度开始复苏步伐将明显加快,而这一势头会持续至整个下半年。
在第三产业中,餐饮旅游、家政服务、教育医疗、娱乐健身、航空运输等服务业将呈恢复性的较高增长。在第二产业中,房地产业在持续两年收缩后亦将迎来政策支持下的止跌企稳,尤其是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将拉动房地产市场渐渐回升,由此促进上中下游——建材、家装、家具、电器、汽车等相关产业恢复增长。
另外,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客观上给2023年经济增长留出空间。只要中国经济恢复正常发展,加之低基数效应叠加,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或将高于IMF预测的5.2%,有望达到6%。
2023年,中国经济政策提振的一大特点是,地方政府开春即铆足劲“拼经济”,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呈现恢复性较高增长的重要因素。迄今,各省市政府政策出台快、发力猛,有望显著提振各地经济加速复苏,对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关键性作用。
早在去年底,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就派团出海寻找商机。年前年后,各省市打破假期常规,密集出台“拼经济”政策措施,上下齐心开展全面动员,紧锣密鼓部署落实,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新老基建、激活房地产、刺激消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成重点。尤其,各地政府利用春节假期,以消费券、组织活动、免收景点门票等措施,激活市场,鼓励消费,实现开门红,收效甚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定基调,2023年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新政策、新措施将陆续出台。中央各部委纷纷出台诸多政策,重心着力扩内需,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扶幼服务等消费。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更多新政将出台,这将是2023年“拼经济”最大的支撑因素。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各国货币政策普遍收紧,使全球融资成本明显提升。能源地缘政治紧张,通胀压力难以消除,世界经济“滞胀”重心由“胀”转向“滞”,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下行已成定局,“滞胀”——高通胀、低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可能状态。
IMF最新预期,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2.9%,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将降至1.2%,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速分别降至1.4%和0.7%。
IMF将2023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上调至5.2%。2023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环境下,中国经济将走出独立向上的行情。从存量与增量分析,2023年的中国名义GDP增量或再现大幅增长,2023年中国经济无疑将重新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引擎。(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