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3-01-16 10:58:03 来源: 瞭望 2023年第3期

  

构建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国家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文 | 孙仁斌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攸关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现代化国家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意义重大。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目前已拥有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建设等也成就巨大,航空航海通达全球,邮政快递通村畅乡。基础设施对经济循环发挥着基础性保障作用,只有具备高质量基础设施,才能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联通互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途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一份基础设施投资可带来数倍的社会总需求及国民收入。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带动作用,2022年前10个月,我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1%,国家发改委同期审批核准的142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是上年同期的2.9倍,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投资,将有助于增强发展韧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需要。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作用凸显:从缩小发展差距、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到增加民生福祉,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离不开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支撑。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不仅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需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各类交通、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信息数据安全等,时刻考验着公共基础设施。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应对的重要一环。我国的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还不完全适应,需要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过程中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

  构建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国家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应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作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有机结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必须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多轮驱动、注重效益的原则。既要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超前布局重要基础设施,以较低成本备足安全余量;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统筹兼顾,从布局到建设再到运营中的价格体系,都要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出现收费高速公路“道可罗雀”、国道省道拥堵不堪的情况。宜通过调整运营体系,真正让基础设施发挥应有的效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还应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强化资金监管,保障“钱用在刀刃上”。当前,多个领域投资发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应注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须避免低效无效的重复投资和“大水漫灌”的粗放式强刺激;宜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督问效,不把基础设施建设与拉动地方GDP画等号,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腐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