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瞭望汽车 > 正文
行业

比亚迪发布百万级品牌 自主品牌迎来新的里程碑?

2022-11-28 22:12:10
来源: 瞭望

  自主品牌汽车向高端化之路发起冲击,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变革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品牌进军高端化领域提供新机遇。

  近日,比亚迪汽车正式公布了高端品牌并定名“仰望”,新品牌定位百万级新能源品牌,其首款产品将是一款硬派越野车SUV。比亚迪并不是第一家选择进军高端汽车市场的自主汽车品牌,这背后自然有着一套成熟的商业逻辑。

自主品牌高端化成果初显

  自主品牌高端化并非易事。2012年前后,自主品牌曾前仆后继“向上走”,包括一汽奔腾B90、海马M8、上汽荣威950等在内的高端车型,但没有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此前一直被诟病缺乏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经过多年积累,已经由早期的逆向研发,走入正向开发的正轨。

  2016年,领克和WEY品牌(现已更名为魏牌)相继发布。领克品牌推出的首款车型领克01,上市首月就突破6000辆,累计销量突破二十万辆。从产品价格区间来看,今年上半年,领克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已超过15万元,领克09作为旗下SPA平台第一款大型SUV,首次进入30万元价格带。

  对于WEY的到来,长城汽车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资金。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表示,魏品牌历时四年研发,累计投资逾100亿元人民币。作为WEY品牌推出后的首款车型,WEY?VV7仅上市两个月,销量直逼万辆,且超过十五万元的售价,已经冲进主流合资品牌的价格带。

  对于自主品牌集体“冲高”的行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集体冲高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目前也已经时机成熟。”

  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共销售118.7万辆,同比增长23.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3.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优势凸显。

  自主品牌份额逐步上升与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息息相关。乘联会10月新能源汽车数据显示,主流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63%,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则为3.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可以看到,汽车市场转型升级,给自主品牌走向高端化带来全新的机遇。

进入高端恰逢其时

  纵观自主品牌高端化进程,不难发现除了领克、WEY有所突破外,大部分自主品牌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真正的与合资车型展开正面竞争。目前,真正能在高端细分市场分一杯羹的,是造车新势力。

  作为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蔚来汽车,首款车型ES8起售价超过四十万元,且上市半年交付量就突破1万台大关。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曾透露,蔚来汽车的平均售价是43.47万人民币,高于奥迪、宝马的平均售价,比特斯拉中国的平均售价贵十几万,已经初步成了高端品牌。

  高合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主打豪华的代表,实现了自主品牌在50万以上豪华纯电市场的历史性突破。据交强险上险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高合HiPhi X以369辆的月销成绩,夺得该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

  在汽车“新四化”的趋势下,汽车原有的格局和品牌阶层正在被打破。崔东树认为:“自主品牌必然要寻找风口,高端化即是一个突破点。”

  2022年11月8日,比亚迪正式公布旗下高端汽车品牌,并定名为“仰望”。对于品牌的定位及具体规划,比亚迪表示,“仰望汽车”将定位为百万级新能源品牌,其首款产品将是一款硬派越野车SUV,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布。

  天眼查App显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仰望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已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何志奇,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新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二手车经销等。

  外部市场环境已经成熟,此时进入高端恰逢其时。作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品牌,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深耕多年并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今年1-10月份,比亚迪累计销量接近140万台,同比增长233.92%。此外,比亚迪也是目前为数不多,同时掌握电动车“三电”核心技术的车企,通过整合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比亚迪能够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给自足”。

  在销量和技术的加持下,比亚迪更渴望在高端化领域有所突破。“豪华品牌的车型看起来更具有美感和高级感,这是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所不具备的特质。”资深媒体人何仑认为:“豪华品牌设计为先。”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例,经过百年的历史沉淀,三者在产品设计上,已经形成了稳定且成熟的设计语言。

  品牌打造绝非易事,这是一整套体系的运作。定位百万级品牌的仰望汽车,除提高生产工艺、设计语言外,渠道、营销和服务等环节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够打破外资豪华品牌甚至超豪华品牌对中国高端市场的垄断局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