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普服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能力

2022-09-13 10:11:30 来源: 瞭望 2022年第37期

  文 | 扈永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目标,并提出了具体举措,系统布局推进科普工作。

  《意见》强调新时代科普工作要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这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新时代科普工作支撑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大局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2016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时强调,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科学普及在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型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是3.2%,到2020年达到了10.56%。对比同期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2012年我国位列全球第34位,2021年上升到了第12位,上升幅度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幅度契合。从城市来看,作为我国在科学创新当中最为活跃也是最有成效的区域,上海、北京全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接近25%。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氛围,为科技创新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对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意见》提出的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和时间要求,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氛围,需要加大科普资源投入力度,尤其要对一些目前科普工作开展不充分、科普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方加快补短板的力度。

  我国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171.72亿元,比2015年增长21.6%。目前科普经费投入呈现以政府为主的特点,政府拨款约138亿元,占比约80%,亟待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壮大科普力量。

  《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兴办科普事业很有针对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依法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等政策措施,将有效提升社会力量投入科普事业。

  科普工作覆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尤其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

  当下,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微博、网络、微信形式传播的科学信息已经占到80%以上,同时一些伪科学、反科学的不良信息同样在网上传播。科普工作亟待适应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创新理念和方式。在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的同时,加强主流媒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要强化新兴媒体的责任意识,对科普作品等传播内容的科学性进行把关,加强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

  面对新要求,《意见》的出台将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各级各地应瞄准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目标,加强制度安排,让《意见》落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