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琵琶在网络世界“出圈”
用琵琶演绎文化经典
➤中国传统民乐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但大众普及度并不高。如何让琵琶在网络中“出圈”?➤“兰陵王是战场上的英雄,战鼓是他的魂。”刘婧将中国鼓的鼓点与琵琶旋律相结合,展现金戈铁马的恢弘气势
➤“中国乐器有着无可替代的优秀表现力,它们承载着中国音乐家们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我的梦想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乐器活起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常清潭 实习生 徐斐懿 于佳鑫
出生于曲艺之乡天津的刘婧,在视频网站上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柳青瑶。
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视频博主,刘婧能将琵琶独奏与交响乐融合,演绎出木兰替父从军的悲壮;能用琵琶模仿短兵相接、战马嘶鸣的声效,重现兰陵王入阵的英姿。
与琵琶结缘二十余年里,从演奏到创作,从热爱到推广,从音乐到文化,刘婧以琵琶为笔,努力用音乐诉说一段段文化经典。
让琵琶与互联网“擦出火花”
刘婧把琵琶称为自己的“木头朋友”。相识至今,这位木头朋友已经陪伴她二十余年。
刘婧的父母是科研工作者,也是传统文化迷,爱好书法、国画、捏泥人。“遗憾的是,他们都五音不全,所以特别希望我能学一点音乐特长。五岁那年,我就开始学琵琶了。”刘婧说。
在中国传统民乐中,琵琶位列弹拨乐器之首。从演奏技巧来看,琵琶讲究“轻拢慢捻抹复挑”,演奏时手指需要从里侧向外侧翻,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相反,是传统民乐中最难入门的乐器之一。
尽管上手困难,刘婧还是坚持下来了。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刘婧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上琵琶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刘婧曾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的多位琵琶演奏家。勤学苦练之下,她的演奏技艺逐渐精湛。13岁时,她在瑞典和比利时音乐节中的演奏后,登上欧洲报刊头条。2008年入学南京大学后,她加入了校民乐团,担任琵琶独奏及弹拨乐声部长。
毕业后,刘婧成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工作之余她经常思考,中国传统民乐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但大众普及度并不高。如何让琵琶在网络中“出圈”?
2016年7月,刘婧在视频网站发布第一条投稿——流行歌曲《山水之间》的琵琶翻奏。婉转灵动的乐声配合水墨扁舟的背景,仿佛一幅烟雨江南的画卷徐徐展开。
视频发布后,刘婧收获不少好评,这让她有了信心。随后,她发布了不少视频,翻奏热门流行歌曲、电视剧配乐、“二次元”动漫和游戏等。制作每一条视频,刘婧都用心对待。从演奏场景到服装道具,从演奏技艺到采音效果,她总是力求在视觉和听觉上为观众带来美的感受。
这些精彩的视频,很快让琵琶“出圈”了。有些观众留言表示,看过视频,也萌生了学习琵琶的念头。“刚开始做视频时,网站里专注民乐演奏的人太少了。能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认识琵琶、喜欢琵琶甚至学习琵琶,我感到非常自豪。”刘婧说。
从翻奏者到创作者
2016~2019年,刘婧共发布100多条翻奏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近200万次。“曝光率高并不意味着品质最好。”随着对琵琶感悟的加深,刘婧陷入了创作瓶颈期。
“对一首流行歌曲来说,歌词才是核心,旋律是为歌词服务的。”在刘婧看来,如果只是翻奏有歌词的曲目,那怀中的琵琶只是一件演奏旋律的工具,无法承载更深的音乐内涵。
2019年初,刘婧停止更新视频,为琵琶寻找更合适的“破圈”之路。她拜访许多作曲家,接触录音、混音等音乐制作流程;参观录音棚时,许多新奇的音效给了她灵感——用琵琶模拟各种音效,与演奏旋律有机结合;接触摇滚乐、爵士乐后,她发现古典民乐和新潮说唱也能擦出奇妙火花。
经过自我沉淀,刘婧明确了转型方向——从一名演奏者变成创作者,在创作中注入对民族音乐的领悟。
几个月后,刘婧的视频账号恢复更新,与她一同回归的,还有许多优秀的原创音乐作品。刘婧创作了“战神”系列琵琶曲,以琵琶为主奏,配合其他乐器,展现古战场上英雄的霸气身姿。
在乐曲《木兰辞》中,她将中西方音乐风格大胆结合。“琵琶独奏象征着木兰在沙场上战斗的孤单身影,而背景的交响乐则象征着巨大的历史洪流。”刘婧说,这种点与面的结合,让木兰勇敢坚毅的形象得到了生动诠释。
在她的原创乐曲中,播放量最高的是《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是战场上的英雄,战鼓是他的魂。”刘婧将中国鼓的鼓点与琵琶旋律相结合,展现金戈铁马的恢弘气势。
视频发布后,有网友为她留言:“在音乐声中,我仿佛看见战场上千百铁骑冲入敌阵,马蹄扬起漫天黄沙。”
在刘婧看来,这一创作灵感与她的学习经历密不可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刘婧分别攻读英语和历史学专业。“对历史学的喜爱,让我明确了创作主题。英语学习让我体悟到语言的节奏。这种通感,让我在创作中学会了把握乐曲的神韵。”刘婧说。
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核
无论是更为人熟知的二胡、竹笛,还是冷门甚至失传的尺八、箜篌,在刘婧看来,每一种民族乐器都承载着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
“我们都学过《锦瑟》这首诗,但很多人没有真正听过瑟的声音。”刘婧说,如果不能从听觉上具象感受,文字传达的意向就会变得遥远抽象,受众也很难把握住诗歌传达的情感。
于是,刘婧创作了歌曲《锦瑟》,在编曲中加入瑟、楚国笙、编钟、编磬、琵琶五种古典乐器。歌曲使用的瑟以曾侯乙墓出土的瑟为原型制作而成,刘婧希望为听众还原琴瑟和鸣的听觉体验。
在同样的思路下,刘婧还创作了歌曲《李凭箜篌引》,并在曲中用箜篌高音区的泛音,模拟出空灵悠远的凤凰鸣叫之音。这一视频作品被江西省线上教育平台收录,如今已纳入高中语文课件。“想到自己的作品具有教育意义,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刘婧说。
刘婧希望中国民乐能够走出国门。“中国乐器有着无可替代的优秀表现力,它们承载着中国音乐家们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我的梦想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乐器活起来。”在牛津大学演讲时,刘婧说出了自己的希望。
二十余年来,刘婧曾随外交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演出与交流活动,把琵琶的声音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
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后,刘婧认为,东西方音乐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比如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用西方乐器演绎东方传说的代表。“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让音乐承载的文化内核被听众理解,这是每一个音乐人的使命和职责。”刘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