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鄄城靠这三条路径

2022-08-08 16:35:21 来源: 瞭望 2022年第32期

  

2021年度群众满意度考核中,鄄城县位居菏泽市第1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形成了干群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跑出了振兴“加速度”

大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全县已形成了15个“一镇一品”特色示范片区,初步打造出“黄河情·高效农业党建示范片区”品牌

  文 | 中共山东省鄄城县委书记 孙伟

  

  农村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农村基层贯彻落实的基础,是群众的“主心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全局。

  近年来,山东省鄄城县从“队伍建设”“产业培育”和“基层治理”三个方面狠抓“党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强队伍、兴产业、优治理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好路子。

  2021年度群众满意度考核中,鄄城县位居菏泽市第1名。在党建引领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形成了干群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跑出了振兴“加速度”。

鄄城县旧城镇滩区迁建六合社区(2022 年 5 月 20 日摄) 申广清摄

  “党建+队伍建设”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乡村要振兴,“领头雁”得配强。鄄城全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一是选好“领头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领头雁”,在社会上遴选32名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63名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业化管理”。实施“雏雁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科级干部担任“导师”,对沿黄镇135名年龄35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重点培养,进一步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村“两委”抓党建、谋振兴、促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二是用好“指挥棒”。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镇街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剔除以往县直部门以“属地管理”为名强加给镇街的13项考核任务,突出镇街主责主业,守好一排底线、开发就业岗位、提高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重点指标,增强考核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经济指标考核同比减少81%。科学利用考核结果,成绩与干部奖惩紧密衔接。

  三是树好“风向标”。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制定出台关于为乡镇(街道)干部松绑减压激励担当作为的15条意见等,营造为担当者担当的浓厚氛围。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及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优先向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倾斜。在提升沿黄镇村干部基本报酬基础上,每月按评定出的四个等次发放绩效奖励;在沿黄镇每村每年2万元办公经费基础上,县财政增拨2万元用于激励村“两委”干事创业。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去年以来对4名干部进行了容错纠错。

  “党建+产业培育”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鄄城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新模式,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初步形成了“组织联建促提升、项目联动促融合、产业联兴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培育特色产业。围绕中药材、肉鸭、果蔬、毛木耳等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每个镇街每年培育2个特色规模产业基地、争创10个市级以上乡土产业名品村。以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现有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加快孙膑旅游城提升改造等文旅项目建设,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构建沿黄镇高质量发展格局,明确33项重点任务、策划储备项目26个,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1.05亿元、专项债资金14.8亿元,撬动社会总投资99.21亿元。

  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每个镇街成立合作联社并成立党总支,书记由镇街党(工)委副书记兼任,整合多方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利用中央扶持资金3000万元,出台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12条扶持措施,激发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性,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双增”。盘活村级资源,成立镇村两级国有企业,逐村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计划,每半年召开一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暨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训班,邀请农村各领域专家进行授课,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新增61个。

  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肉鸭年出栏量可达到1亿只,生猪年存栏量可达到30万头;加大农业领域“双招双引”力度,鼓励支持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大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全县已形成了15个“一镇一品”特色示范片区,初步打造出“黄河情·高效农业党建示范片区”品牌。

  “党建+基层治理”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鄄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不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强化网格治理。根据基层治理新形势新任务,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重新划分网格,全面推行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从城乡公益岗、城市社区工作者、村“两委”成员中选聘一名专职网格员,从社区内党员骨干、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中选定若干名兼职网格员,群策群力开展基层治理服务工作。建立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制度,每天下沉网格走访,收集上报信息,提高矛盾纠纷等信息发现能力。今年6月,新招聘64名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充实了基层社会治理人员。将党建、综治、安全生产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部门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所有网格均实现了“多网融合、一网统筹”。

  强化平台建设。建设了纵到底、横到边的“雪亮工程”视频互联平台,纵向贯通全县17个镇(街)和39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自主开发了“膑乡守望”智慧网格APP,配合“平安E通”手机APP的使用,对在巡查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诉求,网格员通过APP及时上报至镇信息平台,由相关部门迅速协调处置,让群众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真正实现了网格的“智能管理、智慧服务”。

  强化联合调解。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多元调解体系,坚持以点带面,通过现场观摩、集中开会、督导协调等方式,督促各镇街加快镇级多元调解中心建设。目前全县17个镇街均已建成多元调解中心并正常运行,68个村级矛盾调解中心已建成运营,做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排查发现,第一关口介入化解。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排查矛盾纠纷3145件,化解3050件,化解率97%。各镇街全部成立信访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信访干部65人,筑牢第一道防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强化文化引导。深入实施铸魂强农工程,通过县宣讲团巡讲、“百姓宣讲”和美德大讲堂等形式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设立“道德银行”“四德榜”和“山东好人”等各类道德典型选树推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农村思想阵地。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等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让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占据农村市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赶大集”活动,新风尚深入人心。打造四德主题广场162个,评选农村四德先进人物1600余名,良好的民风民俗让乡村治理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