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为何要打造这三个万亿级产业?
➤山东烟台正在发力航空、航天、航海这三个万亿级产业,奔赴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
➤若按照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布局,继续做大做深的难度较大。“三航”产业层次较新较高,需要的要素较多,正好可以将现有的资源统筹和串联起来,共同迎来新发展契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武岳
山东烟台海阳市,有一条“航天大道”,道路尽头是2019年保障我国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海阳港,另一端则是两年间悄然建起的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航空、航天、航海三产业,在烟台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依托完备的产业基础,兼具远大雄心和现实考量,这个中国东部海滨城市,正在发力“三航”这三个万亿级产业,奔赴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
2020 年 9 月 15 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
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 03-1 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才扬摄 / 本刊
一颗螺丝钉的力量
最近,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们在舱外作业中,使用了一种名叫“不脱出紧固装置”的紧固件。这种特殊紧固件用于在轨更换设备与舱体之间的连接,具有发射入轨防松、在轨操作防漂的功能,为空间站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这种产自烟台、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螺丝钉,从产品研制到形成正样批量装配,前后历时七年。“我们的产品解决了空间站舱外在轨装配的难题,做到‘从无到有’。”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田文广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及科技含量,钛金科技的紧固件产品已在“天问一号”、“蛟龙”号、国产民用飞机C919及AG600等大国重器上得到广泛应用。
专注于“三航”产业细微且关键的环节,在当地企业中并不鲜见。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鲁航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炭/炭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的主要制造商。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以炭/炭复合材料研发、生产为主攻方向,先后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4项,开展民航科技炭刹车盘国产化工作,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炭刹车盘维修业务,取得多个机型炭盘维修许可证,为我国航空事业持续作出贡献。
从一颗螺丝钉开始,“三航”产业要素的发展集聚,最终带来质变。2019年6月,以海阳港为发射母港,我国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在黄海海域取得成功。截至目前,当地已完成了三次火箭海上发射保障任务。火箭“出海”之处,一座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在黄海之滨迅速崛起,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正有包括捷龙三号在内的若干发火箭在基地中进行总装测试。”海阳市航天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徐文说,基地距离码头仅5公里,火箭在这里完成对接、测试、装填等环节后,经转运上船、全系统合练,航行至预定发射海域后即可完成发射,整个过程只需要3到4天,大大缩短了任务周期。
“火箭总装基地与海上发射保障的配套支持,为后续高密度商业化发射提供了必要条件。”徐文介绍,这也意味着,当地将开启密集发射的大幕,海上发射高频次、常态化的时代正在开启。
宏大产业的现实考量
1982年,中集集团生产的第一个集装箱在深圳蛇口下线,装满货物,驶向深海。该公司的产品在波涛中来回,时刻与海风相伴。
如今,位于烟台的国内海工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中集来福士,开启了利用海风的新征程。依托其传统的海工装备设计制造优势,该公司发力海上风电相关设备研发及建设,在“三航”产业这一崭新领域扬帆起航。
“中集来福士在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海洋工程船等领域技术较为成熟,以做大国重器的技术力量来做海上风电设备,可直接切入该领域的最高端。”中集来福士战略研发中心主任潘细录说,目前已经完成3座海工平台的海上风电部署利用,首艘“3060”系列2200T自升式风电安装船也于近日开工建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对“三航”产业的深耕,并非从无到有的“空中楼阁”式构思,而是基于当地深厚的相关产业及科研基础。
“烟台是工业大市、制造业强市,工业门类涵盖国民经济工业大类41个行业中的37个。”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牟树青说。纵观目前烟台的产业生态,既有中集来福士、大宇造船、巨涛重工等海工装备龙头企业,又有东方钛金、华宇航天、长征火箭等航空航天代表项目,还有中科院兰化所研究院、哈工程烟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
另外,当地还拥有完备的整车、整机、整船制造产业体系,在机械、电控、液压、材料等制造环节,与空天海装备制造领域有很强的复用性,具备发展“三航”的产业基础,可就地转化为“三航”配套体系。
“若按照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布局,这些产业继续做大做深的难度较大。”烟台开发区招商局项目规划处副处长李顺杰说,“三航”产业层次较新较高,需要的要素较多,正好可以将现有的资源统筹和串联起来,共同迎来新发展契机。
“三航”产业也为当地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了舞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定位为大海工领域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示范区,学校已梳理出10余项成熟度高、具备立即产业化的成果,并已启动相关落地行动。”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院教授、总工程师冯峰说。
“星辰大海”的高远理想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三航”产业云端招商大会在烟台举行,集中招引了一批相关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
亿维航天计量检测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亿维智能航天科技(烟台)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建力说,公司将引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14研究所高端检测技术,建设可模拟高压低压、高温高寒高湿、低温低湿等30多种特殊环境、20多个专业领域的大型检测基地,为“三航”装备、汽车整车、芯片等领域提供各类检测服务,打造综合性环境模拟实验室与技术创新平台。
随着这些项目的签约入驻,澎湃着这座海滨城市高远发展雄心的“烟台黄渤海新区空天海装备智造城”也正式启动建设。“我们先期启动30平方公里先导区建设,集中布局智能装备制造能力中心、大型构件制造及总装产业园、海工装备研发制造基地、航天计量检测基地等。”烟台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居红介绍,该园区还将引进通航整机、无人机、航空液压部件、两栖航行器航空材料等产业项目,在商业运载火箭关键部件制造等领域寻求突破,加快水下柔性机器人、氢能水下装备、智能氢船等项目落地,吸引产业上下游资源集聚。
近日,海阳“东方航天港”迎来了一位新朋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
“我们将同当地联合打造‘东方慧眼’卫星星座。”李德仁说,依托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能力,可实现快速、经济的星座组网,打造空天一体、星座运营与信息服务一体的全产业链产品,包括卫星星座运行、遥感数据服务、空间信息服务等,满足行业及大众多样化市场需求。
“商业航天最终惠及普通民众的核心产业,就是信息服务产业。”徐文说,从火箭总装测试和海上发射的“双料基地”,到探索空天信息服务的“广袤星空”,未来当地还将建成我国首艘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同时拓展卫星数据应用、航天高端配套和航天文化旅游,实现全链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