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徐庄村任“第一书记”十年
➤每天步行15000步以上,走遍了全村的大路小巷、田间地头,走进贫困低保户、五保户、鳏寡孤独户,很快做到了“四熟”,即路熟、田熟、人熟、脸熟,连村民家的狗见了我都熟悉得不叫了,被群众称为“狗不叫书记”
徐勤生 | 口述 戚正欣 | 记录
2012年9月24日是个平凡的日子,可是这一天却将我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
这一天,还有半年就要退休的我从泰州广电台副调研员任上来到高港区口岸街道徐庄村任党总支书记(3年后改任“第一书记”)。从那时至今的十年中,徐庄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访村变成全区有名的富裕村,江苏省三星康居村、江苏省水美乡村。
我本人也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四不”承诺 掷地有声
我出生在口岸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目睹了农村的贫穷、农业的落后和农民的艰辛,立志为改变农村面貌而努力。高中毕业后回到生产队,23岁起当了8年生产队长、7年村委会副主任和主任、16年村党支部书记。因在任村书记期间负责创建了口岸电视站,后来进入了广电系统。
徐庄村位于口岸街道东北部,既少区位优势,又少资源优势,至2011年,村集体年纯收入几乎为零,负债却近400万元。班子软弱无力,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村集体在小吃店的吃喝账一年高达10多万元,村办公室经常债主盈门。
我在进村后的第一次村组干部会上作出“四不”承诺:不用公款购买一包烟、一包茶、请一次客、不拿村里一分钱补贴,希望其他干部对我监督。“四不”承诺,寥寥数言,掷地有声,震撼了全体村组干部,也很快传遍了徐庄全村。
从此后,村组干部的作风为之大变。过去村干部是坐在办公室一杯茶、一支烟,胡扯拉闲就半天,此后是有事就往田头、农户跑;过去是比谁酒量大,现在是比谁贡献大;过去是比谁皮肤白,现在是比谁晒得黑。群众反映,现在干部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好办了。
管好班子 诫以勤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主心骨,是“三农”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作为党的农村基层负责人,不但是党的农村政策贯彻执行者,更是党在农村的形象代言人。农民看党,往往是从看身边的党员干部开始。因此,进村后,我始终把村“两委”的自身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强化组织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考察,我建议上级党组织及时调整了村级党组织班子,使能者上、平者让。又建立起以我为组长的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廉政建设规章制度,规定了每个班子成员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及督查办法,使班子成员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走进村办公室和会议室,墙壁上除展示着一些学习园地、规章制度、伟人语录外,还悬挂着我本人对勤政、廉政建设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如“心中要有组织,心中要有法纪,心中要有群众,心中要有目标”等等。
在党员干部会上,我多次教育大家:“廉政是勤政的前提和条件。清廉是为政之基、立身之本。一个人能力再强、工作再出色,如果在廉政上出了问题,就丧失了根本……”“勤政是善政之要。不廉无以立身,不勤无以成事。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不廉不勤更坏事。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既要廉政,又要勤政。‘廉政’与‘勤政’,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二者必须同时做到,缺一不可。”
由于一系列廉政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之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10年来,村级实现了“零”招待,除还清了过去近400万元的债务外,至2021年,年经营性收入达400万元以上。全村共产党员实现了“零”违纪。
严于律己 点滴归公
近十年来,全村开工的工程几十个,先后投入好几千万元。我对于项目的确定,有着四条原则:现在群众拥护将来群众还拥护的要抓紧搞;现在群众不理解将来群众会支持的做好群众工作积极搞;现在看似有政绩将来群众会反对的不能搞;现在群众反对将来更会反对的坚决不搞。
近十年来的工程建设中,每项工程从决策、招标到施工、监理、验收、公示,我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身作则。不仅自己不在工程上做一分钱生意,也不向工程主管者介绍一个亲戚朋友,拒绝各方请托。一次,为获得一项工程的承包权,一个包工头带上礼物找到我,我坚决拒收礼物,而是让那人积极准备参与招投标。
有一位企业家朋友,看到我为了村集体付出很多,心中不忍,主动提出捐款74.5万元给村里,要求不入村里的账,留着我自由支配。面对巨额捐款我毫不心动,严肃地对他说:“我宁可不要这笔捐款,也不能这样做。”
勤廉并重 改天换地
2012年9月前的徐庄村,除了2003年扬子江药业集团慈善会帮助修建的一条贯穿东西的水泥大道外,所有道路都还是狭窄不平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大型农机具无法下地。全村的河道淤浅污染,气味难闻,一千多亩耕地中有一多半高低不平,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村民怨声载道。
进村后,我每天步行15000步以上,走遍了全村的大路小巷、田间地头,走进贫困低保户、五保户、鳏寡孤独户,很快做到了“四熟”,即路熟、田熟、人熟、脸熟,连村民家的狗见了我都熟悉得不叫了,被群众称为“狗不叫书记”。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决定从群众最为关心的道路入手,兴修道路,从而很快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取得了群众信任,聚拢了人心。
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村容村貌需要大量资金。我利用以往广泛的人脉关系,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化缘”,按照政策积极“上争”资金,接受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筹措了大量建设资金,没有增加村民一分钱负担。十年来,我不但完全兑现了自己的“四不”承诺,还为扶持村里的困难群众自己付出数万元,我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也向村捐了款。
我把村里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到任后的一年365天中,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93岁的老母重病住院期间,我白天没有时间陪同,都是趁夜间看望。老母去世火化的当天下午,我就到村里工作。由于时刻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我主动放弃了组织上安排去欧洲考察和去北戴河疗养的机会。
水稻防病治虫时节,我凌晨4点就来到田头,和村组干部、村民们一起下地劳动。一顶渔夫帽、一身迷彩服是我的“标配”。家属几次把午饭送到田头。
我始终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村容村貌,修建3米以上宽的硬质道路50公里以上,硬质渠道1万米、下水道1万米、河道驳岸近12000米,安装路灯245盏,新建标准化厂房6500平方米、健身场地21处、为民服务中心800平方米。大面积开展平田整地,生产绿色大米。所有重大农田水利工程,都直接参加,在修建硬质渠道的劳动中伤了脚,仍坚持不离工地。
如今的徐庄村,道路平坦,房舍井然,河清岸绿,鸟语花香。农场大田庄稼茂盛,大棚连片。青壮年务工经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乡邻和谐,幸福安康。入夜,文化会堂座无虚席,欢声笑语,好戏连台,灯火辉煌。村民们自豪地说,咱徐庄村一点不比城里差。
转眼间,我在徐庄村已奋斗了十年。十年来,我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行为和高度责任心,带富了一个村,感化了一群人,晴朗了一片天,改变了徐庄村面貌。徐庄村也造就了我,使我成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我对徐庄村永怀感恩之情,始终和徐庄村人民在一起。
人物简介:徐勤生,讲述者,现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徐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原泰州广电台副调研员,2021年7月初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戚正欣,记录者,原口岸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