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像一朵向日葵,绽于无声却一生向阳

2022-06-01 14:16:49 来源: 瞭望 2022年第22期

 

  绽于无声,一生向阳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害怕和放弃,勇敢面对,然后放手去做就好了。”

时至今日,她已经能够拥抱自己听障人士的身份,并且学会了更好地包容自己

绽于无声,一生向阳。这位向日葵般的女孩,还将继续在她的青春中盛放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常清潭 实习生 黄长江 于佳鑫

  

  “我接下来最想做的事,就是抓紧时间投入研究,把课题圆满地收尾。”说这句话的女孩叫江梦南,今年30岁,正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以615分的高考成绩进入吉林大学,攻读本、硕学位,接着经过层层筛选被清华录取,你或许认为学习优秀是这位女孩与他人最大的不同。但事实上,在植入人工耳蜗前,江梦南曾在无声世界中生活了26年。

  一个字 说一万次

  对于一个在牙牙学语前就已经丧失听力的孩子来说,能够和健全人一样开口说话是一项极为困难的挑战。但在父母的坚持和帮助下,江梦南做到了。

  1993年初,一场急性肺炎让6个月大的江梦南持续高烧了20多天。烧退后,父母逐渐发现了女儿的异常——本应对周围环境中的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孩子,却无法再对任何声音作出反应。

  辗转就医后,赵长军和江文革夫妇不得不接受了一个残酷事实:因为药物误用,女儿患上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左耳听力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则完全失去听力。这就相当于,仅凭听觉,江梦南甚至无法察觉到一架直升机在自己身旁起飞。

  即使生活给这个家庭开启了“困难模式”,江梦南的父母也从未想过放弃她。能够说话,是让她融入健全群体的第一步。为了让女儿看清楚嘴唇开合的形状,父母把江梦南抱到腿上,面对镜子,让她不断模仿发出不同音节时的口型。但口型只是第一步,舌头摆放的位置、气流的强弱、声带的振动——说话这个动作就像零件一样被彻底拆散,再由她摸索着一点点组装起来。

  大量的发音训练枯燥且进展甚微,但作为教师的父母从未急于求成。“哪怕一个字我要读一万遍才能学会,我父母也会很开心。”到上小学前,江梦南说话能力已经与同龄人相当,只是标准程度稍差一些。

  对于自己发音方面的不足,江梦南一直有意识地纠正。她知道自己不擅长读翘舌音,“睡觉”两个字总是很难读好;她知道“花”和“瓜”两个字很难通过口型分辨,会在读“花”时刻意关注口腔气流的运动。三年前植入人工耳蜗后,由于需要把文字与读音匹配,她又开始新一轮发音训练,直到现在。她依然保持着时时自我纠正的习惯。

  回望自己的经历,江梦南始终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无尽。不仅因为教会自己说话需要付出巨大精力,更因为这种付出可能没有回报。即便如此,一家人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果没有爸妈那时的决定,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她说。

  慢慢来 比较快

  春日的鸟叫,夏夜的蛙鸣,这些声音在江梦南植入人工耳蜗前,从来没有真切地听到过。世界上的各种声音,对她来说就像一个混沌又朦胧的圈。尽管听力存在缺陷,江梦南从未觉得自己是弱者。相反,她一直相信自己有潜力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在父母的坚持下,到了适学年龄江梦南并没有认命前往特殊学校就读。几经波折,她最终以旁听生身份进入一所普通小学。

  成绩是努力的最好证明。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江梦南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名。班主任和学校将她的闪光看在眼里,同意授予她正式学籍。

  “父母对我说,要把眼光放长远。想得到的东西,最后一切都会有的。”早年的江梦南,也有过心态失衡的体验,当自己的成果无法达到预期时,挫败感油然而生。但在父母的鼓励下,她逐渐学会对自己宽容,也养成了乐观豁达的性格。她知道在前行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不过,只要保持住节奏,坚持到底,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记得刚进入初中和高中时,由于知识难度提升和课程节奏变化,她一度跟不上讲课进度。不过,她相信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全部。“上课听不懂,我就自己慢慢学,不必在乎其他同学的进度。”

  这种“慢慢来”的乐观和坚韧结出了果实。越到高年级,她的成绩越接近班里的前几名。最终,她在吉林大学药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并在2018年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开启了读博生涯。

  在申请博士资格面试时,老师们也询问了她的听力情况。她的回答坦诚而坚定,“我确实有听力障碍,但这并不会影响学习和科研,它反而会让我更加专注。”

  她认为,坚持和毅力是自己一路走来的最大优点。“苦心人,天不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害怕和放弃,勇敢面对,然后放手去做就好了。”

  与听障身份和解

  听障带来的困难是渗透进生活各个角落的。“听障人士遇到的困难并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引人注目,因为很难从外表被人察觉。它们总是很不起眼,却又无处不在。”

  在进入清华大学前,江梦南很少能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位听障人士。此前她总是认为,只要足够努力,别人就可以认同自己的优秀。

  博士入学后,她被拉入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一开始,她对无障碍的概念十分模糊,随着一次次的活动和与协会中老师同学们的合作,她愈发理解了它的理念和价值。

  “有时你会发现盲道上堆满了杂物和自行车,这时盲道就形同虚设了。当前能为无障碍所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的工作,就是向更多人宣传和普及无障碍理念,使之成为一种不局限于残障群体的全民意识。”

  2020年,江梦南当选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第五任会长。同年9月,她参与起草并发布《做“无障碍天下”使者》倡议书,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信息交流障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还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和意见,代表听障群体在央视《两会1+1》特别节目中发声,一方面希望能让即时语音转文字技术得到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希望在未来能将费用高昂的人工耳蜗移植项目纳入医保,让更多失去听力的孩子重新回到有声世界。

  时至今日,她已经能够拥抱自己听障人士的身份,并且学会了更好地包容自己。“更多的时候,我会想起还有许多与我经历类似的人。当你真正关注到这些事情,并且未来有机会去做的时候,你就一定会尽自己所能。”

  2022年3月,江梦南当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她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绽于无声,一生向阳。这位向日葵般的女孩,还将继续在她的青春中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