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邹城高质量发展
邹城市东城区新貌(2021 年 8 月 12 日摄) 刘怀丰摄
➤2021年,邹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80亿元、增长24.3%,煤电产业占比由2016年的77.7%下降到39.3%
➤邹城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文 | 中共山东省邹城市委书记 远义彬
山东省邹城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煤电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也造成了经济对资源的长期依赖。
近年来,邹城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聚焦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四个维度”,布局创新项目、推出创新举措、开展创新试点,着力打造京沪廊道先进制造集聚区,走出产业高质量发展邹城路径。
2021年,邹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80亿元、增长24.3%,煤电产业占比由2016年的77.7%下降到39.3%,“四新”经济投资占比由2016年的24.3%提高到59.9%,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7家,连续3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榜单。
以延链补链强链深化产业创新
加快转型发展,产业是最核心的力量。邹城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煤化产业串点连线,打通上下游。精细化工是邹城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培育出中国民企500强荣信集团,创造了五年营收过100亿的“荣信现象”。伴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以焦炭、煤焦油等产品为主的“低端陷阱”也逐步显现。因此,邹城把着力点放在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上,支持荣信集团新上投资18亿元的10万吨针状焦项目,打通煤焦油向下游针状焦发展的关键环节,产品价值提升5倍;同时新上投资31亿元的50万吨乙醇项目,实现由甲醇产品向下游乙醇产品的延伸,年增加销售收入40亿元。
废旧煤矿转型发展,催生新动能。落陵煤矿曾是山东省第一个地方现代化矿井,因资源枯竭关停。为有效盘活闲置资源,邹城充分利用原有矿区,与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合作,投资60亿元建设精密制造产业园,吸引艾坦姆流体控制阀、信发液压等15家企业入驻,成为高端铸造、精密制造集聚区。
机器人产业聚集成势,抢占制高点。自2013年以来,邹城始终把机器人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打造以珞石科技、达野智能为代表的机器人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本体制造集群,以天河科技、金科星机电、兖煤黑豹为代表的矿用特种机器人研发制造集群,业务范围覆盖一二三产,机器人年产量近3000台,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作为链主企业的珞石科技,拥有山东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2000台,自主研发的XB系列六轴工业机器人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以内外结合深化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邹城坚持内招外引、集聚创新资源,打通科学、技术、产业回路,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激发动力活力。
一是苦练内力,加强原始创新。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泰山玻纤、艾孚特等60余家企业建立创新研究平台。在泰山玻纤建立了山东省电子玻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等科研项目70余项,自主研发的最细单丝直径4微米系列超细电子玻纤,突破了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导产品电子纱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15%。
二是借助外力,实施集成创新。绘制企业需求、高校院所研发重点两张图谱,组织100家科技型企业与10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每年实施产学研项目50个以上。荣信集团联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展了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技术中试,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成功产生出清洁油品,实现全球首创。
三是凝聚合力,开展协同创新。建立山东省智能过程控制技术创新中心,成立绿色化工、智能机器人等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高校院所资源,形成协同创新体系,累计引进两院院士15人,引育国家重点人才16人、泰山人才23人。艾孚特公司与韩布兴院士合作研发的四氮唑乙酸水相合成新工艺,实现该类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解决了制约我国头孢类基本药物“卡脖子”难题。
以智能升级深化业态创新
邹城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的关键增量,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拓展更多新场景,催生更多新业态,加速驶入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新赛道。
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为解决用工成本上涨造成的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邹城着力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艾坦姆合金公司引进国际领先的库卡机器人生产系统,企业生产机器人替代人工率达到100%,厂区车间配备20台AGV无人搬运车,使用劳动力减少23%,工作效率提升45%。
大力推进生产换线。支持企业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实现工艺、生产、质量、设备、能耗等智能管理和优化。为解决安泰铸造公司高端液压零部件制造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数控加工设备,打造自动化壳型铸造生产线,实现铁水转运、电炉给料等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公司80%自产铸件实现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增加60%以上。
大力推进设备换芯。支持企业引入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和大型设备,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比如,容大电气公司引进“HPC-8040D型全自动套号码管端子压着机”,实现线缆从切线、剥皮、压接到套线号管全过程自动化操作,原来需要10余名工人的接线环节,现在1个工人即可完成操作,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
以高质服务深化模式创新
邹城把准企业关切、紧盯企业需求,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增强经济发展软实力。2021年,在山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邹城获得优异等次。
一是创新园区要素供给新模式。面对当前资源能源要素趋紧的大形势,积极创新供给模式,盘活闲置厂房18万平方米,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工业地产”、建设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减少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实施邹西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五年新增工业用水6000万立方米以上,保障能力提升一倍,吸引投资10亿元的燕京啤酒100万吨生产基地落地。
二是创新“云上宠企”服务新模式。创新“云上看、云上报、云上签、云上选、云上免、云上发、云上享”七位一体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全流程服务,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路,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8.5%以上,实现了清单事项动态管理、全过程公开,审批事项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所有行业经营登记自助申报,以及市场准入零费用、电子照章多场景互认和惠企政策全部免申即享。
三是创新“全员帮办”助企新模式。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围绕88家攀登企业,组建27个助企攀登领导小组,市级领导、驻企干部、产业专班组成了116人的联系服务团队,创新日晒工作、会商推进、一线办公、效能考核等机制,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2021年,共梳理解决各类问题105项,帮助企业融资14亿元,兑现奖补资金7000余万元,解决人才需求1100人,攀登企业营收增速高于同行业3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