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动物做同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听听这个姑娘怎么说
和动物成为同事
➤“相较于‘饲养员’,‘关爱给予者’这个词更贴合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饲养员和动物是‘同事’关系,我们要一起向游客展示动物世界的生活。”
➤“希望未来的动物园,娱乐性少一些,科普性、物种保育、野化放归、生物保护教育等职能更突出一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常清潭 实习生 郑欣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依山而建,是国内唯一自收自支的公益性动物园。2021年,红山森林动物园打造的“中国猫科馆”,成为大陆第一座被ZooLex画廊(专门收录世界顶级优秀动物园展区的网站)收录的展区,获得了国际动物园行业的认可。
作为这项工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饲养员刘媛媛和她的同事们不知经历了多少不眠之夜。
“相较于‘饲养员’,‘关爱给予者’这个词更贴合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刘媛媛说,除了饲养,他们更多的是在扮演给予动物关爱的角色,这体现着人们对“动物福利”这一理念的深入认知。
与动物园一同蜕变
高考时,刘媛媛选择的专业是“动物科学”。然而当时的她,对动物保护并没有什么概念。
2009年,刚上大学的刘媛媛第一次去红山森林动物园做志愿者,立刻就喜欢上了这里。毕业后,她成为红山森林动物园的一名饲养员。
2014年,刘媛媛转入科技业务部工作,负责动物的种群管理、交换、档案以及业内领先技术和理念的引进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让她对动物科学和动物福利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019年,不满足于“纸上谈兵”的她,决定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主动申请回归饲养员队伍。
此时的红山森林动物园,正在进行部分展区的改造升级。这次改造不仅有硬件上的更新,更注重理念的升级。刘媛媛所在的中国猫科馆,成了第一块试验田。“新场馆改造的首要原则,就是满足动物的需求。”她说。
新场馆体现了先进的动物园设计理念,360度的场馆结构充分利用了山坡等地形优势,给予动物更大的活动空间。
作为少有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5%的动物园,红山森林动物园既有先天的地形优势,也有后天的科学运维。这里原来是一个苗圃,树木茂密。新场馆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树木,形成一个更加贴近自然的动物原始生存环境。
2021年,中国猫科馆登上ZooLex榜单,实现了大陆动物园零的突破。ZooLex是唯一被世界动物园及水族馆协会认可的动物园展示设计专业权威发布平台。这次入围意味着中国猫科馆跃居世界动物园先进行列。
“我见证了动物园缓慢而艰难的蜕变。”刘媛媛告诉记者,中国猫科馆新场馆开放后,红山森林动物园又陆续开放了熊馆、狼馆、本土区、猫科星球等新场馆。
为动物带来福利
作为中国唯一自收自支的公益性动物园,红山森林动物园的票价多年未变,大部分游客享有优惠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物园不仅养活了自己,更不断地为动物们提供更好的福利。
中国猫科馆新场馆设有17间卧室和9个大小不等的运动场,生活着豹猫、金钱豹、欧亚猞猁等猫科动物。除了豹猫单独使用一个运动场之外,其他动物均通过专门设置的“天猫通道”,实现运动场串笼共享。
更换场地,会对动物们形成新鲜的刺激,令它们表现出一些野生环境中的特有行为。例如标记领地,嗅别的动物在自己地盘上留下的气味,然后覆盖其他动物的标记,等等。新场馆的设计和配置,满足了大部分猫科动物在野外独居的生活习性。
园区里仅有的两只豹猫都来自野外救助,夜行性很强,性格比较敏感。饲养员会按照它们的习性,设置多个藏身地点,并在下班前投放食物,让它们可以在夜间尽情饱餐。为了锻炼豹猫对新鲜事物的应对能力,刘媛媛和同事们把运动场里固定的木头栖架改造成会晃动的绳索,这成了豹猫们夜间活动的主要设施。
身体过胖会对动物的骨骼和内脏造成压力,还会引发各种疾病。所以,饲养员会定期关注动物的体重,一旦发现“胖墩儿”,就会通过调高栖架、将食物悬挂在高处或适当减餐等方式,来帮助它们减肥。
为了激发动物们的天性,饲养员还会不定期地为动物搭建栖架、增加垫料,或把食物分块撒在运动场的每个角落,供它们寻找、玩耍,使动物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新鲜多变。
让动物拥有控制和选择的权利,是动物福利的一种体现。“我们经常说要尊重动物的自然史,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要根据个体需求,设计贴合物种原生环境的场馆设施。”刘媛媛举例说,在中国猫科馆的设计中,让动物拥有“不被看见”的权利,就是优先考虑因素。
饲养员刘媛媛在江苏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中国猫科馆 李光正摄
和动物成为“同事”
近年来,红山森林动物园利用红外相机记录展区动物和园内非饲养野生动物的日常活动,制作了系列视频《野性红山——红外相机前发生的故事》,对本土物种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也让大众看到动物们在夜晚发生的趣事。
“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到物种的原始栖息地去感受它们的生存环境。动物园通过为动物营造原生环境,也给来参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环境感受。”刘媛媛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饲养员和动物是‘同事’关系,我们要一起向游客展示动物世界的生活。”
“不能做让动物讨厌的事。如果我的出现总能为它们带来好事,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信任感会逐渐增强。”刘媛媛说,希望未来的动物园,娱乐性少一些,科普性、物种保育、野化放归、生物保护教育等职能更突出一些,提升参观者对动物保护的认知,把对动物的爱转化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