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红色传染病”“201事件”……国外为何流行生物安全危机推演
➤作为一种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推演能够有效探索“黑天鹅”“灰犀牛”等重大突发事态,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在战略研究和危机决策中长期普遍运用的手段
➤生物安全危机远远突破国家和领域的界限,成为与其他安全问题复杂交织、深度纠缠的综合性问题,使原本聚焦生物安全的推演正向着更加综合集成的方向发展
文 | 杨霄
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对生物安全危机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除突发性大规模疫情、生物恐怖袭击、外来物种生态入侵等生物安全自身风险外,一旦生物安全风险突然袭来,决策时间紧迫、处置资源挤兑、信息传递混乱等,可能进一步放大生物安全危机。
防范风险、应对危机,考验的是预见和决策能力、预置和应急体系、协调和治理水平。
推演作为一种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探索“黑天鹅”“灰犀牛”等重大突发事态,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在战略研究和危机决策中长期普遍运用的手段。
生物安全危机推演重在探究危机中和危机发生前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等各方面怎样协同配合,以共同化解和消除生物安全风险,尤其是着眼生物安全风险溢出效应,应对衍生而来的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等多方面挑战。
这些仿真程度很高的生物安全危机推演,对提升生物安全风险预判和危机应对能力很有助益。
提升风险预见和危机决策水平
生物安全危机推演的最初使命,是解决重大突发事件的决策问题。
就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不久,美国政府于2019年1月至8月组织了代号“深红色传染病”的一系列针对突发大规模疫情的生物安全危机推演。2020年3月,该推演报告被《纽约时报》部分披露。据报道,推演中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各州向联邦政府不同部门求援,导致应急系统严重紊乱。推演结果显示,问题还不只是美国没有能力快速发动制造业填补医疗和防护物资缺口,联邦政府机构、各州和地方政府争夺领导权、各自为战等决策和治理体制问题,才是妨害美国应对重大疫情危机的根源。此后,真实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验证了推演结论。
不光是官方,美国学界等也会组织生物安全危机推演。最典型的是2019年10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安全中心与世界经济论坛、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组织的“201事件”推演。该推演聚焦突然暴发全球性严重大规模传染病时,如何降低疫情对国际经济、贸易和社会的严重影响。参与者既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也包括强生、万豪、汉莎等跨国企业高管,还包括相关国家的疾控等部门高级领导。层级足够高、涉及面足够广。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前美国至少有四次大型推演聚焦类似新冠肺炎的全球性突发疫情,并向政府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美国应对疫情的失败表现。出现这样的结果,既有讽刺意味,又引人警醒。
经过近二十年“从推演到实践”的反复循环积累,国际社会对应对生物安全危机与传统危机的巨大差别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比如,由于涉及广泛社会面和公共舆情,生物安全危机应急方案不能遵循常规决策流程进行逐级汇报、等待指令、逐级落实,而必须事先明确各级各类机构决策权力的分配,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由各行为主体即时做出各自决策并迅速实施,随后再根据危机事态发展逐级逐步统筹协调。
美国关于全球性突发疫情的推演显示,医疗和防护物资存在缺口。
这是工人在美国新泽西州帕特森的N95口罩生产车间工作(2022年1月14日摄)
增强应对复杂冲突和
维护总体安全的能力
今天人类面临的生物安全危机已远远突破国家和领域界限,不再仅仅是地域性、局部性和国家内部治理的课题,也不只是生物安全具体技术范畴内的危机,而是与其他安全问题复杂交织、深度纠缠的综合性问题,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
在此趋势下,生物安全危机的国际政治属性显著提升,在国际合作、竞争与冲突中的角色也趋复杂。原本聚焦生物安全危机的推演正向应对复杂冲突和维护国家总体安全方向探索发展。
2021年3月至7月,美国主要核武器研究机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与著名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联合组织“圣保罗综合征”系列推演。
推演想定在2039年,美国因怀疑俄罗斯军舰向朝鲜运送生化武器材料,在试图搜查过程中引发冲突,造成俄舰不明原因沉没和俄、美两军人员伤亡。两周后,在有韩、朝两国游客进出的美国阿拉斯加圣保罗岛突然暴发原因不明的出血热疫情。美方怀疑该病毒是上世纪80年代苏联实验室研发的马尔堡病毒的变形,并据此将不明疫情的起因指向俄罗斯或朝鲜的蓄意攻击。在此情景下,东北亚地区的相关国家都被牵动到复杂的冲突局势中。
通过推演,研究团队系统模拟了因生物安全危机引发的美、俄和亚太地区多国间危机冲突的发展和升级,并将军事冲突、核武器、北极争夺等多方面因素纳入,形成了综合性冲突的研究模式,对预防冲突升级、制定合理预案、储备战略力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类似的推演活动反映出随着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生物安全危机推演的前沿发展呈现出新趋势。
一方面,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模型不断完善,在生物安全危机推演中持续发挥关键基础性作用,为更加准确研判危机态势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经济、金融和社会的安全发展、国家间合作与冲突、军事与领土安全等要素深度融入,为在更多维度完善相关模型和推演架构提供了可能。
综合来看,生物安全推演正向着更加综合集成方向演进。
运用危机推演完善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
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危机的现实斗争中,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系统思维、底线意识、前瞻视角,加强风险预见,做好危机预案,优化资源预置,形成服务国家总体安全的高水平生物安全治理屏障。
生物安全危机推演,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一条思路,也就是在虚拟的环境中充分试错、主动暴露短板、模拟检验应对危机的不同方案。在模拟的未来中犯错,总比在现实世界中、危机真正到来时犯错要好得多。推演正是这样一种面向未来、先试纠错的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思路。
开展一场生物安全危机推演,需要经过系统周密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包括推演设计与前期准备、实施推演、开展复盘并形成推演报告等环节,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
设计一场推演,关键在于运用科学方法规划未来情景,并通过规范的推演组织架构设置,建构起模拟未来环境的仿真体系。
推演实施阶段集中在几天内完成,关键在于通过交互与对抗,分析形势、验证设想、检验方案。
复盘是推演的核心,聚焦于对推演成果的提炼和升华。通过复盘形成的推演报告与传统政策研究报告不同,是基于情景想定,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评估各项政策选项的可能后果,据此提出当前亟需先期实施的政策建议。这种政策建议,是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态进行的战略预置和前瞻性干预,以尽可能防范出现“猝不及防”“意料之外”的政策失误。
最终推演以系列实施的形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迭代改进式的探索,促进战略和政策不断完善。□(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