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窥见未来港口的模样
2021 年 10 月 17 日,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在天津港北疆港区 C 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行驶 赵子硕摄 / 本刊
➤“以往同等体量的码头大约需要900人到1200人,现在建成了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码头,只需要不超过200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尚前名 王井怀
熟悉码头的人对集装箱锁具不会陌生。锁具不大,却是把集装箱固定在货船上必不可少的设备。集装箱下船,需要两名工人手动把锁具卸下,花费大约一分钟时间。
这一简单动作,多年来世界各大港口都想通过机械来完成,但由于锁具种类多、结构差异大、开锁方式千差万别,始终没能实现。
近年来,天津港通过激光视觉扫描系统解决了这一难题,无人操作的集装箱智能解锁站可在二三十秒内完成。
“以前的港口傻大笨粗,码头工人靠力气吃饭。”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说,在数字化手段加持下,如今的天津港,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生产安全,都有了大幅提升。
天津港,位列全球十大港口,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港之一。“这样体量的港口生产运营非常复杂,各个环节都要有人盯着,但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这不但限制了效率提升,也给生产安全带来风险。”天津港集团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黄文栋说。
类似问题还有很多,如何解决?答案指向了数字化转型。
2020年6月,天津港集团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目标,通过信息化顶层设计及智慧港口建设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港口示范工程,树立行业标杆,打造绿色、智慧的枢纽强港。
大港发展遭遇瓶颈
作为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出海口,天津港的发展近年来却面临一系列瓶颈:
——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需求量大。
天津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1835万标准箱,在码头现场有大量作业人员,包括集卡司机、场桥司机、调度员、理货员等作业人员,及现场安全巡视等安监人员。杨杰敏告诉记者,天津港通过多年的技术改造,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依然需要一套水平运输系统来保证自动化设备更好地协调。
——计划调度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
港口每天有数十条船完成停靠、数百辆集卡在港区内穿梭、数万集装箱完成装卸、数万辆外集卡进入港口提箱,这些操作都需要港口计划员依靠人脑去规划作业。天津港部分码头已经通过岸桥工作计划等方式提高了作业效率,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调度和计划的智能化程度。
——管理精细度有待提高,需要增加港口运营精细化管理。
港口是一个多要素集中的封闭场地,涉及人、车、物、船等多重要素,也涉及能耗、维护、运营等多个方面。因此,要满足精细管理需求,需获取全港及全码头整体人员、设备及能耗的数据,且需精确到每条船、每个岸桥,甚至每个集装箱对应的资源消耗情况,以便精确分析。
——港口被动式安监,需要智能化的管理手段。
天津港整个港区已经部署了1万多路摄像头,基本做到了视频无死角覆盖,由于大多数为传统摄像头,因此,每个码头仍需安保人员在港区内部进行人工巡视,港口迫切需要通过主动安防提高巡查效率。
闯出众多“第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天津港集团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5G等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天津港提出的思路是“1+3+N”:“1”是指新基建,采用5G、北斗导航、云计算等打造新一代高性能高可靠的港口信息基础设施。“3”是指港口三个关键领域:生产自动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平台化。“N”是指在打造的数字孪生天津港的平台上,和港航供应链上下游伙伴一起,形成N多应用,建立良好生态体系。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包括规模、业务领域、当前发展的阶段、人员结构等多方面因素都要考虑,因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无法套用现成模式,只能采取定制化的方式。”杨杰敏说。
以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为例,不仅中国没有先例,世界范围内也没有相关方案,一切必须自己摸索突破。
“在新一代码头的核心系统过程中,研发团队闭关一年时间,解决了多项关键性难题。”杨杰敏说,技术的创新突破是数字化过程中的首要难题。
以“智能水平运输系统”为例,研发团队以动态态势感知高精地图为基础,使用时空一致性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通过标准化的控制接口实现无人驾驶的精细化管控,可实现全场景可视化与AI智能识别,实时感知作业态势。
记者了解到,天津港在打造5G智慧港口过程中,相继攻克世界性智慧港口建设诸多难题,取得全国乃至全球多项第一:全球首个单体集装箱码头全堆场轨道桥自动化升级改造、全球最大规模无人驾驶电动集卡车队规模化运行、全球首台集装箱地面智能加解锁站投入使用……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实践突破后,天津港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建设的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
干煤不见煤、干矿不见矿、码头不见人
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台台无人驾驶的新一代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平稳有序运行。
“以往同等体量的码头大约需要900人到1200人,现在建成了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码头,只需要不超过200人。”杨杰敏说,通过数字化转型,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干煤不见煤、干矿不见矿、码头不见人。
首先,港口用工结构彻底改变。传统的码头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线作业人员是港口的主力。现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措施,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港口的生产力。据测算,通过无人集卡,未来集卡司机的数量可减少90%,大车司机配比可由以前的1:1变成1:6,港口实现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科技密集型行业的转变。
其次,实现进一步的降本增效。通过精细化管理,将进一步优化港口的资源分配,降低10%的整体运营成本;在不新建码头、泊位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港口的运营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港口降本增效。
最后,港口运营更加安全。通过赋予港口更智慧化的管理,通过主动式安防,将安全事件的识别效率提升30%;通过智能化视频,主动检查港口安监检查项目,减少了人员被动巡检的频次;通过能耗管理,精细化掌握港口的能源消耗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模型,进一步减少港区的能源消耗。
“十四五”期间,天津港要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推动,真正实现港口生产方式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杨杰敏说,整个码头现场生产不靠人,主要靠自动化的设备。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天津港会变成一个靠高科技支撑的港口、一个数字孪生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