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两山”转化再出发

2021-12-28 10:15:48 来源:

  

余村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文化、卖品牌的转变

采用村庄抱团发展模式,建立未来智慧旅游和智慧农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同时全力打造高端旅游业态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岳德亮

  

  今年11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4届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现在,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安吉的一张金名片。余村人经历从“采石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型探索后,美化了环境,丰富了资源,引来了八方游客,迈上“两山”转化的光明大道。

  一边是“黄金万两”

  一边是灰尘漫天

  青山环抱,绿水逶迤,天目山北麓下,平坦开阔的两山绿道串起了整个村庄,来往游客络绎不绝。这是近些年五湖四海的游客对余村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小山村在20多年前,为了温饱,只能炸山开矿?

  炮声隆隆,车来车往。曾经承载着余村致富梦想的,是矿山。

  村里的山上石灰岩资源丰富,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依靠优质的石灰岩资源,20世纪90年代,余村的“石头经济”开展得红红火火,年挖采量达到20多万吨,村集体年收入300多万元,200多户家庭一半以上有成员在矿区务工,是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村庄是富裕了,环境却一塌糊涂,常年灰尘漫天、溪流浑浊。

  数位古稀老人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生活场景:每到山上开矿的时候,吃饭的碗里、洗脸的水里都漂着一层浮尘。附近的青山秃了、绿水干涸了,村里的几棵数百年的银杏树居然都不结果了。

  “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翠竹绿叶变颜色,白衣晒成黄衣裳。”不仅生活环境一塌糊涂,而且矿工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村里老一辈人痛心疾首:“放炮排险,死了不少人。”

  2003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绿色浙江”。

  深受“石头经济”困扰的余村人明白,眼下面临着历史的抉择。于是,村两委班子决定按照绿色思路重新考虑村里的发展,提出关停矿山,还一片绿水青山。

  转变是艰难的。村两委班子的这一想法遭到铺天盖地的质疑——关停容易,大家去哪里挣工资?村集体收入又从哪里来?“当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骤然从300万元跌到20多万元,没有新出路,不少人开始迷茫。”1992年开始担任村主任、2011年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休的鲍新民对那段记忆印象深刻:“村民一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指着我的鼻子骂骂咧咧。”

  “不改变就没有出路,我们被指着鼻子骂算什么?”鲍新民没有半途而废,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村里的态度终于统一了。之后的两年时间,1座水泥厂和3座矿山被全部关停。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2021年12月3日摄) 夏鹏飞摄/本刊

  坚定“两山”理念

  一任接着一任干

  “两山”理念提出后,余村人彻底打消了顾虑,从“采石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自此走上了发展新路,大刀阔斧整治村庄环境,提升村容村貌。通过争取政策,以标准化为目标,当地启动了冷水洞水库改造工程,大幅提升全村生产生活用水品质。

  2008年,余村成为安吉县第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在验收时列全县第一名。同年,全村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对农房立面、污水管网进行改造。

  环境变好了,余村人尝试发展休闲旅游,开发旅游景区、农家乐来吸引城里的游客,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绿水青山。全村分为生态工业区、生态旅游区和生态观光区,并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对生态环境进行了大范围修复。

  在村两委班子的鼓励下,村民潘春林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创办的春林山庄不仅是全村第一家农家乐,还是村里第一个拥有旅行社的农家乐,甚至还承包了风景区。

  交织生长的参天水杉,是余村的一道亮丽风景。这些年来,村里不仅禁止村民在山上使用草甘膦等农药,还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完成河道生态驳岸和两岸绿化,家家户户截污纳管。余村原党支部书记胡加仁曾因放炮炸石震聋了一只耳朵,这个声音洪亮的汉子认为,余村在治水护绿中收获了独特的未来。

  产业兴村,方有持久力。在原有的旅游产业基础上,余村近年不断植入新兴业态,发展农旅、文旅产业。村里彩色水稻、五彩油菜、向日葵、荷花等四季更替的观光农业初步成型,河道漂流、户外拓展、休闲会务、登山垂钓、果蔬采摘的休闲旅游产业链已成熟发展。

  而且,“林下经济”也呈欣欣向荣之态。通过对全村6000多亩山林进行统一流转和提升,村里重点培育三叶青、竹荪、铁皮石斛等产品,带动增收1000万元。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介绍说,“林下经济”已纳入游客观光路线以发展休闲观光产业,正在通过增设各类作物科普类活动、建设行人游步道、打造阳光育苗房等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多年来,余村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道路阔步前行。经过5任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余村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文化、卖品牌的转变。

  梳理延伸乡村旅游价值链

  村口矗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石碑,映照出余村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念。

  小山村从“靠山吃山”变为“养山富山”,十多年来的变化翻天覆地。2020年,余村实现GDP近1亿元,其中七成来自旅游业,村民人均收入达5.6万元。景区、度假村、民宿(农家乐)、漂流、旅游商品,成为乡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了发展深度乡村游,村里的民宿、农家都推倒了自家围墙,打开庭院做生意。“小胡的咖啡,老胡的酒……”通过“一户一品”规划发展,一条乡愁产业街又拓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渠道。

  作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案例,当前余村正在联合周边的山河、银坑、马吉、横路四个村,成立“五子联兴”公司,并联动天荒坪集镇构筑“1+1+4”抱团发展格局,整合五村资源,分片发展。

  “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将年均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五村经营收入翻两番,村年均经营性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

  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杨卫东表示,此次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余村将进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交流平台,并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在乡村旅游发展上的支持,将极大提高安吉乡村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安吉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余村将规划启动《美丽余村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方案》,采用村庄抱团发展模式,建立未来智慧旅游和智慧农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大幅度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同时,全力打造高端旅游业态,持续做优做强旅游产业,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让乡村实现全域美丽、全季美丽。

  “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为目标,我们要不断从旅游服务项目开发、旅游电子商务推广平台接入、旅游活动市场营销、乡村旅游品牌打造、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系统梳理和延伸乡村旅游的价值链。”汪玉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