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40年再出发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及周边建筑群(2021年12月9日摄) 姜克红摄/本刊
➤党中央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
➤厦门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一年后,随着湖里工地上一声爆破巨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大幕正式拉开。“大厦之门”从此开启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特区伟大创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广大特区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指出“这充分证明,党中央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
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厦门经济特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向开放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谋划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逻辑。利用特区政策优势,厦门在全国率先利用外国贷款建设机场、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率先推进税利分流改革,率先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率先推行土地有偿转让和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成立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之初一系列开放举措激发了发展活力,形成了外引内联的良好开局。
“厦门是ABB在中国扬帆远航的起点。从1992年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至今,厦门已成为ABB全球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ABB电气中国总裁赵永占说。厦门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共有6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厦门投资了114个项目,合同外资41.2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6.3亿美元。
创新创业是厦门经济特区的鲜明特征。特区成立之初,厦门以“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为主,电子、机械、轻工、化工等企业,曾一度是厦门的支柱产业。此后厦门有取有舍,摆脱发展路径依赖,逐步放弃粗放型产业,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串点成链、集链成群,在转型发展中重塑产业格局,目前已形成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等9条千亿产业链。
40年来,厦门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1%。2020年厦门GDP达638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351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达到国际通用的发达经济体“门槛”。
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海峡相望,鼓浪如歌。在我国首批4个经济特区中,厦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因台而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厦门经济特区“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要求厦门经济特区在新征程上“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4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凭借对台区位优势全面拓展两岸交流合作,以先行先试服务对台工作大局。
“厦门离台湾很近,有着相同的乡音、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更为重要的是,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有政策支持。”作为首批到大陆投资的台商,建霖集团董事长吕理镇说。
40年来,厦门在两岸三通直航、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基层政党交流等方面不断有“破冰”之举,持续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对台贸易中心等“一区三中心”,厦台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产业合作结出硕果。
如今,厦门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的区域,引进了友达、宸鸿等20多家台湾百大企业,累计实际使用台资117亿美元,台企工业产值约占厦门规上工业总产值1/4。厦门口岸的台湾水果、食品、酒类、图书、大米等进口量稳居大陆第一,是大陆最大对台贸易口岸。
厦门市台港澳办主任刘金柱说,作为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城市之一,厦门与金门隔海相望,是两岸直接往来和区域融合的重要枢纽。在两岸交流合作受阻的情况下,厦门更要努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经济特区建设成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
目前,回应台胞需求,厦门正加快厦金通电、通气、通桥等项目厦门侧建设,先行推进厦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打造“厦金共同生活圈”。
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十载风华正茂,九万里风鹏正举。站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厦门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征程上面临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厦漳泉都市圈位于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区域以及对台合作的前沿门户。三地语言相同、文化同源、空间相邻,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发祥地和核心区。
福建社科院教授严正说,应从更高层面推进厦漳泉协同发展,深度整合厦漳泉优势资源,从而形成更有厚度的发展腹地,让厦门在更高水平上建成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目前,外资企业贡献了厦门约70%的工业产值、60%的经济增长和40%的进出口额。“开放包容是厦门发展的软实力,今天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持续开放释放发展活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颖刚说,厦门要更加积极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探索“金砖+”的拓展模式,塑造陆海联动立体开放新格局。
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厦门经济特区将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再次鼓起改革开放风帆,以高起点、高素质的竞争态势探路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