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尾菌的世界里,藏着如此多的世间美好
欢迎来到“蘑”幻的世界
➤“我觉得我不是在做科普,而是在分享美好的事物。”
➤“现在我还没解决黏菌室内培养的问题,至少未来十年,我还会在这个领域继续做下去。”
➤“和这个小小的世界打了近十年交道后,我才体会到人和菌的一生其实很相似。”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常清潭 农业 实习生 韦梦想
周晴烽,这个留着蘑菇头的女孩,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曳尾菌——微博粉丝超百万的菌类科普博主。
从业余爱好到专职博主,菌物的生长让她更明白人生的意义。她想记录更多菌物的美好瞬间,并把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人。
初到菌类世界
落叶朽木上,屋檐墙脚间,生活中不经意的角落,只要你愿意蹲下、凑近,就可能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一次不期而遇,在朋友的相机里,周晴烽看到了黏菌的颜色从洁白变为红色、黑色,再到最后的五彩斑斓。惊叹于这种生物的神奇,她由此陷入了充满未知与探索的菌类世界之中。
周晴烽毕业于中南大学药学专业,曾在研究院和私企工作。但相比繁华的都市生活,她更向往自然世界,逐渐转型成为专职博主。
2015年,她用新买的单反相机拍下了一种名为鳞钙皮菌的黏菌。她把照片发在了微博上,成为了微博科普博主“曳尾菌”的第一篇帖子。“吾将曳尾于涂。庄子的这句话是我微博名称的灵感来源。”周晴烽说。
但是直到2019年,周晴烽才逐渐火起来。在此之间的四年里,她独自一人把身边的小区和公园逛了个遍,为的只是寻找黏菌。
周晴烽留着一头短发,戴着眼镜,平时穿得最多的是T恤和冲锋衣。她总是做好了随时出发到野外采集菌物的准备。“我喜欢拍摄颜色鲜艳、结构精巧的黏菌。”她说,黏菌大多生长在阴冷潮湿的野外。为了找到更多菌物,她常利用公司休假或是周六日,跑到苏浙沪一带的山区寻探。
“一些人可能觉得我很奇怪。因为我常常在路边蹲下观察很久,有时还会捡起腐木和食草动物的粪便。”周晴烽说,网上也有人对她拍摄的菌物并不了解,每次有网友给她发私信询问,她都尽量详细解释。
拍摄精致的照片和延时画面,需要专业设备。周晴烽自费购买了微距镜头和相机,甚至还租了一个农家院,搭建起温室。“我觉得我不是在做科普,而是在分享美好的事物。”她觉得,这些小小生命的美丽瞬间,不仅能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其他看到视频和照片的人。
探寻室内育菌法
周晴烽发布在网上的视频,大多只有几十秒或几分钟。短短的视频看似简单,背后却是她长达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精心培育。
周晴烽的拍摄对象主要是黏菌。黏菌是蘑菇的一种,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更不是真菌,而是一类独特的单细胞生物,大多藏在一些枯枝落叶或者腐木里,生命很脆弱。“风一吹可能就枯萎了。”周晴烽说,野外拍摄,除了蚊虫叮咬,她还要面对山区变幻莫测的天气。
有一次,她到野外拍摄一种名为毛头鬼伞的黏菌。前面的四天四夜都很顺利,最后一天,也是拍摄最关键的阶段,突然下了一场暴雨。黏菌被吹翻了,拍摄不得不停止。
那次失败后,她尝试把拍摄地点从野外转移到室内,借助自己的实验知识,在家里搞起了保温箱和培养皿,开始尝试培育黏菌。
周晴烽查阅了很多资料,她发现国内对于黏菌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初步分类阶段,很难找到培育教程。她尝试不断调整保温箱的温度、湿度、光照参数,一步一步去调试。
一个月过去了,黏菌的生长丝毫不见起色。然而一个周末,下班回家后的她突然发现培养皿上长出了一些黏菌,“当时心情真的特别激动”。
为了让画面呈现更好看,她从外面捡回一些腐木和树叶做拍摄背景,模拟真实的野外环境。拍摄过程中,她还会在黏菌的下方放上一盆水来保湿。
在视频平台上,周晴烽的原创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她的生活也越来越多地和菌物绑定在一起。2020年1月,她从私企辞职,做起专职博主。
周晴烽说,其实就算到了现在,除了少数几种已经掌握培育方法的黏菌外,她培育黏菌也常常失败,“现在我还没有解决培养的问题,至少未来十年,我还会在这个领域继续做下去”。
周晴烽培养、拍摄的菌类
让生命尽情绽放
水玉霉,是周晴烽最喜欢的菌类之一。
自从在网上看到牛津大学关于水玉霉的一则延时视频,这种美丽的菌类就深深地让她着迷。她说:“微距镜头下的水玉霉,每一帧都很美丽。生长过程中,还会渗出细小的水珠。”
观察中,她发现水玉霉的生命周期只有一星期左右,前六天都在生长菌丝,最后一天才抽出孢子囊、喷射孢子,完成繁殖的使命后便很快枯萎。喷射孢子之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都在努力生长。
“每次我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把黏菌培育出来,养出来后它们却只能活几天”,周晴烽说,“以前我觉得很可惜。但是和这个小小的世界打了近十年的交道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人和菌的一生其实是很相似的,都在用尽全力生长。”
起初,家人为了周晴烽的安全,不让她独自一人上山。现在,家人看到了她的坚持,已不再反对。“世界上有上千万种菌物,我拍的还不到其中的万分之一,根本拍不完。”周晴烽不想放弃,她已经习惯了在黏菌的世界里寻找快乐和人生的意义。
“时光匆匆,只有尽情绽放,才能不负韶华。”周晴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