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制瞄准家政服务痛点

2021-11-22 14:31:35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47期

  

  文 | 陈燕

  11月8日,北京市人社局与市发改委、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关于公开征集北京市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2022年度)名单的通知》,在家政服务行业推行员工制,鼓励家政企业与家政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提供一揽子政策支持,打造家政服务劳务品牌。

  相对于家政中介,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是指直接与消费者签订服务合同,与家政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统一安排服务人员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直接支付或代发劳动报酬,并进行持续培训管理的企业。

  员工制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市场占比较低。当前,家政服务的主流仍是中介制,经营管理模式相对松散,从业人员大都处于单干状态,由于缺乏必要约束,一些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跟不上,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引发不少纠纷。同时,因中介费收退、中介合同履行、雇主投诉等原因,家政中介和从业人员之间也容易产生种种纠纷。

  推行员工制,让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成为“一家人”,让从业人员有了“单位”,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家政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助力家政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于家政服务供给侧而言,员工制让劳动者成为“单位人”,其职业身份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会极大提升。员工制要求家政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教育、管理,并提供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福利待遇,从业人员的集体意识、规范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会增强,服务技能也能得到提升,能让劳动者干得好、留得住。

  与此同时,员工制能让家政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利益一体化,经营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家政企业没有了“找人难”的压力,能够向市场稳定地输出优质服务,有利于家政服务品牌的培育。

  于家政服务需求侧而言,员工制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家政服务“找不着、找不起、找不好”的痛点堵点。说起家政服务,许多消费者“槽点”不少:“值得信赖的品牌少,有需求不知从哪儿找”“市场上企业众多,但宣传和实际经常是两码事”“虽然家政服务人员一般有不同星级,但究竟怎么样却常要看运气”“行业缺少规范和约束,有了纠纷难以解决”……这些消费端的痛点堵点,成为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行员工制后,从业人员的服务品质得到保障,而一旦发生服务纠纷,雇主可以找企业解决,不用发愁找不到服务人员,且家政企业的担责能力、抗风险能力要远远高于从业人员个人,雇主权益可以得到更好保障。

  于家政服务行业而言,员工制是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的重点。当前,家政服务主要集中在养老护理和母婴护理两个领域,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关心最关注的事,照顾好一老一小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实行员工制,既能让从业者更具有稳定性、专业性,对行业更有归属感,也能让企业通过统一的技能培训管理,推动整个家政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让更多家庭放心享受高质量的家政服务。

  助力员工制发展的政策正陆续出台,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适应转型升级要求,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今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民政部、人社部等15部门发布的《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到2023年每个“领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超50%)……这些政策给家政服务业员工制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有力支持。

  小家政,大民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等,母婴护理、养老照护、高级管家、家庭厨师、收纳、保洁等家政服务,正在走入越来越多家庭之中。家政服务看似是一件小事,实际上是一件关乎美好生活的大事,增加家政服务的有效供给,提升其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家政服务的更高期待,这不仅是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标志,更是一个城市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