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再啃硬骨头

2021-11-22 14:45:13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47期

 

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必须站在“对党忠诚”的高度,将搞好长江大保护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

需积极推动管网价格机制突破,加快城市排水管网资产的市场化改革,将管网等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回报机制由政府付费逐步过渡到使用者付费,引导资源在治水领域高效配置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冯瑛冰 王仁贵

  长江大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国之大者”。

  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为何点将三峡集团?三峡集团作为环保新兵如何突围?在PPP模式遭遇困境情况下,长江大保护后续资金从哪里来?……围绕着一系列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

  站在“对党忠诚”高度推进长江大保护

  《瞭望》:就长江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直接点将三峡集团,这对于三峡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总书记指示三峡集团要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如何理解“应有作用”的内涵?

  雷鸣山: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对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为以长江经济带为代表的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确立了指导思想。

  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峡集团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寄予厚望,先后9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其中,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2018年5月,国家长江办增补三峡集团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18年7月,长江办印发《关于支持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三峡集团参与共抓大保护的指导思想、节点目标、重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成为三峡集团开展共抓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纲领性文件。这是三峡集团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三峡集团再上新台阶、培育新动能的重大机遇,寄托了总书记对三峡集团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党和国家要求三峡集团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就是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支持下,围绕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发挥组织协调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水新模式、新机制、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政策,推动行业生态重构,构建长江大保护共抓格局,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共抓”中来,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瞭望》:“建设三峡、开发长江”是三峡集团自诞生之日起的职责使命,现在转变为“管理三峡、保护长江”。聚焦新的战略发展方向,三峡集团做出了怎样的改变调整?

  雷鸣山:三峡集团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不断优化和调整工作方向和战略布局。自三峡工程建设以来,三峡集团高度重视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2016年1月5日重庆座谈会以来,三峡集团立即谋划参与长江大保护工作,更加注重长江干流梯级电站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峡集团改革发展事项做出重要批示后,三峡集团党组立即组织参与长江大保护工作的专题研究,做出由“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向“管理三峡、保护长江”战略性转变;利用近1年左右时间,全面形成骨干主力作用发挥的多项研究成果,明确了长江大保护的战略目标、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

  2018年4月26日武汉座谈会后,三峡集团党组深刻认识到共抓大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伟大事业,必须站在“对党忠诚”的高度,将搞好这项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搭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五大业务平台,举全集团之力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奋力实施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的战略发展格局,从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

芜湖新晋“网红”——江东水生态公园,同时也是朱家桥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净化站” 朱志刚摄

  全面打开共抓大保护工作局面

  《瞭望》:在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三峡集团实际上是被定位为骨干、主力。具体实践中,三峡集团的骨干、主力作用如何体现?

  雷鸣山: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三峡集团稳扎稳打、苦干实干,结合“一年出模式、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成效”节点目标,从无到有、从有到实,从行业新兵逐渐成长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以实际成效得到各方的认可好评,全面打开共抓大保护工作局面。

  一是落地项目投资初具规模,基本完成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业务布局。

  三峡集团聚焦城镇污水治理,业务布局已实现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全覆盖,相关经济指标具有一定示范引领性。截止到目前,三峡集团共抓长江大保护落地投资超过1800亿元,对应设计污水处理能力1434万吨/日(含权益污水处理能力1053万吨/日),设计雨污管网长度2.6万公里,设计直接服务城镇面积1.96万平方公里,设计直接服务居民人数2563万人。

  比如,作为长江上游第一大江心绿岛,重庆广阳岛江水怀抱,绿树环绕,岛上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目之所及是一片片绿地、一片片稻田,鸳鸯嬉戏溪水间。而几年前,广阳岛并非现在这般模样。重庆市致力于将广阳岛打造成为长江生态文明创新实验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举措,三峡集团也全面参与广阳岛生态保护和生态设施建设,效果明显。

  再比如,2018年与芜湖市合作之初,三峡集团通过大量的摸排和调查找出问题症结,并按照“厂网一体”理念系统治理,包括在建设期污水处理厂、管网(新建)和管网病害整治同步进行,运营期厂网、泵站三峡集团统一运营等,打造了美丽的芜湖江东水生态公园。

  在九江,现在的两河(十里河、濂溪河)流域生态公园、下游的水木清华公园观赏湿地,河面垂柳依依、倒影如画,我们通过以水环境污染治理为重点,统筹五水共治和岸线治理,通过源头治理、生态修复,构建健康的水循环体系,展现了“厂网河一体”模式的生态魅力。

  在岳阳东风湖,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以前这里曾经汇集上千个排污口,在三峡集团的牵头组织实施下,治污主体从由建设单一管网或污水处理厂,扩展至三峡集团统一对厂网进行设计、施工和运维,让雨污不再混流,帮助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

  “资本+”全面发挥价值链延伸作用,“资本+行业龙头”股权纽带继续巩固,推进双平台模式落地。“资本+地方平台”以长江沿线上游成都—重庆、中游武汉—长沙、下游上海—南京—镇江为轴心,开展与地方平台股权合作,已在7个城市落地10家合资平台。“资本+技术型企业”围绕项目支持需求和核心能力培育方向,在管道修复、污泥处理处置、污水深度处理等领域寻找优质标的,已累计投资10家企业,落地投资82亿元。

  二是五大平台逐步实现高效运转,成为推动共抓大保护的重要抓手。

  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增加至111家,推荐落地项目4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城市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编制,支持南京、镇江探索开展污水处理价格机制改革试点,引导一批先进前端技术开展应用于已落地项目中。工程研究中心按“平台+实体”模式建设运行,聚焦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前沿技术追踪与转化。投资发展基金已设立,首批募资基本完成,制定发布长江保护主题指数。

  三是“共抓”工作格局持续巩固提升,获得部委、地方、行业和百姓的初步认同认可。

  通过强化对接汇报,国家有关部委认同三峡集团理念并给予大力指导和政策支持,期待通过共抓大保护这个平台将相关政策和要求落地落实。尤其是长江办坚持专题协调调度,先后在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江苏镇江、湖南岳阳主持召开现场会,高度认可各阶段工作进展和成效。与各省、市(区)、县签署共抓大保护合作协议已增加至120份,地方政府逐渐接纳欢迎三峡集团。

  四是新模式新机制不断深入推进,努力为重构行业生态贡献力量。

  三峡集团探索的“厂网河湖岸一体”成为各方认同的治理模式,在四个试点城市已落地见效,并在沿江省市全面推广。在镇江、六安、武汉等地,探索一体化合作、“四个一体”(建管运一体、厂网一体、供排一体、城乡一体)、流域综合治理等新模式。“+光伏”在芜湖落地,首笔电费收入已到账,助力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有效利用资源,增加整体效益,正在安徽利辛、六安,湖南沅江等地积极推广应用。

  五是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打造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初步形成国家级—省(部)级—三峡集团—子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立由14位院士及40位委员组成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覆盖生态环保行业16个专业门类、200多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编制完成“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技术集成创新和成套装备创新等10项重点任务。“智慧+”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强化数据采集标准化与现场工作全过程管控,提供高质量的管网数字化成果,智慧水务系统在九江、芜湖试点应用,采集近700公里排水管网数据,已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提供运维决策支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完善三峡集团“十四五”智慧水务规划,系统谋划集空间数据库、物联感知网、运行管理模型于一体的智慧水务体系。

  攻坚城市管网硬骨头

  《瞭望》: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为何把牵头落实的重任交给一家央企?把长江生态环保与清洁能源一起作为三峡集团的“两翼”有着怎样的考量?

  雷鸣山:长期以来,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项重大课题,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世界上各国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当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已成为现阶段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峡集团起源于长江、植根于长江、壮大于长江,战略地位重要、功能定位独特、经济效益突出,是长江流域最具实力的中央企业之一,与长江经济带休戚与共、紧密相连。目前,葛洲坝、三峡、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等梯级电站已累计为全国12个省市输送超过2.8万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充分发挥防洪、航运、给水、灌溉等综合效益,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峡集团始终坚持服务长江、反哺长江,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共抓大保护工作要求一脉相承。

  “十四五”时期,三峡集团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和国内领先生态环保企业,奋力实现清洁能源与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全力打造沿江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沿江最大绿色生态走廊、沿海最大海上风电走廊、“一带一路”国际清洁能源走廊等“四大走廊”,正在沿江推广实施城市智慧“水管家”和综合“能源管家”模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项目,提高长江大保护用能清洁化占比,探索城镇污水处理能源化资源化价值实现路径,解决促进形成城镇污水治理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产业链。

  《瞭望》:作为央企的三峡集团投资能力不用怀疑,但相对于大保护所需资金来说也极为有限。这方面目前面临哪些难题?下一步又将往哪些方向继续着力?

  雷鸣山:我们目前建成的雨污管网为2.5万公里左右,而实际需求超过25万公里,长江大保护后续资金需求巨大。长江大保护项目以PPP模式为主,在当前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下,PPP面临较大困境。当前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也不现实,还需要过渡期。现在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长江大保护的后续资金从哪里来。

  三峡集团正积极探索实践PPP模式优质化提升路径,通过PPP+EOD、PPP+ROD、PPP+专项债、PPP+生态补偿等延伸模式,更好利用PPP模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建立长江大保护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考核体系,促进生态环保项目资产提升质量。利用ABS(资产证券化)、REITs(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本工具,发布中证长江保护主题指数,打通资产证券化路径,盘活存量资产,带动增量,实现“资源-资产-资金”良性循环的滚动开发模式,推动大保护可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管网投资缺口超过3000亿元,三峡集团也希望寻求国家政策的支持,组建长江管网投资平台,构建管网建设的长效投资。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现在已经到了必须痛下决心打好管网攻坚战的时候。治水关键症结在管网、河湖水环境治理等经营性相对较差的基础设施环节,严重依赖政府付费,相关价费政策尚未到位,社会资本普遍不愿涉足,或是以牺牲工程质量等手段谋求短期利益。而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就是要啃最硬的骨头,依托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聚焦管网、实施全域治理、实现“五水共治”。为此,要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在管网价格机制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城市排水管网资产的市场化改革,将管网等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回报机制由政府付费逐步过渡到使用者付费,引导资源在治水领域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