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科技成果评价导向动真格

2021-09-28 10:39:16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39期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关键是要从评价全链条通盘考虑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

科技成果评价的综合施策,不仅有利于完善科技评价的顶层设计,而且将拉开科技成果评价治理的序幕

  文 | 徐芳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其目的之一是要实现对科研人员的正向有效激励,为科技创新持续营造良好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评价,提出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等科技成果评价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出系统性改革举措,旨在更好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8月19日,位于河北省玉田县的唐山晶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组装高精密多线切割机。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转化成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牟宇摄/本刊

  评什么:首次对“五元价值”的

  评价重点提出要求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关键是要从评价全链条通盘考虑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的问题。

  在解决评什么的问题方面,《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根据科技成果不同特点和评价目的,有针对性地评价科技成果的多元价值,并首次对“五元价值”的评价重点提出要求。

  从表层看,评什么指的是评价对象。现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成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各有特点,从学术界熟悉的论文到产业界熟悉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样机性能等,都可以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无疑体现了对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科学规律的尊重。

  从深层看,基于科技创新质量、绩效和贡献的评价导向已经在科技界上下形成共识,在具体评价活动中如何付诸实践,科技界还在慢慢摸索。此次《指导意见》在继承破“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精神基础上,从“立新标”的角度,对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具体内涵做出进一步剖析,无疑对机构探索构建与自身研发活动类型和科技成果特点相匹配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具有更鲜明的指导意义。

  从五元价值的角度看,对科学研究而言,科学价值是最基本的要求,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科研活动产生的科技成果。更进一步,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科研活动类型下产生的科技成果,因形式和特点不同,表现为其他方面的价值有高有低。比如,应用基础研究下产生的科技成果对市场和用户而言,带来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会更高一些,而一些为国家宏观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咨询建议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智库类研究机构,其科技成果以智库研究理论方法、专题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为主,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会更高一些。

  谁来评:用户导向、

  应用导向、绩效导向

  针对谁来评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坚持“谁委托科研任务谁评价”“谁使用科研成果谁评价”,体现了科技成果评价的用户导向、应用导向和绩效导向。

  一般来说,政府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大投资方,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实干者,双方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科技成果的价值都有话语权。但科技成果的价值并不仅限于科学界,它的受益者应该是处于创新链下游的产业用户,以及更加广泛的社会各界。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进入工厂,走向市场,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造福百姓生活。

  现实中常会出现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情况,甚至有时科技成果转化被称为“死亡之谷”。以发明专利为例,2007年至2019年,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8.4万件增长至186.2万件,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但从历史数据看,大多数专利被市场淘汰。原因之一在于专利研发时没有考虑市场需求。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走出“死亡之谷”,《指导意见》在针对谁来评的问题上,提出要在科技成果评价中发挥市场和用户的作用,重点考察科技成果对用户需求的满足情况、对生产应用的支撑情况,以及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提高了任务委托方和成果使用者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话语权,强调让用户和市场说话,从实用性出发,提高了科技成果评价的有效性。

  怎么评:多元化分类评价

  针对怎么评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要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不同成果类型,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多元化分类评价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评价工具和模式。

  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大致经历了科技成果鉴定、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市场化评价科技成果等三个阶段。总体来看,各阶段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反映了不同时期科技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我国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质量科技创新和高价值科技成果提出了新要求,而科技成果评价中多维度、分类的成果评价体系不健全,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

  针对怎么评的问题,《指导意见》明确了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的分类评价体系,促使科技成果评价能体现并符合科研渐进性和成果阶段性规律;要建立政府、市场、第三方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等多主体评价机制,拉开了新时期科技成果评价治理的序幕;提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工具和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评价技术手段更加与时共进;提出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建设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科技成果库、需求库、案例库和评价工具方法库,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流程和管理制度,为完善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关举措综合施策,不仅完善了我国科技评价顶层设计,而且将拉开科技成果评价治理的序幕,可看作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先试。相信经过未来若干年摸索培育,各种与市场联系更紧密、为不同种类科技成果量身打造的各类评价方法有望竞相迸发,为我国加快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形成有力支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