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群众“行有所乘”难题,杜绝群死群伤事故

2021-09-22 10:58:35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38期

  

分析务农人员集中出行发生的群死群伤案例,多与他们出行乘坐不合格交通工具有关

发挥好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的合力,还要积极探索务农集中出行的市场化解决之道

  文 | 南辰

  

  今年9月4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境内229国道大四站镇双兴岭路段,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追尾一辆搭载采摘药材群众的无牌拖拉机,造成15人死亡、1人受伤;今年7月26日,青兰高速甘肃平凉段,一辆载有63名采集枸杞务工人员的大客车,驶出路外发生侧翻,共造成13人死亡、47人受伤……梳理一下,近年来其他地方也发生过类似惨剧。

  当下正值农忙季节,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务农人员集中出行安全问题,让农村群众“行有所乘”,从体制机制上消除这类出行安全隐患。

  分析务农人员集中出行发生的群死群伤案例,多与他们出行乘坐不合格交通工具有关。例如,务工人员经常挤坐在拖拉机、农用车和货车的载货斗中,或者是蜷缩挤进农村常见的微型面包车中,超载是家常便饭。这类不合格的运输工具无法提供安全带等基本的载客安全保障,一旦发生车祸,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然而,网友的扎心评论不能忽视:如果有安全的车辆能够乘坐,务农群众怎么会冒险乘坐不合格车辆?因此,护航务农人员集中出行,除了做好疏堵结合,严格路面执法之外,应站在更高维度破解农村群众出行供给难题,力争除掉病根。

  今年6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地区重点时段群众出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农忙时节出行服务保障、做好农民工返乡返岗出行服务保障、提升农村客运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引导农村群众选乘合规交通工具、加大农村群众出行服务支持力度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通知提出“努力构建供需匹配、组织灵活、模式多样、服务适宜的农村客运供给体系,推动实现重点时段农村群众‘行有所乘’,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水平,持续增强农村客运服务吸引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运输服务保障”。笔者认为,这是避免务农群众群死群伤惨剧的关键抓手,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积极推动。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曾在今年春运发布会上表示,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协作,协调通过增开客运专线、“点对点”包车等形式保障运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农民群众务农务工出行风险。笔者赞同这些做法,而且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应限于春运,而是应当贯穿农忙的各个时段;不应当仅仅作为特事特办,而应当探索利用市场手段长期解决。务农人员集中出行的安全责任重大,是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承担起的责任,靠交管一家加强公路执法很难彻底解决,必须站在更高协调维度上,发挥好各部门的合力,发挥好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合力。

  发挥好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的合力,还要积极探索务农集中出行的市场化解决之道。笔者注意到,相关群死群死的恶性案例通报中,往往有肇事司机、包工头已被控制的信息通报。但细思量,不管是包工头,还是肇事司机,都难以承担起较大规模流动务农人群的出行安全责任。从车辆的物理安全性,到客运驾驶人的专业技能和交通安全素养,再到包工头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往往都不够专业、不够安全。怎么办?笔者认为,应当摸索市场主体担纲、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时代的科技红利,鼓励正规客运企业针对务农集中出行需求开发新的务工客运服务模式,政府部门初期可考虑给予一定补贴,力争实现正规司机、安全车辆、备案线路、全程监管、保险到位的出行模式升级。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百姓安全,各级政府部门应当痛下决心,坚决把这个致命的安全漏洞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