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嵌入便民服务,城市更有烟火气

2021-09-14 10:57:43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37期

  

  文 | 金沙人

  

  前不久,商务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生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消息甫出,社会普遍叫好,盼望此举尽快实现,让高楼林立的城市更有烟火气。

  这几年建了不少15分钟服务圈,体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补上了城市建设的短板,让居民就近就便享受到了公共服务,大家由衷地高兴,但对一些生活的不便也啧有烦言。譬如,配钥匙开锁、旧衣服缝补、烧饼油条店、修鞋打鞋掌等,这些生活服务在居民区难觅踪迹。为一件小事情,跑了老远,也很难称心如意。不少人感慨,小区环境美是美,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便民服务;小区管理好是好,如果多点烟火气就会好上加好。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这种期盼与日俱增。现在家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生活不便的烦恼时有发生。无论是新小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因有政策保障得以顺利落地,而便民生活设施常因缺乏硬性要求而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致使小区越建越多,越建越好,但居民生活却越来越不方便。

  便民服务设施在小区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而言,是人们只求城市面子好看,不求其功能好用。具体而言,缺乏统一的刚性政策约束,开发商追求商业开发最大化,便民服务没空间;物业为了管理方便,以让小区清静有序为由,无视便民服务需求,便民服务进不来;高房租让手艺人望而却步,便民服务难生存。多种因素交织,便民服务在小区生存越来越难,甚至在有的小区几乎绝迹。

  便民服务生活圈的构建,是大家的强烈需求和迫切愿望。如果说新小区开发,因有政策保障,便民服务设施能落地,那么面广量大建成区的便民服务设施如何嵌入,对城市管理者是一个重要的考验。上级有要求,政策有规定,居民有期盼,以人民之心为心,就应该落实到行动方案和具体实施上。

  构建满足居民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的生活商圈,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具体体现。居家生活,谁家没有过水龙头漏水找不着人修的困难,衣服炸缝找不着人缝补的纠结,钥匙丢了打不开门的恼怒,小家电坏了修之无门弃之可惜的心烦?诸如此类的基本需求比比皆是,而年轻人的品质消费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便民服务生活商圈建设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城市发展需要产城融合,小区品质提升也离不开生活服务的多业态支撑。生活服务圈的构建,既是公共服务齐全的必需,也是民生经济发展的急需。在社区嵌入便民服务,可以增加公共空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居民由此相互熟识,冷清的社区增添温情;可以解决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居民生活品质由此提升;还可以让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重操旧业,大显身手,以精湛的技艺赢得居民的信赖,使服务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手艺人和摊铺门店的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大浪淘沙,总有一些手艺成为经典,化为当地引以为荣的“非遗”,那些有独家绝活的门店,因居民生活离不开而成为百年老店。

  在居民区嵌入便民服务,需要地方政府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以政策落地倒逼行动提速,主动调整规划,为便民服务腾出一席之地,没有成片的地方,也可以见缝插针,植入便民服务。设立引导资金,视情予以房租水电补贴等政策扶持,最大限度减轻经营成本,使经营者安心从业。城管、物业要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审慎包容出摊经营,在服务中引导其规范。只要有关部门、物业管理、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便民生活服务圈就会自然地嵌入社区。

  一座现代化城市,不是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冰冷的庞然大物。它不仅要有商业街区的熙熙攘攘,而且也要有居民小区的热热闹闹;不仅要有规范有序的管理,而且也要有以人为本的服务。便民服务生活圈的打造,无疑为“人民城市为人民”补上了紧缺的短板,会让更多的城市充满烟火气。(作者为扬州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