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这么做,张家港得以全国百强县第三

2021-09-07 10:29:51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36期

  

张家港产学研预研资金威力巨大:合作前期给予高校项目经费,引导启动校企合作;合作后期给予企业项目经费,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等,是张家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有力武器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

  

  在创新链的三个关键环节提供全程服务,破解要素聚集难题,夯实发展后劲,江苏省张家港市将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全国百强县第三名的张家港现有13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近80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化工、纺织4大特色产业。但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阶段,张家港也面临缺人才、缺技术,创新要素难以集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难题。

  瞄准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张家港市架起企业与高校院所的沟通桥梁,提供预研资金,提高企业科技成果承接能力,搅动了县域创新发展的一池春水,创造了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典范。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分析实验室做实验

  打通科教资源与企业之间的“隔膜”

  企业创新是县域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但企业不知去哪里找技术,高校院所也不了解社会真实需求。张家港把解决企业、高校院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桎梏的先手棋。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开发企业。公司创始人魏星光深谙一项技术成果经小试、中试到产品的成果转化全流程,但他也遇到了难题。魏星光告诉记者,“我们想开发一种膜阻垢剂新产品,但是光靠企业科研力量很难,我们也不知道哪位专家有相关技术积累,也不了解具体哪所学校拥有这方面的先进技术。”

  张家港采取科技镇长团、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等措施,引导企业家走进实验室、专家教授走进车间,搭建起企业直接沟通高校院所的桥梁。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讲师杨晶来做凤凰镇科技副镇长,他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后,帮我们联系了华东理工大学的郭旭虹教授,合作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膜专用阻垢剂,性能评估优于国际产品。”魏星光所说的科技副镇长,是江苏省开展的一项科技镇长团制度创新工作,通过推荐高校院所专业领域与地方产业契合的专家到地方挂职,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也加快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张家港已迎来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打通了科教资源与企业之间的“隔膜”,解决了企业的一些产业难题,同时也在科技镇长团帮助下推进建设了一批科技载体、举办了一系列产学研对接活动。

  此外,张家港还通过“百城百园”项目对接活动、校园张家港日等品牌活动,推动校企、校地相互了解,精准对接需求。

  预研资金踢出“临门一脚”

  通常在校企合作初期,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校企各有顾虑,会影响项目启动与合作成效。

  南京理工大学张家港研究院院长宋德锋分析说,判断一项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如果按9级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方法,1级是提出基本原理阶段,4级是研制出原理样机阶段,级数越高,则说明成果成熟度越高,到9级则表明成果能够投入生产、产出产品。而高校院所老师研发的技术成果,即便做出了原理样机、样品,按成熟度来分大多处于3~5级,成熟度不高。因此在技术开发阶段,高校院所老师很难拿到企业经费,难以有针对性地研发,提供能让企业信服的科技成果。

  针对合作堵点,张家港于2017年在江苏省率先探索设立产学研预研资金,按照“合作前期给予高校项目经费,引导启动校企合作;合作后期给予企业项目经费,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思路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教授方海峰在了解到江苏贝尔机械有限公司有废弃PE农地膜回收装备研发的需求后,与贝尔机械联合向张家港市申报课题。经评审,方海峰得到张家港拨付的10万元预研经费。

  “利用预研经费,2017年我开始针对贝尔机械的需求研究,2018年研发出原理样机。随后贝尔机械先后给予我们150万元横向课题经费继续研发。”方海峰告诉记者,双方已进一步就农地膜的智能化撕碎技术、分选回收技术、智能化造粒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研究与攻关。

  贝尔机械副主任仲清锋介绍,双方合作在2019年做出产品后,公司2020年这一设备销售收入就达到8000多万元,“我们向张家港市提交了后期研发的申报材料,市科技局组织评审,补助了我们10万元的研发资助。”

  产学研预研资金的实施,为企业解决了一批技术瓶颈及共性难题。张家港市第一轮产学研预研资金设立以来,已累计拨付经费802.3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总投入超过3500万元。目前第二轮产学研预研资金项目正在启动中。

  增强企业的科技成果承接力

  对企业来说,能够承接住高校科技成果并二次开发,需要一定技术实力。但多数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这一基础。“张家港通过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全市产业发展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韩卫介绍。

  研究生工作站由企业申请并出资建设,引入“高校教授团队+硕博士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企业根据发展需求,设立合作课题,与建站高校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建站高校委派博士、硕士研究生驻扎企业从事课题研究,将企业技术需求作为硕博士研究生毕业课题,实现深度合作,提升“柔性”引才和联合研发实效,帮助企业解决新产品研发、智能化改造、工艺改进等实际难题。

  江苏海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前期发展规模小,科研水平有限,也没有实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研究生工作站的政策引导下,企业会同江苏科技大学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共同开发洗涤龙产品。研究生工作站采用新产品产业化目标导向,按步骤将合作课题转化为合作科技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样品,再将样品转化为产品,最终将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商品。该洗涤龙产品成功上市后,打破了欧美市场垄断格局,同类产品降价幅度超过30%。同时公司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开展企业职工参加本科、工程硕士学历教育培训,帮助企业培养了人才,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张家港试点的研究生工作站已成为规模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张家港市共设立328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引进研究生1400名,累计开发新产品950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做法已在江苏全省推广,推动了高校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

  在弥补企业科技人才不足短板的同时,张家港还引导企业设立特色研发机构,设立南京理工大学张家港研究院、集成电路产业促进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供企业在成果产业化阶段的试验、检测。

  始终致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始终重视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应用,使张家港在县级市的创新竞赛中成功突围——2018年,张家港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未来,张家港将接续发力创新,保持在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第一方阵的发展优势,全力推进‘创新张家港’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县域典范。”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