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笔下,普通战士也能发光

2021-08-10 09:51:03 来源: 瞭望 2021年第32期

 

“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掏出来。”

不是只有满身功勋章的军人才值得被记录,每个战士身上都有闪光点

“想家的时候,就把耳朵贴在铁轨上,顺着铁轨,就能听到家乡的声音。”

“我愿意为他们写歌50年,直到写不动为止。”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胥冰洁 实习生 韦梦想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你转过身之前的那个笑容,我都懂;我仰望过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

  悠扬的旋律,伴着动人的歌词,这首特别版《错位时空》在网络上获得上千万播放量,火爆出圈,引发网友们纷纷“致敬英烈”。重新编写歌词的人,名叫许诺,一位军旅创作员。

  “赋予歌曲新的意义”

  正逢建党百年,许诺改编了《错位时空》这首歌的歌词,让当代青年与百年前的青年共产党人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那时候,她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当代青年和百年前青年都在仰望同一片星空。百年时光匆匆而过,星空未变,但脚下的世界却早已翻天覆地。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是,当代青年跨越百年与先辈英烈对话,传承百年前革命精神,继续前行。

  歌词是决定歌曲内涵的关键。许诺希望能通过重新填词,赋予歌曲新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诺虽然待在家中,却也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有一天,她看到一对情侣因隔离而隔着玻璃亲吻彼此的画面,深受触动。隔离状态中,人们最渴望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因为我们在一起》就这样诞生了。

  许诺的许多战友都是医务工作者。疫情期间,她曾去过武汉的一家医院。穿着二级防护服仅过了20分钟,再脱下来时,她浑身已被汗水浸透。而医生和护士要穿着三级防护服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密闭的空间使他们呼吸困难。

  她了解到,在疫情期间,不少医护人员因为身体不适常常呕吐,心里的焦虑不安更让他们只能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支撑着医务工作者的,是心里的‘光’。这束光不仅照亮他们自己,也照亮了别人。每一点光虽然微弱,但汇聚起来就能照亮世界。”这股单纯而简单的力量,激励她创作了歌曲《微光》。

  “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掏出来”

  许诺从小就有一个文学梦。在北大中文系就读研究生期间,她的研究方向是“五四运动”。从那时起她就经常想,那个年代的青年所思所想,与当代青年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也是她在改编歌词时,想要传达给听众的。

  2011年,许诺参军入伍,来到部队的专业创作室,成为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

  在创作室老师们的帮助下,她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许诺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是为战士们服务。“军队文艺的力量,不仅是娱乐,更是让战士们找到情感上的依托。”

  去年,许诺创作《为了和平》时,采访了很多志愿军老战士。他们说,在决心赴死时,脑海中常常会浮现某一首战歌的旋律。有些军人会因为听过的一首歌而决定入伍,歌曲可以给人精神的力量,这也是军队文艺创作的意义。

  “我们新一代的军队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把这种精气神传承下去,还要采取新的形式,让90后和00后的官兵们更加喜欢,更能接受。”许诺说。

  “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掏出来。”许诺说,有时候她会死磕一句歌词,却怎么也想不出来,甚至会因此想揪自己的头发。但到了基层部队,当发现战士们听过自己的作品、喜欢她创作的歌曲时,她就会感受到身为创作者的幸福感。

  对许诺而言,创作一方面是想表达战士们的心声,写他们想听的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让那些没有进过军营的人,看到军人的真实生活,真正地了解他们。“写出他们心中想说的话,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我愿写歌50年”

  入伍十几年,许诺最喜欢和战士们在一起,看他们清澈的眼神,从他们身上感受纯粹干净的灵魂。

  许诺曾创作一首歌叫《请忘记我的名字》。原本她想把这首歌的名字命名为《请记住我的名字》。因为这些军人值得,也应该被记得。

  但是,与军人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战士们其实并不认为自己必须被人们记得。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这才是军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许诺说。

  有一次,许诺跟随创作团队来到一个名为“海上钢钉”的偏远海岛。岛上生存条件恶劣。战士们为了欢迎他们,一大早爬到高山上,在悬崖边采摘小小的黄色野花。当他们把摆得整整齐齐的鲜花送到她手中时,许诺热泪盈眶,“战士们都是可爱的人。”

  军人的职责是“逆行”。“我们享受的一切,都来自他们心甘情愿的奉献,甚至牺牲。”许诺说,“这样的爱,我希望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哪怕只有一点。”

  有一次,许诺来到西部地区一个小小的哨所里,哨所旁边就是铁轨。战士们告诉她,以前这里无法通信。老班长会跟年轻的战士说:“想家的时候,就把耳朵贴在铁轨上,顺着铁轨,就能听到家乡的声音。”

  战士们的生活,往往在远离繁华都市的另外一头。在孤独中坚守,一些战士直到退伍前,都没机会去大城市看一眼。许诺很想把这样的情怀通过军队文艺者手中的笔,向公众传达出去。

  许诺曾遇到过一个边防战士,每天都要背几十公斤的背囊上山巡逻,身高都被压矮了几厘米。这样的巡逻,一次要走上几天几夜。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14年。这位边防战士告诉许诺:“这里是中国的土地,只要我们在这里,边境线上就会有中国军人的足迹。”

  许诺说,真正伟大的军人,从来不会叫苦。哪怕自己不能陪孩子长大,哪怕十几年见不到家人,只要能为祖国付出,他们就觉得值得。

  军人的另外一面是普通人,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有战士告诉许诺,当看到自己的故事出现在舞台上,瞬间就感觉充满了力量。“让别人了解军人的努力,对他们是一种支持和力量。”

  不是只有满身功勋章的军人才值得被记录,每个普通战士身上都有闪光点,他们的故事依旧打动人心。“我对军人的歌颂不是流于表面的赞美,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

  “我愿意为他们写歌50年,直到写不动为止。”许诺说。